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哈佛大案与亚裔教育维权之路(一): 美国大学的有色眼镜

编者按

今年六月,对华人社会和美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世纪大案—学生公平组织(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简称SFFA)起诉哈佛及北卡大学案将由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这一案件再次引发公众,特别是亚裔群体的广泛关注。很多华人对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 亚裔孩子在申请哈佛等名校时是否受到歧视?
  • 亚裔为了争取公平教育权力都做过哪些努力?
  • 学生公平组织起诉哈佛起到什么作用?亚裔社区是否袖手旁观?
  • 哈佛大案判决胜算如何?对美国社会和亚裔社区有何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有幸采访了在亚裔维权抗争中涌现出来的亚裔社区领袖。下面将以专题报道连载的方式,把亚裔教育维权这段艰辛曲折、但又精彩励志的历史展现给亚裔社区。

并力求从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等一大批亚裔社团联合起来反教育歧视的点滴事迹中,感受亚裔群体不畏强权、奋力抗争的进取精神,激励后人继续坚毅前行,不断改善和提高亚裔在美国的政治地位。

近日,来自佛州的亚裔18岁考生Jon Wang,在“美国高考”的SAT考试中考出了1590分,并且有着学校学术队长、参加全美高尔夫青年锦标赛等精彩的课外履历。

但即便如此,也没能博得美国顶尖大学的青睐,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均拒绝了Jon Wang的申请。此事在美国社会,尤其是亚裔社区引发热烈的讨论。

那么,Jon Wang的遭遇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美国名校歧视亚裔这一巨大冰川上露出的一角?让我们来看看这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吧:

记者及学者研究披露

早在2007年,美国具有正义感的专家、记者就对亚裔孩子遭受的入学歧视进行了研究和揭露。他们发现了常青藤学校及其他入学竞争激烈的学校在入学申请流程中长期、持续和系统化地歧视亚裔申请学生的一个个铁证。

当年,前《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Daniel Golden出版了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专著——“The Price of Admission”《大学录取潜规则》。就因哈佛大学和其他精英大学针对亚裔的歧视过于严重,他在书里单独用一整章题为“新犹太人”的文字,将亚裔所受的歧视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犹太人所受到的歧视进行类比。他在文中写道:“大多数精英学校的录取流程有三重标准,对亚裔要求最高,其次是白人,最低的是非裔和西裔。”他还提供了许多关于哈佛和其他精英大学如何用各种主观的种族刻板印象来歧视亚裔申请学生的例子。

2009年,普林斯顿教授大学教授Thomas Espenshade 及其助手 Alexandra Radford从美国名校录取数据里发现,亚裔的录取率在每一个SAT分数区间都是最低的。平均来看,在其它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亚裔要进入美国的名校,所需的SAT成绩必须要比白人学生高140分,比西裔学生高270 分,比黑人学生要高450分。

除了前两位资深记者和学者所揭露的美国名校使用超高标准和种族刻板印象对亚裔孩子的歧视,2012年,一个名为Ron Unz的犹太裔美国研究者发现了常春藤名校对亚裔的隐形种族配额。他发现,1993年哈佛大学的亚裔学生比例达到了20%,然后就下滑,之后近20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5%—18%的水平。尽管亚裔的人口总数从1990年到2011已经不止翻了一倍。“亚裔在哈佛的相对入学率在暴跌,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已经下降了超过一半。在耶鲁和许多其他常青藤学校都有类似的下降。”

他还从下图中揭示,在1990年至2011年这二十年来,不使用种族优待法(Affirmative Action),不进行校友或其它关系照顾的加州理工学院亚裔的入学比例和亚裔在美国人口比例增长基本平行,稳步上升。而八所藤校中的亚裔入学比例却是基本持平。

稍微懂一点统计学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种族配额,哈佛一所大学出现亚裔入学比例持平的几率几乎是统计学的奇迹。而八所藤校都出现同样的现象,这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统计现象。

