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言的海外疫情散记 |《生日》和《生活》
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记 5
生 活
3月21日新泽西州州长墨菲下达居家和宵禁令,3月26日又宣布全州进入灾难状态,要求人们保持社交距离,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商业活动。州内所有的百货商场、餐馆、酒吧、诊所、健身房、游泳馆、网球场、儿童游乐场、剧院、电影院、公园等体育和娱乐场所全部关闭。市场上只保留了食品超市、药房、外卖、银行、邮局、快递、加油站等居民生活必须的商业设施,人们的日常生活全部打乱了。妻子的牙齿修补了一半,现在牙医诊所关闭了,只能先将就着用。我本来要在4月1日做年度体检,家庭医生停诊,体检无限期推迟了。对于我们退休的老人来说,疫情下的生活变得非常简单,走出家门只有两件事:采购食品和社区散步。
先说说采购。2 月底,美国疾控中心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在社区传播,在美华人掀起第一波抢购囤货潮,为即将到来的灾难做准备,由此可见华人对疫情的警惕性之高,后来其他族裔也参加抢购囤货的浪潮。平日里采购都是妻子张罗,几波大规模抢购潮,我都没有参与。只听妻子说超市里从来没见有这么多人,货架都空了,人挤人,还都不戴口罩,当时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超市成了病毒传播的危险场所,许多超市的工作人员后来被确证受到病毒感染。眼看疫情越来越重,超市随之做出调整。
好市多(Costco)超市为了保证供应,对一些紧俏商品采用限购措施,并取消了货品无条件退货的政策。为了照顾弱势群体,人性化地出台了为老年人开放早市专场,时间设定在星期二和星期四早晨8点到9点,既满足老年人购物需求,又保护老年人采购中的安全。在我解除自我隔离后,为了买到足够的商品,妻子要求我一起去超市采购,我欣然从命,正好也想观察一下疫情下的商场购物的景象。
上周二,我们俩戴好口罩和手套,八点不到就到好市多超市等开门。这时已经排出 100 米开外的长队,由于排队的人都隔开一个购物车以上的距离,顾客实际人数也就五六十人,大概有 60%的人戴口罩,或者用围巾遮住口鼻。商店的员工在高声呼喊,不到 65岁的人不要排队购物。顾客进门时,每人领取一张酒精纸巾,用来对手和购物车把消毒。每隔五分钟放行20 人,确保商店里人流不拥挤。
进入商店,由于是刚开门,货柜里商品基本都已补足,我们直奔自己早就想买的商品柜台,迅速把货品放入购物车就往收银台走,尽量减少在商场里停留的时间,顾客在收银台 5 米以外的距离处排队,一个人完成付款后,下一个才能走近收银台。收银员不戴口罩,过去他们要拿过顾客的会员卡到扫描机刷卡,现在改进了,让顾客手持会员卡,他们用手持探头扫描,与顾客无接触收银。
又过了几天,妻子拉我一早去 Shoprite 超市采购蔬菜。这一次我看到 90%的顾客戴上口罩,店员全部戴口罩工作。昨天(4月10日)州长终于下达行政令,规定进入超市采购的人员和员工都必须戴口罩。这个行政令实在来得太迟,许多不想去超市冒险的人早已改从网上采购,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在网上的购物量比以前要大得多。
前一周收到一张支票,需要去银行储存。现在银行没有面洽的业务,只有开车存取款业务。我把车开到银行室外的专用车道,那里有一个气动的存取款桶,把支票放入桶里,由压缩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银行柜台。带着口罩和手套的柜员从桶里取出支票,完
成作业后把收据通过气动桶输送给我。操作完成后,我立马用酒精湿巾把手擦洗消毒,驱车离开。因为银行所在地巴斯金雷杰(Basking Ridge) 镇上已经有 53个病例了,不知道是否有无症状病人用过这些设施,一切小心为妙。
再来谈谈散步。水库公园关闭了,不能去钓鱼了,唯一的户外活动就是散步了。疫情期间,住在乡下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了。最近的小镇离我们也有 5公里路程,镇上虽有一百多病例,但是我们社区里迄今没有确诊病例,这里地广人稀,感染病毒的风险很
低。 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竞相生长开花,处处生机盎然,在大片的草地和绿化林木中散落着错落有致,外墙色彩丰富的连体别墅和公寓,整个社区就像一个大公园。
居民三三两两外出散步,家长带孩子在草地上游玩,也有人牵着宠物狗遛狗。在同一条步行道上散步的人遵循距离要求,相逢时都会错开,还有少数人带上口罩。我在这个社区居住二十年了,往常花 30-40分钟时间,走熟悉固定的步行道,趁这次机会,每天散步一小时,走五公里路,探访一些以前从没到过的地方,重新认识了这个相伴已经二十年的社区,拍摄了许多社区的美景。
写到这里,有点觉得疫情离我们很遥远。只有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纽约城里空旷无人的时代广场,人满为患的医院,缺少保护物资在抗疫前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至今纽约死亡人数8628人,4月9日单日死亡799 人,达到最高峰,不得不动用冷藏车运尸体;对于一些身份不明的病死者,政府在无人岛上动用囚犯挖深坑临时埋葬,可以说战况空前惨烈,远超911恐怖袭击事件。想起一句话:你这里之所以岁月静好,一定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我们这把年纪,做志愿者也没有人敢要,能做的就是捐款捐物,尽一点微薄之力,支援在前线与病毒作战的医护人员。
惠 言 写于新泽西州 2020.4.11
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记 8
生 日
