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注意!美国扩大人脸识别!所有非公民出入境均须接受强制面部识别检查
美国政府正计划大幅扩展生物识别技术在边境管理中的应用。根据周五发布的《联邦公报》文件,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将推行新规,要求所有非美国公民在出入境时接受面部识别技术拍照,并可能收集其他生物特征数据。这一措施旨在打击伪造旅行证件、防止签证逾期居留,并提升国家安全防护。
新规内容与适用范围
新规定预计于2025年12月26日全面生效,适用于通过陆地、海上和机场口岸出入境的所有非美国公民,包括持有绿卡的永久居民和各类签证持有人。边境执法人员将被授权在任何离境地点对非公民进行拍照,并可能进一步采集指纹或DNA等生物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免于强制面部识别的14岁以下儿童和79岁以上老年人也将被纳入新规的适用范围。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表示,技术的进步使面部识别系统能够更准确地验证身份,从而支持这一扩展。
这一规定最初于2021年提出,是特朗普政府加强边境管控和防止非法移民政策的延续。美国政府指出,建立全面一体化的出入境系统将帮助国土安全部更有效地追踪签证逾期居留者及其他规避移民法的行为。

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在文件中强调:“实施综合生物特征出入境系统,通过比对入境和出境时收集的数据,能够有效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旅行证件盗用、逾期逗留等国家安全问题。”据估计,美国约有1100万非法移民,其中约42%属于签证逾期居留者。自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律要求建立自动化出入境追踪系统以来,这一系统至今尚未完全建成。
目前,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已在所有商业航班的入境程序中实施面部识别技术,并在部分机场和海港的出境环节进行试点。新规推行后,该机构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在所有主要口岸全面启用生物识别系统。
该系统将创建与个人相关的图像库,整合边境人员现场拍摄的照片及护照、签证等旅行证件上的官方照片,并通过实时比对验证身份。尽管CBP承认在部分口岸缺乏专用安全出口通道等技术困难,但表示面部识别算法的改进已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隐私与民权担忧
尽管政府强调国家安全效益,新规仍引发了隐私和民权组织的强烈担忧。批评者指出,面部识别技术存在算法偏差,对非裔、亚裔等少数族裔的错误识别率较高。美国民权委员会在2024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到,测试显示该类系统在少数族裔中的误识率显著偏高。
此外,扩大生物识别数据的收集范围引发了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质疑。一些专家对国土安全部获取更多数据(包括来自国税局和社会保障局的信息)表示不安,担心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超出边境管控的用途。
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将于10月27日启动为期30天的公众意见征询期,随后新规预计正式生效。该机构表示,将根据公众反馈进一步调整实施细则。
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国在边境管理中全面转向技术化监控,同时也重新引发了关于安全、隐私和移民政策的全国性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