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纽约餐馆老板被顾客嘲笑“有口音” 被质疑怎么做生意?网友出手了……

在纽约西村一家名为Mamali NYC的格鲁吉亚风味餐厅里,25岁的老板玛丽亚姆(Mariam)通常以热情的微笑迎接顾客。然而,上周的一场遭遇却让这个平凡的午后变得截然不同——一名顾客因她的外国口音而发起残酷的嘲笑,甚至质疑她“怎敢在美国做生意”。这段被记录并发布在TikTok上的视频,迅速掀起一场关于移民、语言与尊重的社会讨论。

“碗还是骨头?”

事件始于一名男性顾客对玛丽亚姆口音的不满。当她用英语解释菜品时,对方因听不懂她所说的“碗”(bowl)一词而表现出不耐烦。玛丽亚姆清晰而冷静地回应道,自己来自格鲁吉亚,英语并非母语,但努力在沟通。然而,这名顾客拒绝接受任何解释,反而厉声指责:“你在美国工作,应该会说流利的英语。这不是借口。”

他甚至咄咄逼人地追问玛丽亚姆在美国居住的时间。当她回答“四年”时,他嘲讽道:“四年了,你就没想过学好英语吗?”随后,他要求与“英语更好的老板”交谈,而玛丽亚姆的回应——“我就是店主”——反而激起了他更大的愤怒。最终,他以“浪费时间为由”斥责她“去学点英语”,并居高临下地模仿她的发音:“是‘碗Bowl’还是‘骨头bone’?你要给我骨头吗?”

300万次观看与全球声援

玛丽亚姆将这段经历发布在餐厅的TikTok账号上,并写道:“我可能仍有口音,也可能不懂每个词,但我一直在努力学习。”视频迅速引爆网络,获得超过350万次观看和数万条评论。许多网友愤怒地抨击顾客的狭隘,更有人指出:“你的英语比60%的母语者还要好!”、“他说‘你应该说好英语’甚至不符合语法标准”、“在纽约歧视口音的人,根本不配称为纽约客”。

更令人动容的是,玛丽亚姆随后发布了一段感谢视频。她强忍泪水说道:“几天前,一个陌生人因我的口音嘲笑我;几天后,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给了我爱与支持。”她表示,尽管此事令她难过,但最终让她收获了巨大的温暖——不仅是善意的留言,还有蜂拥而至的餐厅订单。

据餐厅网站介绍,玛丽亚姆原本从格鲁吉亚来到美国求学,却因爱上纽约而改变了计划。她将原本用于教育的积蓄投入创业,在西村开设了Mamali NYC,提供地道的格鲁吉亚美食、澳大利亚咖啡和创意鸡尾酒。她的故事本就是移民追梦的缩影,而此次事件反而让更多人注意到她的勇气与坚持。

这起事件也折射出更深层的社会议题:在移民占比超40%的纽约,语言多样性本是城市的底色。许多人指出,对口音的歧视往往掩盖了多元文化的价值。正如一名网友所言:“他会说几种语言?而你已掌握了至少两种。”

玛丽亚姆的遭遇并非个例,但她的回应方式——以冷静对抗粗暴,以努力回应偏见——成为了一场无声却有力的胜利。正如她所说:“谁还会在乎那个家伙呢?”在无数陌生人的支持中,口音不再是隔阂的标签,而是坚韧与多元的象征。

本文由【大纽约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无法注明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娅认领(或直接在公众号留言),确认后我们会在后续文章作出单独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多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