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华人警惕!纽约男子接“大通银行”来电,30万美元瞬间消失

诺埃尔·菲利普斯站在大通银行前,手插在口袋里,表情悲伤而严肃。他不敢相信自己竟如此轻易地被洗劫一空——短短几分钟内,他四年辛苦攒下的积蓄化为乌有。

今年早些时候,这名33岁的纽约千禧一代遭遇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冒名顶替诈骗。一群骗子利用电话号码欺骗技术,伪造大通银行的来电显示,冒充银行员工联系菲利普斯,声称他的账户出现“欺诈行为”。通过制造恐慌和紧迫感,他们说服菲利普斯将全部积蓄——近3万美元——转入所谓的“隐藏账户”。

“这真是太可怕了,”从伦敦移居纽约的记者菲利普斯在接受纽约邮报独家采访时表示,“我仍然能听到那些人的声音。他们用恐吓手段催眠我,让我交出所有钱。”

菲利普斯的遭遇并非个例。65岁的北加州餐饮承办商黛博拉·莫斯在2020年也遭遇了类似骗局,一名冒充银行代表的骗子从她的账户中盗走了16.2万美元。“我开始尖叫,你简直不敢相信,”莫斯回忆道,“我歇斯底里。那是我所有的钱。”

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数据,冒名顶替诈骗已成为2025年消费者投诉的首要类型。截至6月底,该机构已收到超过51.6万起相关投诉,总损失近170万美元。这类诈骗通常通过电话、邮件、短信或私信进行,骗子冒充银行、零售商或公用事业公司代表,声称账户存在安全问题,要求受害者紧急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骗局如何得逞?

诈骗分子利用技术手段伪造来电显示,制造逼真的场景。菲利普斯在接到骗子电话前,刚收到大通银行应用程序的警报,称其账户有一笔未经授权的500美元交易。“电话打来的时机真是绝了,”他说。尽管他一度怀疑并挂断电话,但骗子立即用伪造的银行号码回电,进一步获取他的信任。

骗子声称菲利普斯当地分行的员工涉嫌盗取他的信息,并指示他将资金转入几个“诱饵账户”,还要求他不要向银行员工透露原因。“这些骗子非常擅长操纵我,”菲利普斯哀叹道,“在银行时,我甚至让他们通过耳机监听我。”

直到最后一笔钱被转走,菲利普斯才意识到自己被骗。“我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说,“走进银行的短短几分钟内,我的整个世界就崩塌了。”


菲利普斯和莫斯均表示,银行和执法部门未能提供有效帮助。菲利普斯称,他报警后一名警官大笑并告诉他“你完蛋了”。莫斯则称,银行经理在她发现账户被盗后威胁将她赶出去,而警方也几乎当面嘲笑她。

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的说法,美国金融机构通常无需对银行欺诈受害者进行赔偿。菲利普斯指出,在英国,欺诈受害者最高可获得11.3万美元的赔偿,而在美国,“银行对你不闻不问”。

大通银行发言人拒绝对具体案例置评,但强调:“银行永远不会打电话要求你转账或询问账户信息。如果你接到此类电话,请挂断并拨打卡背面的号码。”

莫斯的经历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她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一位来自加州纳帕县的陌生女性主动联系她,并开出了一张16.2万美元的支票。“我根本不认识她。这简直太疯狂了,”莫斯说,“她改变了我的生活。”

然而,这种幸运并非常态。联邦贸易委员会律师克里斯托弗·布朗指出,人工智能的普及使诈骗更加可信。“骗子利用AI工具伪造声音和场景,试图赢得信任,”他说,“不要自动相信来电显示,因为它可能是伪造的。”

如何防范?

大通银行提供以下建议:

勿回应可疑请求:银行不会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要求你转账或访问账户。

主动联系银行:如果接到自称银行的电话,挂断后直接拨打卡背面的号码核实。

使用通话保护应用:标记疑似诈骗电话。

设定暗号:与亲友约定暗号,用于确认身份。

利用监控服务:大通银行提供免费的信用和身份监控服务。

参与反诈研讨会:大通银行每年举办超过1000场免费反诈研讨会。

菲利普斯和莫斯的经历提醒所有人:在信息时代,警惕性是保护财产的第一道防线。“我的钱全没了,而且也不能保证还能拿回来,”菲利普斯说,“但希望我的故事能帮助其他人避免同样的命运。”

如果您遭遇类似诈骗,请立即联系银行并通过ftc.gov/complaint向联邦贸易委员会举报。

本文由【大纽约生活网】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