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她应在房里睡觉,如今我们筹办葬礼” 纽约两女童地铁冲浪丧生 社交媒体驱动的致命冒险

在纽约这座不眠之城,凌晨三点的地铁站本应是寂静的。然而,上周六凌晨3点10分左右,布鲁克林威廉斯堡的马西大道-百老汇地铁站却见证了一场令人心碎的悲剧。两名少女——12岁的泽姆菲拉·穆赫塔罗夫 (Zemfira Mukhtarov) 和13岁的埃巴·莫里纳 (Ebba Morina) ——在开往布鲁克林的J型列车顶部被发现,昏迷不醒,毫无反应。警方抵达后宣布她们当场死亡。初步调查显示,这起悲剧与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危险行为——“地铁冲浪”有关。

身份确认

泽姆菲拉来自布鲁克林,而埃巴来自曼哈顿。调查人员认为,这两个女孩是通过社交媒体认识的,并在那个晚上偷偷溜出家门,准备进行一场深夜冒险。她们可能加入了一群约15名青少年,在火车内外嬉戏奔跑,最终爬上了车顶。

悲剧的发生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被家人察觉。泽姆菲拉的母亲娜塔莉亚·鲁登科和11岁的妹妹玛丽亚姆正在准备早餐时,当地新闻播放了一则关于地铁事故的报道。玛丽亚姆在新闻画面中一眼认出了姐姐的滑板和钱包。“她说,‘妈妈,那是泽姆菲拉的,’”鲁登科回忆道,“我说,不,那是别人的。”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击碎了她的希望——那些物品确实属于她的大女儿。

“她应该在房间里睡觉,”鲁登科哽咽着告诉媒体,“现在,我们正在筹划她的葬礼。”

玛丽亚姆形容泽姆菲拉是她最好的朋友。“她总是在我身边。她就是我的一切,”这位11岁的女孩含泪说道。在无尽的悲伤中,玛丽亚姆鼓起勇气向其他孩子发出警告:地铁冲浪“根本不值得”。她试图从信仰中寻找一丝慰藉:“我觉得这是上帝的安排……因为如果他真的非常需要她怎么办?”

泽姆菲拉的父亲鲁斯兰·穆赫塔罗夫在GoFundMe上发起了众筹,以帮助支付葬礼费用。他写道,女儿“充满活力”,却在一场“令人心碎的事故”中过早离世,而这场事故被认定为地铁冲浪。“任何父母都不应该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任何孩子都不应该以如此悲惨的方式失去生命,”他恳切地呼吁社区支持,希望能为泽姆菲拉提供一个“她应得的尊重和爱的告别”。

攀升的死亡数字

这起悲剧使得2025年纽约市因地铁冲浪而死亡的人数升至五人。纽约市交通局局长德米特里厄斯·克里奇洛在声明中痛心疾首地指出:“两名年轻女孩因为认为在地铁列车外乘车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游戏而丧生,这真是令人心碎。”他强调:“家长、老师和朋友需要向亲人明确:爬上地铁车厢顶不是‘冲浪’——而是自杀。”

数据显示,地铁冲浪的致命风险正在急剧上升。2024年已有6人因此丧生,而2023年有5人死亡。相比之下,2018年至2022年间,仅有5人因类似行为死亡。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被认为是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许多青少年为了追求刺激和关注,上传在行驶地铁外攀爬、冲浪的视频。

为遏制这一危险潮流,纽约大都会运输署自2023年起在地铁内播放“Ride inside, stay alive(乘车要在车内,才能活下去)”的公益广告。纽约警察局也于2023年11月开始使用无人机巡逻,2024年已抓获229名在火车外乘车的人,较2023年的135人显著增加。

然而,悲剧仍在不断发生。就在今年7月4日,布朗克斯15岁的卡洛斯·奥利弗从一辆7号线列车坠落身亡;3月14日,皇后区12岁的古斯塔沃·瓜曼-奎兹皮莱马在科罗纳111街车站受重伤,四天后离世。

对于泽姆菲拉的家人而言,几周后本该是她的13岁生日。如今,庆祝变成了永别。鲁登科一家不得不在泪水中筹备葬礼,而玛丽亚姆则永远失去了她最好的朋友。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在社交媒体驱动的冒险文化中,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与监管刻不容缓。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家庭无法承受之痛,也是社会必须正视的警示。

本文由【大纽约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