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一年賺1300億,一分錢稅都沒交:為什麼特朗普、拜登拿這家巨頭沒辦法?

誰也沒想到網紅直播頂流薇婭,犯下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偷稅漏稅。

最後,她被追繳並處罰13.41億,賬號、直播間直接關停。

網友戲言:「就這個處罰金額,我不吃不喝九萬年,也能掙到。」

處罰不可謂不重。

原本,大家樸素的觀念都是:賺得越多,自然交的稅也就越多,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

但是,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一些富人不光賺錢有一套,偷稅更是有一套。

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信,在美國大名鼎鼎的亞馬遜公司,一年營收幾千億美元,不光不交稅,還能再額外領取1億美元的補貼。

是不是非常不可思議?

亞馬遜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商品品種最多的電商平台。

2020年,亞馬遜總營收為3860.64億美元,凈利潤達到213.31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是1359億元),市值更高達1.74萬億美元(差不多是5個半阿里巴巴,16個京東)。

這一年,中國的阿里巴巴總營收800億美元(約5097億元人民幣),凈利潤220億美元(約1401億元人民幣);騰訊總營收756億美元(約481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92億美元(約1223億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亞馬遜一年的總營收大約相當於阿里和騰訊兩家當年營收總和的2.5倍。

而創始人貝索斯也以2000億美元的身價高居全球富豪榜榜首,五年的財富平均增長率高達34%。

按照美國諮詢公司Comparisun的分析,照此速度,貝索斯的財富將在2026年達到一萬億美元。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於1994年創立了這家如今市值超萬億美元的公司

如此能賺錢的創始人卻在稅收上「一毛不拔」,自然引發了美國政府和民間的強烈不滿,可又對其無可奈何。

2018年,亞馬遜的總營收大約為2329億美元,凈利潤為101億美元,但是稅收額為0。這還不算,一分錢沒繳的亞馬遜居然還拿到了1.29億美元的聯邦退稅。

相比之下,總營收遠不及亞馬遜的阿里和騰訊卻要每年交稅近80億美元,真是哭暈在廁所里了。

那麼,達到萬億市值的亞馬遜真的是從不交稅么?

首先必須要說明下,在美國不交稅那可是極為嚴重的情況。

像薇婭這樣拖欠稅款上億的,如果擱在美國,可能IRS(Internal Revenue Service,即美國國內稅務局)早已經直接派出荷槍實彈的警察登門了。

要知道,這個IRS可不是吃素的,真正的「武裝到牙齒」,從武裝力量到專門的法庭、監獄一應俱全,裝備甚至好於美國司法系統。

這麼說吧,美國當年有個黑手黨大佬叫阿爾·卡彭,販毒走私等勾當一樣沒少干,可盯了他數年的FBI愣是拿他沒轍,什麼證據都沒找出來。

直到IRS知曉這傢伙居然偷逃稅款近1億美元後,親自出馬,找到其逃稅證據後派人上門抓捕,這才將他關進了監獄。

大名鼎鼎的黑手黨頭目阿爾·卡彭在被抓獲後出庭受審

IRS也不是沒盯上過亞馬遜,2017年的亞馬遜轉讓定價案,IRS就和亞馬遜「杠」上了,啟動了反避稅調查,結果卻以亞馬遜勝利告終。

那麼,如此厲害的IRS為何沒能抓到亞馬遜的「小辮子」呢?

