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本文授权转载自北美留学生日报

公众号ID: collegedaily

 

以前我们经常听说中国人去国外求医的新闻报道。

但最近,美国一位15岁的瘫痪少年却不远万里包机飞行21小时,到中国云南求医。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男孩的父母还说,这里是儿子最后的救命稻草。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微博

据《梨视频》报道,这位男孩叫寇。

寇在一次开车途中,因遇到泥巴,汽车打滑翻车,导致身受重伤。

据昆明的医院医生描述,寇来的时候全身上下只有脖子、眼睛、嘴巴能简单地有所反应外,其他身体部位一概都没有反应。

就连呼吸都是美国医生帮他做了气管切开。来昆明以前,寇靠已经靠呼吸机呼吸15个月了。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医院医生展示寇带着呼吸机的照片 图源:梨视频

这样的情况对于寇的父母来说是晴天霹雳。

后来,他们从加州一位医生那里了解到,中国昆明的一家医院可以做脊椎损伤治疗。

寇的父母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决定带儿子飞越太平洋,来中国看病。

由于寇的情况特殊,长途飞行需要呼吸机、氧气瓶等各种医疗设备同行。

一般的客运飞机不能满足这些条件,而唯一的解决方法是租私人飞机。

寇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足以承担高昂飞机费用,但好在当地社区帮他们众筹了包机的费用。最终,寇飞行了21小时,抵达昆明。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梨视频

昆明同仁医院的朱辉主任在看了寇的情况后说,寇脊髓的连续性还是比较好的,如果他们努力拼一下,把颈1、2、3位置的压迫解除后,寇是有可能活下来的。

幸运的是,手术比较顺利。寇的情况在术后也有所好转:脑脊液循环恢复了,脊髓也回复了波动。

现在寇的家人和朱主任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有关寇恢复的好消息。

目前,寇正在昆明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梨视频

说实话,小编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还是蛮惊讶的。

评论中和我同样吃惊的人也不在少数。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微博

传统印象中,美国的医疗水平要远远领先于中国,我们看到的新闻标题也往往是:

“中国患者海外求医:赴美还是赴日?”“中国富人出国求医,顺便接受患者教育”“中国人海外求医:同样花大价钱为何不选国外?”

如今,却来了180度转弯。

大老远来中国求医,说明咱的医疗技术有进步啊!

今年3月份,《都市时报》还报道过一条新闻。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都市时报

9名法国脊髓损伤患者抵达昆明一家医院接受手术和为期一年的康复训练,同行的还有脊髓损伤的小猫。

这9名患者中,不少人受伤已有十多年、二十多年,一直都是靠轮椅生活。

现在,他们将希望托付给这家中国医院,希望在这里能够重新站起来。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脊髓受伤的小猫

看到这不知道大家怎么想,但小编有一种小骄傲。

是不是我们中国的医疗水平真的可以了?

其实,评价一个国家的整体医疗水平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医疗技术、接受医疗的服务难度,以及医疗费负担公平性等等。

综合起来看,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某些方面,中国的医疗技术真的并不落后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问上医

先来说医生。

有人说:美国医生依靠先进的医疗设备,中国医生依靠多年的临床经验

比如,你得了湿疹,美国医生要先做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是湿疹了才能够进行下一步。

再比如,在美国做腰椎手术要用到O-arm设备。手术全程是工程师指挥主刀医生向患者腰椎打钉子,可以说是机器指导医生。

但是在相同情况下,国内的医生是借助设备徒手置钉,相当于人借助设备完成手术。

以至于很多习惯了O-arm的美国医生不敢用手置钉。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O-arm 图源:youtube

此外,一些美国医生的临床经验并不如中国医生丰富。

这一点说到底还得“感谢”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还记得《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吴秀波饰演的医生说过一句话:“我曾经一天看的病人比你一周看的病人还多。”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一个美国医生一天平均接待11-30个患者不等。

那中国呢?

让我们回忆一下医院里那凌晨4点就长到天际的挂号队伍,一名医生一天门诊看七八十个病人是家常便饭。

曾经有新闻报道,北京儿童医院一位医生10小时接诊72名患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生唐春平曾经一天之内看了192个号,曾创下门诊记录。

甚至,一些资深的老医生70多岁了还在坚持给病人做手术。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新华网

曾经,美国西北大学附属芝加哥Prentice妇女医院培训医师Brandon和Anna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交流。

他们说,美国一个医学中心每年的宫颈癌手术量一般是10-20台,但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天就做了5台,而同年这家医院宫颈癌手术一共做了1600台。

Brando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医生开一辈子刀等于我们开好几辈子。

就像一位网友在评价中美医疗水平时说的:

“很少有国外医生做到国内医生这么多的手术量,国内医生真的是被逼出来的。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知乎

可光是数量多,就能说明技术很强吗?

