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不是小事!研究警示:感染后心梗、中风风险激增数倍,预防是关键
一项最新的证据审查研究显示,人们在感染流感或新冠肺炎后,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会急剧上升。这项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为公众健康敲响了警钟:感冒绝非小事,感染后的心血管风险可能持续数月甚至一年之久。
感染后风险激增
研究人员通过对155项既往研究的汇总分析发现,感染流感后的一个月内,人们发生心脏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四倍,而发生中风的风险更是高达五倍。这些研究涵盖了1997年至2024年间发表的数据,样本广泛,结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样,感染新冠病毒后的14周内,患者发生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三倍,且这种风险可能持续长达一年。此外,研究还指出,患有艾滋病、丙型肝炎和带状疱疹等慢性感染,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与流感和新冠肺炎之后短期内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比,艾滋病毒、丙型肝炎和带状疱疹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研究首席研究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普通内科和卫生服务研究兼职副教授河合浩介(Dr. Kosuke Kawai)表示。“然而,这三种病毒带来的风险仍然具有临床意义,尤其因为它们持续时间很长。”
河合进一步强调:“带状疱疹在人的一生中会影响约三分之一的人。因此,与这种病毒相关的风险升高,会转化为人群中大量心血管疾病病例的增加。”
不同感染的威胁程度
研究详细列出了不同感染对心血管健康的具体影响:
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高出60%,患中风的风险高出45%。
患有丙型肝炎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高出27%,患中风的风险高出23%。
患有带状疱疹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高出12%,患中风的风险高出18%。
这些数据表明,即使风险程度不同,每一种感染都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长期且不可忽视的损害。

预防感染
研究还指出,接种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可能有效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例如,一项2022年的综述发现,在随机临床试验中,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发生此类重大事件的风险降低了34%。
“预防病毒感染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可能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河合强调。“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成年人来说,预防尤为重要。”
基于研究结果,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及其对心血管的潜在危害: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感染及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首选方法。疫苗不仅能减少感染几率,还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用肥皂洗手、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少压力,提升自身免疫力,帮助身体抵抗病毒侵袭。
避免接触感染者:在感冒和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减少在封闭空间的停留时间。
定期健康检查: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或风险因素的人群,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并遵循医嘱进行干预。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感染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这项研究再次提醒我们,感冒和病毒感染绝非“小病”,它们可能对心脏和大脑血管造成深远影响。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干预,我们不仅能保护自己免受感染,还能显著降低心梗和中风的风险。健康无小事,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