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重磅!纽约市长亚当斯涉嫌伪造签名丑闻调查!签署人被曝已故多年或早已搬家

Gothamist的一项深入调查发现,现任市长埃里克·亚当斯的连任竞选团队提交了大量伪造和欺诈性获取的请愿签名,试图让这位民主党人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出现在11月的选举选票上。这一发现揭示了纽约选举制度中的严重漏洞,同时也使本已复杂的市长选战更加扑朔迷离。

大规模签名欺诈曝光

Gothamist记者团队花费两周时间,在纽约市四个行政区走访了200多户家庭,采访了100多位居民,核实了亚当斯竞选团队提交的数千页请愿签名。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52个签名被确认为伪造或通过欺诈手段获取,其中包括三名已故人士的签名。

"这太令人震惊了。我甚至难以用言语形容,"布朗克斯居民贾梅拉·布鲁克斯在查看所谓的伪造签名后表示,"我愤怒至极。"布鲁克斯称她在签名收集当天根本不在国内。

调查还发现,欺诈行为至少涉及9名竞选工作人员,他们共提交了5000多个签名。许多签名收集者拒绝回答有关他们工作的问题,理由是与雇主签署了保密协议。

高层住宅区成重灾区

河滨公园塔楼——这座布朗克斯区最高的住宅综合体成为签名伪造的重灾区之一。调查显示,竞选工作人员特雷杰尔·约翰逊在此提交了至少110个签名,但Gothamist走访发现,只有一人确认自己确实签署了请愿书,15名居民坚称自己的签名被伪造。

共和党地区领导人塔尼娅·卡迈克尔发现自己的名字被拼错为"Thanya"。"那根本不是我的签名,"她愤怒地表示。她的邻居莉安娜·圣地亚哥同样否认了请愿书上的签名,并指出笔迹与她本人完全不同。

皇后区的波莫诺克住宅区也出现类似情况。75岁的彼得·科赫表示:"不管是谁,我都不会签署任何请愿书。"八名该住宅区居民告诉Gothamist他们的签名被伪造,其中两人实际上早已搬离。

更令人震惊的是,93岁的莱拉·利伯曼发现她1997年自杀身亡的继子亚当"签署"了请愿书,并将她的公寓列为地址。"我确信他们会做一些事情来获得选票,但这是他们不应该做的事情,"利伯曼说。

竞选团队质量控制缺失

调查发现,亚当斯竞选团队雇佣了多家公司收集签名,其中包括总部位于怀俄明州的"公众呼吁"(Public Appeal)公司。该公司高管特伦特·普尔表示,他曾建议竞选团队和其他供应商采取额外质量控制措施,但遭到拒绝。

"我们提议其他供应商使用同样的服务,但他们拒绝了,"普尔在声明中说,"该活动的其他供应商告诉我'证明欺诈行为是州政府的工作,而不是我们的工作'。"

亚当斯竞选团队向"公众呼吁"支付了175,000美元,使其成为唯一聘请外州公司提供此项服务的市长候选人。然而,该公司及其高管本身也陷入争议——普尔正面临勒死和殴打女友的刑事指控,而他旗下的另一家公司此前被法院认定在肯尼迪总统竞选活动中使用欺诈性签名收集手段。

纽约州法律要求独立候选人提交至少7500个有效签名才能获得选票资格。亚当斯竞选团队提交了近5万个签名,远超最低要求。然而,调查发现的系统性欺诈行为暴露了选举制度的严重缺陷。

"请愿欺诈是一种犯罪行为,是一种重罪,"前纽约市选举委员会委员道格拉斯·凯尔纳表示。然而,选举委员会通常只核实签名数量而非真实性,而竞争对手在6月截止日期前未对亚当斯的请愿书提出质疑。

资深选举法律师杰里·戈德费德指出:"时不时就会有人试图偷工减料,他们通常会被抓住,有时这些案件会被提交给地区检察官或美国检察官,然后进行起诉。"但他强调,在纽约市长这样重要的职位上出现如此规模的请愿欺诈"非常罕见"。

竞选团队回应

亚当斯竞选团队律师维托·皮塔表示,市长没有指示任何人违法,所有雇佣的公司都应遵守法律。"任何被发现违反法律或道德标准的个人或分包商都应被追究责任,"皮塔说。团队承诺将对签名进行自主审查,但拒绝透露负责审查的律师事务所名称。

竞选团队表示,在Gothamist6月报道普尔的刑事指控后,已终止与"公众呼吁"的合同。团队还强调,他们不鼓励承包商违反按小时而非按签名支付工资的法律规定。

亚当斯最初面临联邦腐败指控,虽然后来被驳回,但对其政治声誉造成严重损害。作为应对策略,他放弃民主党初选,转而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创建了两个新选票类别:"终结反犹太主义"和"安全且负担得起"。

这一签名欺诈丑闻使本已复杂的纽约市长选情更加混乱。亚当斯将面对民主党候选人佐赫兰·曼达尼、前纽约州州长安德鲁·葛谟(同样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共和党候选人柯蒂斯·斯利瓦和前检察官吉姆·沃尔登的挑战。

尽管签名欺诈不太可能影响亚当斯的候选资格——他提交的签名数量远超要求——但这一事件引发了对选举诚信的严重关切。目前尚不清楚地区检察官办公室是否会对此展开调查。

随着11月4日选举日的临近,这起丑闻给纽约市政政治蒙上阴影,也考验着选民对民主进程的信心。在近期市中心办公楼枪击案造成四人死亡的背景下,公共安全已成为竞选的核心议题,而这起签名欺诈调查无疑将为选战增添新的变数。

本文由【大纽约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