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布什子弟在京“端盘子”有感
从网上获悉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辞世的消息时,我正在长安街上等候去医院探视母亲的公共汽车。虽然今年四月下旬,老布什亲自出席其结缡73载、鹣鲽情深的爱妻芭芭拉葬礼时已明显风烛残年,勉扶病体,令人不难推测到那将是老布什在公众场合的最后谢幕形象,并能预感到老布什将不久于人世,但当他辞世的消息传来,还是让北京雾霾中的初冬陡增了一抹寒意。毕竟,他代表着一个我辈曾经的时代,他谦和儒雅、平易近人的形象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受这种情绪的驱使,我没有继续在原车站等候公共汽车,而是信步向“日坛路”站走去。那里,是老布什1974年–1975年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时,美国驻华联络处的办公地点和老布什夫妇的官邸所在地,也有当年老布什夫妇驻京时常去打网球的北京国际俱乐部。冥冥中,我想以这种具有历史感的注目礼向他们以及他们所引领风骚的时代告别。
1985年布什与万里在国际俱乐部网球馆
离“日坛路”站大约100米的时候,车来了,我紧跑几步赶上车,马上掏出随身手机,在汽车行经“日坛路”路口,这个老布什夫妇曾经或以悬挂美国国旗的使馆座驾出行,或以“飞鸽牌”自行车代步的轻车熟路之处,拍下了一张雾霾中虽看不到远处原美国驻华联络处旧址(今美国使馆官邸?),却聊以告慰一段历史情结的照片。
思绪穿越回1975年7月初的一个仲夏夜晚,父亲出席完美国驻华联络处举办的美国国庆招待会回家,告诉我和母亲:“因为美国驻华联络处的工作人员编制不多。今晚的酒会上,驻华联络处主任布什家来京放暑假的儿子们都帮忙客串招待员了!”父亲并不知道布什夫妇具体有几个儿子当晚在酒会帮忙。
走笔至此,我搜索了一下儿:应该是时年22岁(1953年生人)的杰布 Jeb Bush,和当年20岁(1955年生人)的尼尔 Neil Bush。而当年18岁(1956年生人)的马文 Marvin Bush 或许曾加入“端盘子”的行列也未可知。父亲的介绍让母亲很感慨,既感佩布什夫妇不娇宠子女,敢于“使唤”孩子的教子有方,又感佩孩子们对父母的工作给予身体力行的鼎力支持。布什家族的家教、凝聚力、和公众服务意识在这个短小的故事中彰显到了极致。
自从今年四月中旬前第一夫人芭芭拉仙逝,至日前前总统老布什辞世,各路报章、媒体的相关纪念消息和赞颂、溢美之词就如雪花般铺天盖地而来。一时间,自两年前的大选年以来日趋严重分化的美国社会,持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们一夜之间凝聚在了一起,以各种形式,不吝美丽辞藻地追念着老布什总统伉俪,向这位集儒雅、勇敢、忠诚与亲和力之大成的大众偶像前总统以及他毕生挚爱的、朴素大气到一如邻家祖母般温和慈祥的前第一夫人致以最后的敬意。
然而,在所有的纪念文章中,都没有出现类似我父亲亲历的故事,或许是因为当年出席老布什在华任期内举办的惟一一次国庆酒会的人员大都已经谢世凋零;或许因为类似的故事在布什家族中多如牛毛而不值得一提。甚或,布什伉俪的次子、佛罗里达州前州长杰布在母亲的葬礼上赞美老布什夫人的悼词中,以及前总统小布什在老布什总统的国葬仪式上代表布什家族赞美亡父的悼词中也均未提及。而我,却觉得父亲讲述的这一政治世家中两代父子间发生的小故事,既是老布什伉俪抱持绅士涵养培育出鲜少负面消息的一门子弟的一个注脚,又是其子女中辈出服务社会的政治人物的一个解密,更是老布什夫妇毕生秉持谦谦君子风范平易近人而赢得人们爱戴的一个阐释。
纪念老布什总统夫妇,没有人不为他们的贵族气质所折服。因为真正的贵族精神中,蕴涵着“To think not only of themselves, but of others as well.”那就是不仅为自我考虑,并且为他人着想。一言以蔽之,就是“忘我”与“奉献”。 这种素质与精神,是一个人投身社会,投身公众服务所必备的非物质资格证书。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九日凌晨追记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