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許多華人愛吃!食用海鮮攝入「永久化學物質」風險更高 特別是龍蝦

經常食用海鮮的人接觸有毒「永久化學物質」的風險也會更高。

綜合美國中文網、每日郵報報道,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經常食用海鮮的人接觸有毒「永久化學物質」的風險也會更高。

周五發表在《暴露與健康》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表明,新罕布希爾沿海市場出售的所有海鮮中,蝦和龍蝦的PFAS化合物含量最高,最為令人堪憂。

永久化學物質被統稱為PFAS,也就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的縮寫,被用於製造不粘鍋、防水運動裝備、防污地毯等等消費品,它們因在環境中存在時間很長,可無限期留在人的血液中而得名。

這些合成化合物與幾種不同類型的癌症有關,已經在全美各地的水體中被檢測出來。

雖然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評估淡水魚中PFAS的存在,但該研究的作者指出,到目前為止,海產品受到的審查較少。

達特茅斯學院蓋澤爾醫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研究作者羅馬諾(Megan Romano)在一份聲明中說:「大多數現有的研究都集中在淡水物種的PFAS水平上,但這並非人們主要食用的東西。

科學家們在人們食用最多的海洋物種樣本中測量了26種不同類型的PFAS的含量,檢測的物種包括鱈魚、黑線鱈、龍蝦、鮭魚、扇貝、蝦和金槍魚,它們都從新罕布希爾州沿海市場購得。

研究人員報告說,蝦和龍蝦的某些PFAS化合物的平均濃度最高,分別高達每克肉1.74納克和3.30納克。其他魚類和海產品中單個PFAS的濃度通常低於每克1納克。

最新研究將目標鎖定新英格蘭地區,全國範圍的調查表明,這裡是海鮮的最大消費地,其中還包括一份當地居民飲食習慣的分析。

PFAS在環境中的普遍存在使得很難確切知道這些化學物質在哪裡以及如何進入海洋食物鏈。

但研究者指出,由於在海底進食和生活,以及它們靠近海岸附近的PFAS來源,一些貝類可能特別容易受到PFAS在其肉中的積累的影響。較大的海洋物種可能通過食用較小的物種(如貝類)而攝入PFAS。

然而,目前並無官方指南或標準來比較食物中的PFAS。達特茅斯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研究的合著者西莉亞·陳(Celia Chen)說,有關安全食用海產品的聯邦指導方針針對的是汞和其他污染物,並未針對PFAS。

她說道:「眾所周知,金槍魚和鯊魚等頂級捕食者含有高濃度的汞,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限制接觸。但是對於PFAS來說就不太清楚了,特別是如果你開始觀察不同的化合物在環境中的表現。」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米德爾伯里學院環境研究助理教授克勞福德(Kathryn Crawford)稱,制定安全指南將有助於保護那些特別容易受到污染物影響的人。

克勞福德說:「海鮮消費建議針對的是對飲食更謹慎的人。均衡飲食,食用更典型、適量的海鮮的人應該能夠享受海鮮的健康益處,而不會有過多的PFAS暴露風險。」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GNYLife.com】整理編輯,原文轉自168趕集,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