一早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一条消息是英国女王低调过94岁生日。女王的生日是4月21日,疫情期间取消任何特殊方式的庆祝,女王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采取特殊措施来进行礼炮致敬“不合适” 。
这条消息提醒了我,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我的生日和英国女王的生日是同一天。我今年 74 岁,与女王相差整整 20 年。对于生日,我历来不重视,也从不自己张罗庆祝。女儿和妻子倒是经常会想着此事,前几年,她们瞒着我在上海一家餐馆设宴,邀请最近的亲友一起来庆贺我70岁生日。
往年到生日这一天,很多时候就在家煮碗面条吃,偶尔会去餐馆,夫妻对坐小吃一顿,既改善生活,又顺带庆生。疫情下的生日更是要悄悄地过,绝对不能去餐馆庆贺,也不要去面包房定蛋糕。因此,即便我想起今天是我生日,最希望是妻子和女儿忘了此事,省了麻烦,我一个人静悄悄地趴在桌上爬格子。中午时分,妻子喊我吃饭,一碗浇头丰盛的长寿面赫然摆在桌上,妻子热情地说:“ 祝你生日快乐!” 我只能动情地回一句:“谢谢你了,非常感谢,在疫情里还想着为我庆生。” 细细品尝,汤面是妻子用木耳、白菜、胡萝卜鸡汤做成,覆盖着我喜欢吃的红烧肉、虾仁跑蛋、鸡蛋饼、清炒芦笋。真的是味道鲜美,满满一大碗,吃得心满意足,这比去餐馆庆生强多了。
今天晚饭前,我女儿与我视频通话,女婿和外孙纷纷露面向我问候,祝我生日快乐,女婿原来在纽约一家金融公司任财务主管,比较关心大趋势,我顺便与女婿聊了一下当前的疫情,问他:“下个月纽约会重启经济吗?” 他回答:“不知道,重启经济,疫情怕会有反弹。”声音里也是充满无奈。
外孙在祝我生日快乐时问我:“公公,你几岁了?” 我回答:“七十四岁了。” 中国有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我已经过了七十三这道坎,奔八十四去了,能不能再活九年?谁知道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我现在身体基本健康,刚达到中国男人的平均寿命74岁,估计超过美国男人平均年龄77岁没有问题,有信心活到上海男人的平均寿命81岁!人生前期奋斗,积累一定财富,身体健康,生活自理的老年人,都希望年寿高些安享晚年,这很正常,也是应有的权利。
然而疫情下,美国老年人大量突然去世的现实,让我陷入沉思。美国的法律规定父母有抚育子女的责任,子女却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低收入和无收入的老年人由国家赡养,按照规定可以享受各种福利,比如住有人服务的公寓,看病报销,有零用钱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老年人一般都不愿意与子女同住,不会去求助子女养老,只要生活能够自理,大多数独居自己家中,最多请钟点工料理一下,条件更好的,请居家保姆打理生活。对于低收入和无收入的老年人来说,住养老院就是唯一的选择,这样的老人全美大约有 15%。
养老院有各种档次的,有政府公办,也有私人包办,满足不同生活条件老年人的需求,申请住养老院要经过几年的排队等候期。我到访过美国东西两岸的多家养老院,条件都很不错,一般单身老人都有一居室,厨卫俱全,互不打扰。可以自己做饭,也可餐厅就餐或送餐到户,有活动场所,室外有草坪、园林供散步。老人院有管理人员清扫保洁,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按铃求助。院方定期组织老人去商店采购,去医院检查身体。我与住养老院的华裔老人交谈过,他们除了有点寂寞感外,都满意在养老院的生活。
然而,疫情发展以来,养老院成了重灾区。第一个见报的是华盛顿州一家养老院,有多名工作人员受染,相继有 20 多名老人得新冠肺炎后去世。据纽约时报4月17日报道,新泽西州一家老人院,被人发现17具遗体堆积在本来最多停放4具遗体的停尸房,至少68位老人病死。迄今全美因新冠肺炎去世的病例中至少有 7,000 名来自养老院的老人。这个数字有点吓人,说明养老院的管理出了问题,病毒轻而易举地攻入养老院大门。这一个多月中,新冠肺炎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美国老年人的头号杀手。这次疫情之后,养老院排期要大踏步前进了。
最近美国的报刊上常看到一个词“ 社会达尔文主义” ,最典型的是英国首相一开始倡议“群体免疫”,结果自己中招了,去鬼门关走了一圈,被医护人员抢救回来,发自肺腑的写了封信,衷心感谢抢救他生命的医护工作者。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有类似的念头,曾询问传染病专家:“Why don’ t we let this wash over the country?”(为什么不让这‘病毒’洗涤这个国家?)专家回答:“那要死很多人。” 老百姓中间,也有不少人有这种想法,自恃年轻身强体壮,能够扛过病毒的攻击,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封城,认为“ 禁足令比病毒更坏” ,妨碍了他们的自由生活的权力。他们主张任由疫情蔓延,“汰弱留强” 、“适者生存” ,让年老、体弱、多病者病亡无妨,对于老年人去世缺乏同情心。
这与中国社会的传统有很大不同。中国人提倡子女孝敬老人,两千年前,孔夫子就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知道有个朋友在疫情初期,就果断地把自己父母从养老院接回家住,避免了父母在疫情中受到伤害,大家为她点赞。人类社会是一个传承的社会,对待老年人一定要充满爱心,要以心比,好好对待。人都有老的时候,你现在怎么对待老人,将来的人们也会这样对待你。
从来没有为生日写过什么,这是第一次写上这么一篇短文,谢谢妻子在疫情下还不忘给我庆生,谢谢女儿一家人对我的牵挂,疫情下的亲情暖人心,让我度过一个非常快乐的生日。
惠 言 写于新泽西州 20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