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content/uploads/sites/10/2020/09/festival-GNY.jpg)
警惕!微塑料进人脑 等于1个塑料勺! 恐加速癌细胞转移!失智翻倍!
细思极恐塑料藏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间进入人体。
近两年关于微塑料的研究报道很多,“微塑料深入活人肺部”、“微塑料入脑吸髓”,各种惊悚标题,看得令人细思极恐。
就在近日,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 8年前,科学家在解剖人类遗体时,从人类大脑样本中采集到的微塑料颗粒数量惊人!
这项研究被刊登在2024年2月刊登的《自然医学》期刊上,研究人员分析了52例遗体解剖的大脑样本,发现其中微塑料与纳米塑料(nanoplastics)的浓度比肾脏和肝脏高出7~30倍!
新墨西哥大学药学教授马修·坎彭(Matthew Campen)指出,“我们在平均年龄45至50岁左右的正常人脑组织中发现的微塑料浓度,每克脑组织中含有4800微克,相当于大脑质量的0.48%。”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大脑里面的塑料含量,约等于一整支标准塑料汤匙!!
这个浓度,已经比2016年的含量增长了50%,翻了一倍。简单来说,如今大脑组织的99.5%是脑细胞,剩余部分可能都是塑料颗粒。
这项研究还发现,相较于健康人群,他们在12名生前已被确诊失智症的患者大脑样本中找到的微塑料颗粒含量,多出了3~5倍!
在失智症患者的大脑组织中,这些塑料微粒比肉眼可见的颗粒更小,主要集中在大脑动脉和静脉壁及免疫细胞中。“这确实令人担忧,但需要注意的是,失智症患者的血脑屏障与清除机制受损,可能导致塑料颗粒的异常聚集。
另外,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脑组织萎缩,恐形成一种‘沉积槽’,让塑料更易积累。”
不过,研究人员也强调,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微塑料会直接导致失智症,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支撑。
微塑料会不会导致失智症还不确定,但就在2024年6月,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在婴幼儿脑组织样本中发现微塑料。
他们分析了5名因非疾病原因去世的幼儿遗体,发现微塑料不仅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还深入大脑神经网络。
当时的这一发现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因为一般来说,婴幼儿阶段的大脑仍在发育,微塑料入脑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发育。
罗格斯大学毒理学教授菲比·斯塔普尔顿(Phoebe Stapleton)表示,“我们现在知道大脑中存在塑料颗粒,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颗粒是否会在大脑组织中长期停留、抑或通过某种机制被清除出去。”
不仅仅是大脑和肾脏,微塑料已经被证实出现在孕妇胎盘、血液、肝脏、睾丸、活人肺部,甚至有科学家观察到微塑料加速癌细胞的转移!
微塑料颗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包括食物和饮用水、空气、塑料包装食品、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任何塑料制品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微塑料,包括我们喝的塑料瓶装的水,在我们饮用的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喝进去微塑料。
这是因为微塑料是肉眼看不到的,它们的直径普遍在5毫米以下,甚至更多的是几微米的,这就更难被发现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多项国际研究估算,人均每年可能摄入5万至10万颗微塑料颗粒,甚至更多。这意味着,微塑料污染的情况要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可怕,人类或许日后都要与它们为伍了,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尤其是其对大脑的潜在影响值得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