在Ron Unz的文中,他还极富同情心地描述了种族配额这一最严峻地歧视给亚裔孩子带来的巨大学习负担。他写道,由于种族配额,日益增多的亚裔学生不得不在这条口径被固定的管道里和其他亚裔学生残酷竞争。他们不但要有卓越的学习成绩,并要展现领导才华,还需要在种种竞赛中获奖。这些亚裔孩子犹如置身于一场升学的“军备竞赛”。不但是市里、州里的比赛,还要到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比赛获奖,才有希望进入藤校。

两年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法学院教授Richard Sander则在2014年通过调查发现,在三所最挑剔的常青藤学校里,相对其申请总数,没有任何其他一个种族和族群的录取率像亚裔一样低。

受歧视孩子的亲身经历

Jon Wang所受到的歧视并不是孤立事件。很多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亚裔孩子都受到了类似的歧视。

1998年,一名印度裔的学生Vijay Chokal-Ingam在申请美国医学院时面临着严峻的种族歧视,结果他灵机一动,装扮成为黑人,凭着仅仅3.1的GPA,就被美国知名医学院圣路易斯大学录取。之后还专门出版《几乎成为黑人》一书,揭露亚裔在录取中遭遇歧视的经历,充满了讽刺意味。

2013年,王孜立, 完美ACT成绩, 13项大学AP课程,参与全国演讲比赛,在全国数学竞赛中名列前150名,全国钢琴比赛中名列第三,并参与奥巴马总统2008年的就任典礼上的合唱表演。不同于亚裔孩子的刻板印象,他对法学和政治科学尤其感兴趣,但却被6所常春藤大学拒绝。而在各方面都不如他的学生却被录取了。

王孜立与家人

2015年, 一位居住在南佛罗里达州的华人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十分卓著: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热心义务活动,体育十分出色,而且还在经济学和火箭的全国比赛中获得大奖。 然而,就因为是亚裔,他却被哈佛大学给不公正地拒绝了。在他所毕业的佛罗里达州某高中,前四名学生都是亚裔,却没有被任何一所长春藤或其它一流大学录取。排名在后的五名非亚裔学生却被长春藤大学录取。

2016年,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主席赵宇空之子赵睿达,也成为了美国大学种族歧视的受害者。赵睿达在高中时期成绩优异,获得国家优秀奖学金(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学校的各类社团也经常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本以为可以凭借GPA5.3申请到藤校,不曾想却意外频频被拒,全美前20的大学纷纷将其拒之门外。在他所毕业的校区,很多综合成就比他差的同学都被美国知名大学录取。

录取官员内部揭秘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些可能是申请大学未能如愿孩子们的一面之词。那么,请看看藤校录取官员的现身说法吧:

  • 201569, 宾州大学前任招生办副主任莎拉.哈勃森(Sara Harberson)在洛杉矶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举例来讲,(我们)对亚裔学生的期待值一贯过高:他们通常都是分数最高、在班上名列前茅的;任何低于这一期待值的情况都能成为轻易拒绝他们的借口。就算有亚裔学生达到如此高的水准,他们大多也会被wait-list或者直接被拒,就因为他们不能在同样优秀的申请人群体里脱颖而出。学业上最优秀的亚裔申请学生往往被看成最不特别的,所以很少的招生官员会为他们争取录取名额。” 
  • 2016525, 达特茅斯大学前任招生官员米歇尔.赫尔南德斯博士(Michele Hernandez)在赫芬顿邮报上指出:运用种族刻板印象来歧视亚裔学生时常春藤招生官员 的惯用伎俩。

2016922, 高等教育行内报(Inside Higher Ed)报道了一个针对大学招生官员的问卷调查。该调查发现:42%的私立院校招生官和30%的公立学校招生官都承认亚裔学生入学成绩比其他族裔都高(对他们采用更高的标准)。亚裔申请数量大的美国名校本来不多,42%的私立院校和30%的公立学校都出现歧视,可见歧视是十分普遍的。

在美国高校广泛存在的歧视

对哈佛案不了解的很多朋友常常会问,你们为什么要起诉一个每年只录取几百个学生的哈佛大学,这对亚裔申请其它学校有什么帮助?

