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纽约华人日记三篇:巧手织罩赠医护 疫情鏖战 惠言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记:《上课》
巧手织罩赠医护 华人爱心似春暖
作者:赵志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跨越国界、民族的战争;这是一场跨越年龄的战争。
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的进一步恶化,使这场对抗疫情的战争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光华华人协会、亚都华人协会和中博华人协会在三月份联合募捐了大批专业的PPE物资给各大医院和当地重要部门。但时至今日美国各地各部门,包括医院,依然十分缺少足够的口罩供应给所有的医护人员。宾州州长四月三日更要求宾州居民出门必须戴自制的口罩,把医用口罩留给医护人员。大费城华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形式刻不容缓,光华华人协会理事长游恒马上在大费城地区发起了一个在社区自制口罩的行动,成立“自制口罩温馨社会”的微信群。微信群一经成立便反响热烈,近百人入群,一支“大费城华人巧手爱心抗疫援医志愿者联盟”很快建立起来,除了三方协会的会员外,Lower Merion和 New Town的华人也踊跃参加,出谋划策。仅仅十来天的讨论和尝试,他们便完成了口罩的设计、布料的剪裁和缝制、压鼻夹和松紧带的尝试、口罩的消毒以及无菌包装等各个环节。在志愿者的集体努力下,到今天为止,已经完成了近千个口罩,其中500只布口罩已经包装完毕,即将发往Mainline health下属的三家医院。
在这个项目刚起步的时候,很多志愿者其实对手工制作口罩还是比较生疏的。口罩不大,在生活中常见。但是真要自己动手亲自制作,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而且,这个东西虽小,确得五脏俱全,里面的每一个环节和零件都不能马虎。
游恒首先邀请到了西海岸自制口罩联盟(West Coast Hand-Made Mask Alliance)为口罩制作组的所有成员们做了一次经验分享,尤其是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弯路,很有帮助。之后,大家集思广益民主讨论,决定制作两种型号口罩,一种是三折的准医疗口罩(surgical style),另一类是类N95口罩。其次需要解决的就是材料设计和剪裁的问题。王菊香和栾维芹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们利用布料制作了几个简单的口罩,为大家提供了模板。为了便于相互协作,尽量减少外出,大家根据自己所居住的地区自愿结合,很快就成立了4个加工组,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负责材料的分发和口罩的收集;有专门剪裁、缝制、洗烫和运送物资和联络。所有的交接都遵守严格的社交距离,并且做好了充分的防护工作。这中间,几位年长者更是为这一工作尽心尽力,居功至伟。比如菊香,已是七十六高龄,主动负责组里的工作,最先拿到布料,洗好烫好,承担起了布料的裁剪和口罩的缝制,为大家做了表率。Yanyan的婆婆和妈妈,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设计和制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大家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因为所剩善款不多,一切都要靠大家来想办法尽量不花钱少花钱解决。首先是鼓励各家捐赠布料。很多布料都是各家翻箱倒柜从箱子底翻出来的床单,花布。此外,JoAnn布料商店响应州里的号召,对制作捐赠口罩的组织给与免费的布料,大家就分头到JoAnn 的各个分店拿来了一些布料;N95 口罩剪裁有些难度,大家就想方设法找衣厂帮忙。在口罩的缝制过程中,大家都发挥出了最大的积极和能动性,对针脚针线严格要求,技术上面精益求精。为了让口罩带得舒适,巧手妈妈们想了各种办法,系布带,用软T-shirt,用纽扣等等,创意层出不穷。在缝制口罩的过程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很多家庭是全家总动员,不仅有老人们加入,孩子们也跟着学,跟着做,有的中学生在自己做的口罩上点缀上蝴蝶,小花。一只只口罩就像变戏法一样,从无到有,美轮美奂地出现在面前。
