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中的爱心音符—— 雪绒花老人院演出寻踪
纽约市西去20余英里,有一处山水相依、风景秀丽的保护区名之为南山。南山西麓的萧山村,住着张蓓博士和她雪绒花合唱团的孩子们。
在艺术中泡大的音乐家,张老师不仅在言谈举止中透出女性的柔美,美丽的歌喉擅长低吟浅唱,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热爱儿童、励志育人的爱心。这不,2018年感恩节的第二个周末,张博士就带着她的儿童乐团,来到李庄的CareOne Assistant Living老人院进行义演了。
张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渐渐萌芽的纯净美妙的天籁童声, 爱心音符在老人院的音乐厅飘荡。这里有独唱,合唱,钢琴,小提琴。悠扬锐耳的《茉莉花钢琴曲》, 敲击人们心弦的《双臂之歌》,把人带入老人们年轻岁月的《彩虹在天边》,让老人们沉沁在美丽的音符织成的记忆里。
这已经是她们第二次来这里了。就在今年暑假,雪绒花儿童合唱团在90多度的高温天气下到这所老人院演出,并且由于当地著名导演、北大才子王导演的照片和文字在朋友圈迅速传开,在华人社区引起普遍的赞扬。萧山才女Maria曾经用诗意的语言概估为“清凉的雪花将炎夏的午后化成温暖的往昔”。
就在同一个酷暑期间,张蓓老师把她的雪绒花儿童合唱团带到Roseland 一家可以容纳80多位老人的养老院,后来还到Westfield的Sunset老人院义演。
她们的每一场演出,都给老人们带来华人的爱心。每一场音乐会结束之后,都会有些老人迟迟舍不得离开;曾有小朋友李雨辛一个又一个不停的弹奏巴赫的平均律。据张老师介绍,尽管大家假期活动很多,到老人演出的事大家争相报名,有的节目她不得不因时间有限而忍痛割爱。
这是雪绒花的所有爸爸妈妈的辛勤付出的结果。
在每次义演中,人们都会看到拉小提琴的兄弟俩。老大叫石一璞,老二叫钱一乐。他们的琴艺,美丽的旋律,赢得一阵阵的掌声。爸爸妈妈的愿望,是让“他们身心健康,自信,具有同情心并知道体谅他人。去老人院义演使这些学音乐的孩子把美丽的音符传送给了暮年中白发苍苍的老人,让孩子懂得给予和获得一样使人快乐。” 所以做妈妈的非常感谢张蓓老师投入时间精力去做“这项对老人和孩子有意义的活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会给予和爱;让暮年之中的老人体会到活力和关注。”
“我很喜欢去养老院表演”,10岁的男孩徐谦恒说,“老爷爷老奶奶们,很认真的听我们唱歌和演奏。每个歌曲的结束,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让我感觉到每天的钢琴没有白练。我的琴声能大家带来欢乐!” 徐谦恒的妈妈张敏华说,“作为家长,我们非常支持这些义演。平时孩子去合唱团,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唱的怎么样。义演活动以演代练,我们家长更能了解孩子平时的练习情况。同时我们也用自己的演出成果回馈社区。我们也在义演过程中认识一些有共识的琴爸琴妈,交流陪练心得,真是一举多得!”
在众多的家长中,有一个家长组织叫“真爱力量” (True Love for Special Needs Family”)。组织的成员同样爱好音乐,不同的是她们以自闭症儿童等特需家庭为主。他们克服困难积极参与雪绒花到老人院演出。他们希望将大爱与善良植入这些特殊孩子们心中, 让这些被社会关爱的孩子们学习付出,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心存感恩地祝福老人!
音乐已经从教育领域走入社会服务领域,中国人的社区形象也在单一的勤奋工作之外,增加了爱心奉献的西方博爱精神,而且已经用华人本有的孝心对这种爱心进行了自己的诠释。
但是,雪绒花带来的只是歌声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用WeChat采访了正忙于彩排的张蓓博士。以下是她的原话:
" 我喜欢孩子。我希望用自己的音乐知识培养身边的孩子们。我要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我要让他们在音乐方面得到足够的熏陶。我要用音乐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我要孩子们在给老人们送去爱心的过程中培育自己的爱心。“
音乐培养自信,养育育爱心,促进华人孩子的身心综合发展。这种视野,远远超出音乐教育本身。 音乐教育不只是学习一种乐器或者唱几首歌,它更是塑造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进而在这种生活方式中使灵魂升华并凸显一种做人的品格。自然语言代表大脑说话,音乐则是为灵魂沉吟呐喊。生命的律动在每一首歌曲中,在每一种旋律中得以表达。所以,雪绒花的孩子,其成功并不只在听众的掌声里,而是更多的体现在经过无休止的枯燥重复之后将无数名作变为生命的音乐。这就是对灵魂的锤炼,准备着一个无坚不摧的人生。
这种对社区的爱心奉献,同时也在悄悄的改变华人的族群形象。就在合唱团离开第一家养老院之前,就已经听到老人谈论“那些中国孩子歌手”了。
华人的本性是内在的善良。世界拥抱华人的,将是也只能是华人对世界付出的爱。学音乐的孩子到附近的老人院演出,意义决不只是“爱心奉献”。这些活动更深层的结果,是通过和老人的交往让我们的后代获得不可多得的另类教育机会;而这种机会无论多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是提供不了的。
雪绒花合唱团正在成为孩子们音乐世界的精神家园。她们如雪绒花那样普通,但又像雪绒花那样占据着精神世界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