其实这些朋友不知道,美国50个州,除了先后禁止了种族优待法(Affirmative Action)的加州,佛州、密执安州、华盛顿州等九个州之外,美国41个州的名牌大学都在采用哈佛录取模式歧视亚裔孩子。

这就是SFFA起诉哈佛大学的主要原因。一旦把哈佛歧视亚裔这支出头鸟“打下来”,才有希望彻底消除私立大学对亚裔的歧视。同样的原因,如果我们赢了北卡案,就有希望彻底消除公立大学对亚裔的歧视。

种族优惠法案对美国和亚裔的危害

美国高校录取中出现的种族“优惠”现象,对美国社会产生巨大危害。首先,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择优录取原则,使得某些知名大学不能依照综合的成绩择优录取学生,从而导致当下理工科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供应恶化。

众所周知的是,在美国各个族裔中,亚裔孩子的理工科成绩出类拔萃,都有潜力成为美国科技领域的栋梁之材,是美国科技和国防建设能继续领跑世界的人才保障。但种族“优惠”则将亚裔孩子早早排斥在培养优秀人才的名校之外,不禁令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由衷感慨。

另一方面,种族“优惠”等教育不平等现象将埋下社会撕裂的种子,导致族裔差距拉大,加剧种族间的分化和矛盾,并对未来美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这些歧视,对亚裔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伤害。特别是大学录取中的隐形种族配额和超高的录取标准,让亚裔孩子“压力山大”。美国小学和初中的压力都相对较小,高中后很多孩子为了被大学甚至名校取录,除了要有优异的成绩,课外活动、义工等社会实践积分也是大学录取时的重要“筹码”。因此,很多亚裔不断给自己“加压”,不但要在高中的时候选修大学(AP)或IB(国际预科证书课程)课程,还要做义工,竞选各类学生俱乐部领袖,参加各类全国大赛,发表科技论文……一切的努力,只为了名校的offer。

大多数的亚裔孩子都是品学兼优、犯罪率低的优等生,但在种族歧视的高压之下,揠苗助长的风气不断滋长,很多孩子不堪重负,患上了心理疾病,极端者甚至选择了自杀,令人十分痛心。近年来,北加州湾区顶尖公立高中之一的Henry Gunn High School就发生了多起令人心碎的一幕,该校几名亚裔学生因不堪重负,前后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更加讽刺的是,皮尤研究中心在2012年发表《亚裔美国人的崛起》的研究报告,把亚裔列为美国收入最高,教育最好的族裔。亚裔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才是。事实却是,亚裔孩子在申请大学的时候,不但不敢亮出自己族裔的身份,更不敢展示出自己的文化,因为一旦这样做了,就有可能被名校拒绝。《Princeton Review》等升学指南都纷纷建议亚裔孩子,不要再申请材料里强调自己的亚裔身份。在21世纪的美国,这赤裸裸的歧视,凸显了社会不公现象的真实存在。

个别华人会说,亚裔申请大学被拒,是因为亚裔只重视成绩,不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个别亚裔家庭中是存在的,但已经不普遍。因为大多数亚裔家庭都入乡随俗,早就采纳了美国名校所提倡的综合发展。例如,奥兰多的Asian Heritage Council每年给优秀亚裔孩子颁奖,就是从孩子的学习成绩,领导才能,社区奉献等方面综合考虑的。

这里,我们回到Jon Wang的故事。他认为自己收到申请大学的拒绝信是毫无征兆的,但当回忆起申请大学时身边老师和同学的话语,似乎一切也早有了征兆。“作为一个亚裔美国人,想被这些学校录取绝非易事”,Jon Wang得到了这样的“警告”。

诚然,个别亚裔家长揠苗助长,试图把没有藤校天赋的孩子推进藤校,这是我们不提倡的。但不能就因此认可美国名校对我们孩子的种族配额,超高标准等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歧视啊!

面对这一严重并十分普遍的入学歧视,广大亚裔学生和家长是如何应对呢?

是选择忍气吞声,继续做“哑裔”呢?还是勇敢地站出来抗争呢?亚裔抗争的道路是否平坦?会有多么漫长呢? (下文待续)

本文由【大纽约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