口罩的制作还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压鼻条,一个是松紧带。这些东西在平时都可以从网上轻易买到,但现在难度颇大,网上送货需要时间。时不我待。于是,王叶青试用各种材料来替代压鼻条后,最终选用了Pipe Cleaner。他负责了采购、制作和分发,解了燃眉之急。大家自制口罩始终遵循着一个原则,注重质量,不求速度,不求数量,缝制过程中一定不能跳线,漏线。如果质量不过关则坚决返工。做好口罩后必须清洗,尽管棉布多次清洗后显旧。在将它们送往前线抗疫之前,还必须进行消毒。又是王叶青主动请缨担纲了这一重要的任务,尝试了各种途径和方法。最终,确定紫外灯照射和烤箱(170度45分钟)消毒。消毒完成之后,再利用塑封机将口罩分类按照数量包装密封,就可以进行投放使用了。项目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塑封机和松紧带,志愿者联盟鉴于需要马上向社区发出了征集的通知,很快就收到了十几家的反馈,愿意把家里的 “塑封机”或者松紧带捐助或捐赠出来,及时解决了问题。
自制口罩的行动从发出倡议,到募捐材料、设计、制作、后期处理到正式捐赠,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参与的人员多达五六十人。这个协同合作制作合格口罩的过程中再一次充分体现了志愿者的爱心,热情,力量以及长者的经验与智慧。行动小组在摸索中前进,从失败中学习,充实着自己,感动着旁人;他们锲而不舍,精益求精,通过一针一线把自己的爱心缝在了口罩里,为前线的抗疫贡献着一分力量!团结是力量,爱心是方向。正所谓:
金针非为霓裳舞
爱心愿护白衣人
织得五彩驱魔疫
遍地春光城始开
美国疫情记之二十六——疫情鏖战
朱锦涛2020年4月26日于新泽西
纽约和新泽西的州长令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么长时间的自闭简直就像蹲监狱似的,渐渐地变成了一种折磨,长期居家办公实在无聊透顶。人既要有家庭生活,也要有社会生活。两者缺一,生活就少了色彩。所以,现在我特别怀念去办公室上班的日子,同事之间每天都有交流。 我们经常几个同事下班后,约好一起去华尔街附近那些古老的酒吧,喝一杯酒,海阔天空,胡侃乱侃一通,放飞一下自己,让一天的疲倦消弭于热烈的醇香之中。当然,一切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我们也有意见分歧,也有争吵。但时过境迁之后,现在回想起过往的日子,渐渐地觉得连争吵也是一种美好。
我的一位美国同事,住在曼哈顿。星期五,我在上班时,他通过Skype跟我聊天,说:“我真希望这他妈的疫情赶快结束啊。这样每天关在家里实在受不了啦。现在去杂货店买菜都要打电话预约。”下班后他又视频跟我聊了一会儿,他告诉我他要求大老板批准他去办公室上班,因为他厌烦了这样自闭的日子,快把他逼疯了。大老板说,他也无能为力啊,公司的政策和州长令怎能违反呢?我跟他说,兄弟啊!我跟你一样烦透了这样的日子。但好死不如赖活着,咱慢慢熬吧。照目前的行情,我估计五月底我们可以回去上班了。再熬一个月吧。
熬日子其实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记得有个监狱犯,坐了十几年的牢。那正是漫漫长夜,不见天日啊。出狱后,他介绍经验讲他是怎么熬过来的。他说首先是看书。让家里人寄一批又一批的书过来。在书中打磨时间。二是找机会与监狱管理人员吵架。因为他是犯人,管理人员每次找他说话就是履行公事,就干巴巴的几句。一两分钟就完了。聊一两分钟实在太短了,而且不是每天都有这一两分钟的奢侈。于是每次看到管理人员,他就吵架、骂人。吵架骂人不是对管理人员不满意,而是他排遣孤独和寂寞的一种方法。
现在纽约州长令规定,除非你要去医院或杂货店买菜,否则不能在街上溜达。我的那位曼哈顿朋友告诉我,他现在只能在他居住的高楼顶上散步。我说这不是很好吗。在五十层楼的高楼顶层看云卷云舒,日出日落,这是我很向往的生活啊。我说你这生活不是比我强多了。我曾经跟我太太说,如果我有钱,我一定要在曼哈顿住几年,也享受一下真正的纽约客的生活。可我那位兄弟却偏偏说,他羡慕我们住郊区的人,至少有个自家的小花园走走,哪怕拔拔草也是一种享受。他来自于德克萨斯,家里有二十匹马,一千英亩土地。从小就喜欢策马扬鞭,在广阔的平原上奔驰。如今日日幽居于狭小的曼哈顿斗室中,不能不说是一种痛苦。但人是社会的动物,我们只能适应环境,而不能让社会适应我们。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心平如镜,需要的是一种熬日子的艺术。再疯狂的疾风暴雨之后,还会是晴天,还会有彩虹。这个时候,我们特别需要一点阿Q的那种精神疗法。
