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病毒齐袭 北美将超10万人住院 迎来”噩梦般的冬天”
该打疫苗赶紧打
2023年冬天,全球多国迎来了“三重疫情”、甚至是“多重疫情”——
法国医院里挤满了生病的孩子,不仅是常规流感、肺炎支原体、新冠病毒,还有“几近绝迹”的病毒死灰复燃!
加拿大卫生局即将宣布流感季开始,美国预计未来几个月将有10万人住院!
北美感恩节过后,人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冬流感季节”,只不过在疫后的现在,大肆传播的不仅仅是常规的流感,还有各种其他呼吸道疾病,包括在过去2、3年“大杀四方”的新冠病毒。
最近这1、2周,本地流感病例激增,有人全家中招,一病躺一周,家庭医生警告华人们:你们赶紧打疫苗,这波流感非常厉害!
除了常规的流感,这个冬季还有各种其他的呼吸道疾病:新冠、RSV、支原体肺炎、毛细支气管炎…
美国才刚过完感恩节,疾控中心CDC就发了警告——预计今年冬季会有10万因为感染呼吸道疾病住院,迎来“噩梦般的冬天!”
今年,新冠、流感、RSV病毒都在蠢蠢欲动。最新数据显示,全美新冠住院病例已经开始增加,RSV和流感的活跃程度也在逐渐攀升,医院负担加重,部分疫苗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对于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CDC给出了2种假设——
第一种情况,流感和RSV感染高峰与一波中度新冠疫情相结合,但三种病毒高峰错开。这种情况下,整个感染高峰将高于去年流感和RSV高峰总和。
第二种情况,流感和RSV季节高峰和一波中等的新冠疫情结合,高峰同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全美住院率将与2022-2023年的新冠肺炎住院率相似,当时正是新冠病毒猖獗的时候。
不论是哪一种,今年的感染潮恐怕都将远比新冠在全球传播前的流感和RSV流行季节还要严重。
从今天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再次发放免费新冠快筛试剂盒——所有美国家庭都可再免费领取4盒!
根据CDC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1日,最近一周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增加了9%,因新冠病毒住院的人数增加了近9%,死亡人数也增加了7%。
CDC目前将每周每10万人中新增住院20例及以上的新冠病毒患者入院人数定义为“高”水平,夏威夷的大岛、内华达州的白松县等都属于这一级别,另有30个州至少有一个县属于“中等”水平。
除新冠确诊人数增加外,全美流感病例也呈上升趋势,多个州的流感患病情况非常活跃,哥伦比亚特区和波多黎各的感染率很高,卫生官员相继发布警报。
另外,RSV患病人数也在上升,本月初RSV检测量已达到数千例。
卫生专家警告,圣诞新年假期即将到来,感染病例预计还会进一步上升。
除了北美,“多重疫情”也在席卷欧洲多个国家——
最近这几周,法国医院挤满了生病的孩子,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法国公共卫生局(SantéPublique France)表示,11月13日至19日这一周,15岁以下儿童的肺炎发病率增加了36%。
仅仅这一周,全国700名医生接了2150名儿童的急诊,这背后的根源就是肺炎支原体。
事实上,这种肺炎支原体感染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少见了。科学杂志《柳叶刀》指出,自新冠疫情以来实施的防范措施,近年来这种细菌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
与新冠病毒不同,肺炎支原体是在1944年被发现的,不属于新的呼吸道疾病,其传播是通过接触病人咳嗽或打喷嚏中存在的大量飞沫发生的。
感染初期,肺炎支原体的症状与感冒相似:流鼻涕、喉咙痛、发烧、疲劳、咳嗽、呼吸困难等,通常患者2周后就会自然康复。
极少数情况下,症状会加剧并引发并发症,从而导致入院。
肺炎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出现的最危险的形式,患者可使用医生开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真正的冬天还没有到来,医生们都急了,儿科爆满,急诊医生也忙得焦头烂额,专家称,肺炎支原体可导致30%的儿童感染肺炎,在5-15岁的儿童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可高达50%,这个比例非常惊人。
不仅如此,成人也会受到影响,老年人有受到严重感染的风险。
一位妈妈Élodie表示,自己也病倒了,万圣节期间出现症状,主要是发烧,伴随极度疲劳。
自己还没有痊愈,7岁的儿子也中招,一开始是咳嗽,检查出来结果是阴性,后来确诊儿童支原体肺炎。
后来她了解到,最近几周孩子的学校已经有至少4人病倒了。
一位急诊儿科医生表示,他“从未见过像今年这样严重的流行病”。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英国和瑞士。
但法国比较惨,除了支原体肺炎、新冠和流感,还有多种已经消失许久的病毒,包括梅毒、淋病、结核杆菌、坏血病、疥疮、白喉、麻疹…
就在今天,英国当局证实发现首例人类感染甲型H1N2流感的病例,与正在流行的猪流感病毒非常相似,卫生部门正在密切追踪密接者!
“这是我们首次在英国人体中检测到这种病毒。”
之所以引起注意,是因为今天这个患者此前并没有与猪群有过接触,感染来源不明。
真正的冬天即将到来,新冠疫情“结束”2年,每一年都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病毒跑出来。
临近年末,许多华人也准备回国过年,希望大家该打疫苗的打疫苗、做好预防措施,健康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