Brandon来中国交流的时候曾表示,“同样一台宫颈癌根治手术,同样精细的操作,在美国常常要超过4个小时才能完成,而肿瘤医院的老师们用了1个多小时就完成了。”

很多方面,我们不仅做到了快,也做到了精。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中国的断肢再植技术。

(以下图片高能预警!!!)

2016年,12月份,山东潍坊解放军89医院接受了一名伤者。患者右臂被弹棉花机绞为6段9节!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搜狐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微博

这被截得稀碎的右手,看着就让人揪心。

好在,经过89医院3组医生,一共9人,历时17小时的手术,患者6段9节全部存活。

有人说,这是一台会载入史册的断肢再植手术!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微博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的断肢再植手术就已经是世界第一水平了。

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陈忠伟医生,接到了一个紧急通知。上海钢模机床厂一位青年工人的右手手腕关节上一寸处被完全切断,需要马上进行手术。

此前,世界上并没有一粒成功的断肢再植案例。但陈忠伟没有轻易放弃这个年轻人,他决定为患者接上这支手。

于是,他找来血管手术专家钱允庆,经过8个小时,终于为这位患者接上了右手。而过程中,最细的一根血管仅仅只有2.5毫米。

一年后,这只经历过肿胀、感染、坏死的右手终于恢复正常,可以写字、拿筷子、穿针引线、甚至打乒乓球。

因此,陈中伟也被国际医学界称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恢复后的患者和陈忠伟医生 图源:新浪

中国的医生真的是卧虎藏龙,尤其是熟能生巧的技术方面。

曾经有一位医学院的同学说道,他的老师就可以肉眼进行血管吻合,而血管吻合的线只有一根头发的三十分之一。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在中国看病,性价比真的很高了

还记得以前有个笑话,一个留学生在路上晕倒了,路人刚想帮他叫救护车,他就睁开眼:千万别叫救护车!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在美国“裸险”看病,真的是很贵。

挂号几十刀到上百刀不等,救护车一次至少几百刀,如果再加上急诊、手术一堆费用,估计在北京一套房子的钱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有时候,给医生的钱和给医院的是两笔钱,算来算去,就double了。。。

日报之前就报道过一位“裸险”女留学生在美国看病,最后收到170万美元账单

纪录片《人间世》也曾记录过一位去美国治疗的病人。

医院环境真的很好,但费用也真的高。对于国内的中产家庭来说,去美国看病真的承担不起。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图源:知乎

相比之下,在中国看病除了人多一点,等待时间超长一点,医院环境差一点外,

十几块钱的普通号到几百块钱的专家号,性价比应该是很高了。

美国15岁瘫痪男孩包机到云南求医,称中国是他最后的希望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质量、水平、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

据《柳叶刀》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排名上升12位,是中等SDI(社会人口学指数)国家中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

当我们纵向比较时会发现,中国的进步确实很大,但是如果横向比较,和一些发达国家的距离依旧还很远。

虽然我们的医生经验丰富,但是他们经验往往都是在工作之后才逐渐累积的。

技术操作上的短板很容易弥补,但是“内功”的差距或许是从医学院就落下了。

对医生来说,有基础课的差距、临床培训系统差距,知识更新方面的差距;

对整个医疗环境来说,全国各个地方医疗水平的不平均、医疗服务质量的层次不齐、医患关系的紧张,都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就像有位网友曾说:

“中国临床大量的病例给了医生熟能生巧的机会,而美国临床学研体制则培养了医生去理解考量临床思路的本领。”

中国很大,人口很多,看病的人也多。

或许我们还是应该再多给它一点时间,而我们也相信,它也会在未来变得越来越好。

ref:
https://s.weibo.com/weibo/%25E7%25BE%258E%25E5%259B%25BD%25E7%2598%25AB%25E7%2597%25AA%25E5%25B0%2591%25E5%25B9%25B4%25E5%2588%25B0%25E4%25BA%2591%25E5%258D%2597%25E6%25B1%2582%25E5%258C%25BB?topnav=1&wvr=6&b=1
www.sohu.com/a/304119415_668992?sec=wd
http://story.kedo.gov.cn/c/2015-12-10/824746.shtml
http://sd.ifeng.com/a/20161213/5227881_0.shtml

本文由【大纽约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转自真的么,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