纽约州长科莫在星期六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天是纽约疫情爆发的第56天。他说1918年的西班牙瘟疫在全世界肆虐了两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经历了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延续了六年。越南战争打了八年。跟那些经历了历史上这些巨大灾难的人们相比,我们今天的56天算不得什么,就是一瞬间。是啊!从人类历史的宏大坐标系中看待今天的疫情,那就是灰飞烟灭,弹指一挥间的事。而我们个人今天的一点痛苦又何足挂齿呢。
周四美国密苏里州最高检察官埃里克-施密特起诉中国,就该州有关新冠病毒造成的损失向中国提出索赔。密西西比州随后跟进起诉。他们声称中国没有及时分享信息等。但根据《外国主权豁免法》,美国任何个体无权对外国政府起诉。美国许多著名大学的法学家对此事件发表看法,认为此类诉讼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将无疾而终。昨天福克斯电视台在采访密苏里州埃里克-施密特时,也表示除非改变现有法律,否则他的诉讼有难于逾越的法律障碍。其实埃里克作为一位检察官,应该是有良好的法律素养的。他在诉讼中玩了一把法律技术,将执政党和政府分开,企图使不可成立的案例成立。但正如许多法学家指出的那样,埃里克企图靠偷换概念赢得诉讼,估计在法庭上是难于蒙混过关的。
昨天,我的一位校友加我微信,表示对我的疫情记感兴趣,需要更多地了解美国。他说他有时也看福克斯新闻,有许多涉华言论,听了后心里很不舒服。我说,福克斯电视台只是一家媒体,美国有许多媒体。每个媒体各有政治倾向,观点可能与福克斯大相径庭。各种观点激烈碰撞,但大多是杂音,是历史的尘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于此山中。我们现在身处疫情流行这一重大的世界性漩涡中,可能被许多假象所迷惑。但从宏观的历史时空中考察,当下纷纷囔囔的众多事件只是一颗颗尘埃,终将被风吹雨打去。中美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合作和交流才是历史的永恒。
惠言的《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记 9》
上课
外孙就读的学校自3 月16日关闭后,开始线上授课。女儿知道我关心她儿子的学业,经常会给我发些儿子上课和做作业的照片。 前两天,女儿给我发来几张照片,是外孙在自己动手制作布口罩。照片上,显示外孙有一个制作布口罩的参照图,他按照图上的提
示,准备布料和橡皮筋。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布料按照图纸尺寸下料,而后遵照图纸上的方法折叠,把橡皮筋裹住在两端,就可以戴在口上。这种口罩省却了缝制工序,口罩使用完后,可以打开折叠的布料,清洗烘干后下次再用,非常环保,不产生固体废料。
原来这是学校在线上的一堂手工劳作课。老师留给孩子们的家庭作业里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做12个不用缝制的布口罩,另一个是做4个用针线缝制的口罩。做完的成品放到学校的邮筒里,由学校收集后统一捐赠给需要这些口罩的养老院和低收入人群。外孙选择了做12个无缝制布口罩,对男孩来说,这个比较容易。
外孙就读的学校英文名Waldorf School,中文名叫华德福(或华尔道夫),是一家连锁私立学校,教学理念比较独特, 有1200家学校分布世界各地。外孙从四年级进入这个学校,现在六年级。这个学校有农场和牧场, 学生除了学习文化课外,要在农场和牧场参加劳动,学种植和收割,还学纺线和织布。两年中,外孙学会了打毛线,自制袜子,女儿穿上儿子织的毛线袜。女儿家养的鸡也是学校从孵化房里直接分配给孩子领养的,由孩子亲手把雏鸡喂养长大,直至母鸡下蛋,公鸡打鸣。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它们成长过程,学到生物和动物学科的基本知识。
这次劳作课学做口罩,看起来是小事,却引导孩子们为抗疫做贡献,很有意义,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在传染病肆虐时,戴口罩能救命,在献爱心的同时学到拯救生命的知识。我觉得,这堂课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看到外孙动手制作布口罩的照片后,心里五味杂陈感慨万千,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疫情大爆发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人坚持不戴口罩。西方人的理念是病人要戴口罩,健康人不戴口罩。医院里只要不是在传染科工作,医生护士也不戴口罩。美国的一些传染病专家认为,普通老百姓戴口罩,不能防止病毒传染,反而因为不知道戴口罩的正确方法而感染病毒。他们强调人和人之间要保持6英尺距离,强调个人要勤洗手,洗手时间要超过20秒,就是不强调个人要戴口罩。
