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十年寒窗研究了個「屁」?這篇碩士論文被網民罵翻 學者狂贊……

近日,一篇題為《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的碩士畢業論文在網上流傳,引發爭議。有網友「譏諷」:寒窗苦讀那麼多年,還真是研究了個「屁」。也有網友讀後評論稱,看似無意義的被嗤之以鼻的事物,「深究起來,是嚴肅的事」……

6月16日晚,話題「碩士畢業論文研究屁」登上微博熱搜榜第四名,一時間引起不少網民的議論。

上海澎湃新聞注意到,該論文寫於2007年,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在職碩士高建偉。彼時,高建偉不僅憑藉這篇論文通過碩士論文答辯,還被評為「優秀」。而且,目前在中國知網也可以搜索到該論文。

十年寒窗研究了個「屁」?這篇碩士論文被網民罵翻學者狂贊……

論文曾受導師讚賞

「我經常被身邊的人提及這樣一個問題:你怎麼會做這麼一個題目呢?」高建偉在其論文《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開頭解釋,選擇該題目源於自己偶然在網上看見的兩篇關於屁的故事。兩個故事中,主人公都因為一個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由此引發了高建偉的思考。

高建偉認為,「屁」不僅是一種生理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現象,與社會關係有著種種對應。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研究,他指出,無論是在西方文化還是在東方文化中,屁是作為一種社會忌諱而存在的,這種忌諱不僅彌散於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廣泛地存在於教育、禮俗、習慣、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層建築領域之中。

高建偉從社會發生學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為及現象如何從一種生理行為轉化為一種社會忌諱的過程,從中揭示了這一運作過程的複雜機制。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屁從無差別的人類行為到更經常地發生在部分社會成員中的行為,再到道德評價中的否定性行為,最終演化為一種社會忌諱的存在形態。

論文提及,在人類早期階段,分工和階級還未出現,放屁行為是原始人類——即我們的先民最頻繁而最普通不過的生理現象。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關係發生變化,富人的飲食種類和飲食習慣發生變化,不再頻繁放屁。至此,人類放屁經驗完成第一次歷史性的轉變,即從人類普遍的一種生理現象成為一種更經常地、更普遍地發生於部分社會成員(更多是窮人)中的行為。

經由這種轉變,放屁行為獲得了部分社會性意義,反映了社會上下層並存對立的事實。上層階層為維護其優勢地位,不僅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建立絕對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適應其優勢地位的社會狀態。用禮儀、修養、品味之類的東西來區分上下層,上層社會往往被認為是有禮貌教養的,而下層社會成員則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賤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放屁被貼上否定性的道德標籤。在規訓權力下,「屁」從一種上層社會所界定的否定性社會行為轉變為一種社會忌諱的存在形態,並獲得全體社會成員的認可和遵從。

他認為這個發生學過程來源於權力運作的詭異特性,即兩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並且接著探討了「無所忌諱」的屁行為及現象,認為這種現象本質上反映了屁行為及現象的忌諱存在形態,並與權力運作的詭異特性相聯。

據悉,這不是該論文第一次被網友關注。2015年,《北京晚報》曾就此事進行報道。高建偉導師、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李亞雄接受採訪時,對該論文頗為讚賞。

據他回憶,論文開題時,老師們剛看到這個題目都笑了起來,但「笑」過之後,大家還是很快從專業角度探討它的學術價值,不是簡單地就事論事,而是運用社會學的理論進行分析。李亞雄彼時曾表示,高建偉的研究另闢蹊徑,在重複性研究泛濫的情況下,「顯得珍貴」,老師們普遍比較支持。他還說,「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沒必要總去重複一些意義不大的選題,一些看上去另類或小眾的選題往往更值得思考,也會有更多有意思的發現。」

「答辯效果也很好,還被評了優秀。他(高建偉)文筆很不錯,思路也很清楚。」李亞雄稱,因為不方便做實際調查,高建偉通過文獻分析、引經據典,把屁的發生學、在不同時代的縱向發展、背後的社會含義呈現出來。 「很歡迎這種來源於生活、有人文關懷的選題。」

十年寒窗研究了個「屁」?這篇碩士論文被網民罵翻學者狂贊……

《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圖片來源:上海澎湃新聞)

高校教師:態度端正了,題目再「怪」也能成經典

事實上,近年來因選題獨特而受到大眾關注的論文不少。此前,《烏有之貓:雲吸貓迷群的認同與幻想》《八角茴香對滷雞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極其作用機制》等論文都曾引起熱議。

「這是選題多樣化的問題,我覺得是好事。」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生導師劉銳認為,現在學科發展呈現「專門化」和「交叉融合」雙重特點,「很多我們以前不覺得可作研究的問題,現在也冒出來了」。「個人認為,研究這樣一些比較另類的問題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覆蓋很多以往的知識盲點,給社會以啟發。」劉銳近日受訪時稱。

對於越來越多的「獨特選題」,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鄭作彧表示「沒什麼不可以」。「學術研究本來就該關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處的社會。現在學子所處的時代,既然就是充滿這些現象,那麼研究這些現象,是理所當然的。」鄭作彧認為,問題不在於研究的選題是「另闢蹊徑(講好聽點是創新)」還是「正經(講難聽點就是老調重彈)」,而是研究的態度是否端正。

鄭作彧稱,個別學生「過得渾渾噩噩」,寫論文時「選的是最不費腦袋的主題」。「這樣的題目,就算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其實也是空泛的。」鄭作彧稱,對寫論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態度。

「我參加保研面試時,會問學生對什麼領域比較興趣、有鑽研。」鄭作彧發現,農村來的學生,大部分會說「想做農村研究」,或者女學生多會說「想做性別研究」。 「但這些學生裡頭,並沒有多少真的鑽研過相關方面的知識。他們只是覺得,因為身份原因,再不濟都可以掰出些道理來。」鄭作彧認為,這種情況下,就算選題高大上,但態度不端正,「一樣白搭」;相反,如果學術態度端正,題目「再怎麼光怪陸離」,也一樣可以講成經典」。

對於論文選題,學生怎麼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說,據其觀察,選題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結合曾經的實踐活動,二是結合興趣,三是來自導師。「我偏好感興趣的選題,同時考慮研究意義,寫起來有動力。」李勇認為,興趣是很好的切入口。「當學校通知你要寫論文時,往往會感覺一頭霧水,繼而選擇熟悉的領域入手。」

碩士論文研究「屁」?!網民吵翻了……

據北京《中國青年報》盤點,然而,看到這篇論文的內容,很多網民表示被震驚了,可以說是大開眼界。

也有網民認為這樣的論文很可笑,毫無意義。調侃的同時,表示這種低級趣味的選題,難登大雅之堂:「這樣的標題都能成為優秀,是要拉低碩士生的水平嗎?」

十年寒窗研究了個「屁」?這篇碩士論文被網民罵翻學者狂贊……

不過,有網友卻不不同意以上觀點。他們認為只要研究做得好,沒有什麼不可以。對未知領域的大膽探索,總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論文要好的多。這樣的論文值得點贊,而不是嘲諷。

十年寒窗研究了個「屁」?這篇碩士論文被網民罵翻學者狂贊……

對此,你怎麼看?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GNYLife.com】整理編輯,原文轉自僑報,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