当疫情在武汉爆发时,中国传染病专家就强调新冠病毒会通过飞沫人传人。因此,“ 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众” 这句顺口溜在中国老百姓中口口相传,妇孺皆知。中国人戴口罩的历史可谓悠久,上溯到110年前的东北肺鼠疫爆发时,伍连德医生发明简易棉纱口罩, 挽救了数百万东北人的生命。所以中国老百姓都知道戴口罩的重要性,当疫情在中国蔓延时,国内市场一罩难求,美国华裔都去商店购买口罩寄往中国,口罩在美国也成了紧俏商品。
等到疫情在美国爆发,戴不戴口罩问题,让美国的华裔非常纠结。由于纽约房地产价格贵,有数十万在纽约上班的人住在新泽西州,天天乘火车、汽车、轮渡去纽约上班,到了城里要换乘地铁或公交汽车。在上班高峰期,火车不但满座,许多人只能站立在通道上。在密闭的车厢环境中,听到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通勤人真的是提心吊胆,口罩就在口袋里,心里很想戴,又怕被邻座的人白眼相看,硬是不敢拿出来戴上。也有个别勇敢的亚裔通勤人戴上口罩,要么闭目养神,要么目不斜视,不去顾及旁人冷眼相看。
自2月底到3月底,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病毒肆虐,确诊病例已经达到22.6万,死亡5316人。四月初,传染病专家福奇认定戴口罩是有效的防疫措施,为了不与医护人员争口罩,4月2日总统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呼吁民众戴口罩防疫,可以用布口罩或围巾遮掩口鼻。但是这仍是建议性的措施,特朗普自己也不响应:“谁爱戴谁戴,反正我不戴。 ”
4月10日新泽西州长下达行政令,在商店里无论顾客和店员必需戴口罩,4月16日纽约州长发表行政令从17日(周五)晚上8时起,所有人进入拥挤公共场所须戴口罩或布制面罩,所有搭乘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乘客和驾驶员都必须戴口罩,并说:“最近
我接到不少电话反对此行政令,认为政府强制民众戴口罩是侵犯私人空间。但是,这不只关系个人,而是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别人不被感染。在室外如果无法保持社交距离,必须要戴口罩。”从这一时刻起,戴口罩成了法律要求的行为。此时,美国确诊病例已
达68万,死亡3.5万,每天超过3万新增病例。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由于缺乏防护物资,截止到 4月9日有 9,000 多医护人员感染病毒,有 27 名医护人员倒在工作岗位上再也不能站起来,沉痛的代价已经付出。
原本美国FDA一直认可中国的口罩出口标准,到3月28日FDA傲慢地否认中国标准,不准中国口罩进入美国,但是一个星期后,迫于防疫需求,FDA 改口又认可中国口罩标准,开始大量从中国空运口罩和防护物资,据报道迄今有 24 亿只口罩进入美国。其实,中国支援湖北医护人员有4.2万人,战疫两个多月,无一人受病毒感染,全部平安回家,这个事实证明,从正规渠道获得的中国防护物资绝对安全可靠。
美国政府强制要求百姓戴口罩后,商店里口罩供不应求。美国疾控中心只能号召美国人自己动手制作,防疫专家亲自在电视上示范制作方法。美国人纷纷跟进自制布口罩,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色彩缤纷。自制口罩谈不上采用什么标准了,防病毒卫生性能肯定参差不齐,不过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强。
聪明的美国人在要不要戴口罩问题上,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无知无畏呢?对此众说纷纭,我倾向归因于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打破一个旧习惯,需要雷霆万钧之力,甚至血的代价。在戴口罩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高科技,没有什么奥妙,只要承认残酷
无情的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放下傲慢和偏见,改变一个旧理念,养成一种新习惯。这次新冠病毒给一些美国人狠狠地上了一课, 教训可谓深刻。
戴口罩这个好习惯最好从娃娃开始养成,华德福学校这一课上得好,非常有创意,要为学校点赞,不知道会不会在美国的小学推广?如果孩子们都学会自己制作和戴口罩,等他们长大了,在传染病频发的季节,绝对不会排斥戴口罩。那时的商店里一定会有大
量价廉物美的商品口罩供应,不需要自己制作了。
惠 言 写于新泽西州 20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