這又要從美國的稅收管理體制說起。

美國是分稅制,聯邦、州、地方三級稅收分開,各自進行征管,地方稅收由州決定。

換句話說,單從屬地管理來講,一家合法企業的經營必須需要同時繳納聯邦稅和州稅。

美國的聯邦、州、地方三級稅收制度

但是根據美國智庫稅收與經濟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on Taxation and Economic Policy,ITEP)統計,亞馬遜已數年都沒有交過聯邦所得稅,甚至過去十多年裡,亞馬遜的有效稅率還是個位數。

2019年,總統特朗普就曾多次公開表示亞馬遜有意少交了巨額的稅款。

在同一年,後來成為總統的拜登也發推特表示:像亞馬遜這樣年入上百億美元利潤的企業,不應該支付比消防員、老師更低的稅率。

亞馬遜顯得很委屈,發推文辯解道,「我們自2016年以來繳納了26億美元的企業稅,該交的每一分錢都交了。聯邦稅法鼓勵企業對美國經濟進行再投資,自2011以來,亞馬遜投資了2000億美元,創造了30萬個工作崗位。」

亞馬遜發推文對拜登的指責進行辯解

劃重點,堂堂兩位總統在明知企業有超高收益卻依然能少繳聯邦稅情況下,也只能發推特抱怨,說明亞馬遜在避稅這塊確實做到了無人能比。

聽上去,亞馬遜的避稅手段上簡直神奇到不可思議,那它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實,亞馬遜也不是一分錢稅款沒交,只是相比數百億美元的利潤,繳納的稅款真是少得可憐。

本身稅款就交得不多,居然還能反手從政府再拿回上億美元的退稅補貼,這操作真是太秀了!

說到避稅和少繳稅,在美國可不只有亞馬遜一家公司。

美國智庫稅收與經濟政策研究所(ITEP)就曾統計,2018年共有60家世界500強公司沒有繳納任何聯邦稅,包括亞馬遜、IBM、通用汽車、Netflix等。

美國稅收和經濟政策研究所(ITEP)發布的分析報告

其中屬亞馬遜最為「優秀」:2017年亞馬遜稅前收入為56億美元,獲得了1.37億美元的聯邦退稅,相當於稅率為約-2.5%;2018年亞馬遜稅前收入為110億美元,結果又拿到1.29億美元的聯邦退稅,稅率變為約-1%;

這簡直讓人想起著名的「馬太效應」所說,你有的還將給你更多,你沒有的會將你僅有的也拿走。

這種避稅手段美其名曰「稅務統籌」,可說白了,亞馬遜所謂的「避稅」其實就是在削尖腦袋鑽政策漏洞。

首先是亞馬遜利用美國對研發企業的稅務優惠政策,將大量人員福利和工資申報為研發投入申請減稅,每年光靠此一項減稅就能省下大約15億美元。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亞馬遜將給員工發放的股票作為工資薪酬(支出)的一部分。

一般來說,很多公司給資深員工發放股票期權替代工資薪酬,對應股票期權的價值則可作為公司的成本抵扣。

這是由於公司股價越高,可抵扣的成本就越大。

通常企業操作是通過股市回購,拉升股價後再發給員工;而亞馬遜則不同,不僅不回購,反而直接發放給員工。

亞馬遜是按股票交易實時價值來估算可以減免的稅額,這樣做的好處是,股價漲得越高,稅款減免的額度越大。

這樣一來,雖然看上去亞馬遜股東的利益受損,可因為過去20年間,亞馬遜股票年化收益率達到了37%,股價漲幅超過800倍,賺的比賠的多,股東自然個個都裝了糊塗。

2008-2016年的亞馬遜股價納斯達克和標準普爾500兩大指數的趨勢對比

其次,由於美國和中國一樣,各州都有相應吸引投資者和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亞馬遜從2005年開始就在全美各地興建數據、倉儲、物流等基地,十年間已經累計享受了近1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

再次,一直指責亞馬遜的特朗普還無意中幫了個大忙。

2017年,特朗普大幅修改稅法法案時,採取了一項減值抵稅優惠政策。

根據條文,過去美國企業固定資產和設備都會按折損減值,可計算時間長達數十多年。新政策出台後,企業當即就可以藉此減值抵稅。

這意味著亞馬遜建設的那麼多庫房、研發中心,過去可能要等幾年乃至十幾年,現在就可以直接作為成本來抵稅。

光這項政策,就讓亞馬遜的減值額度當即上升了40%,再次獲得了合理避稅的優厚條件。

不僅可以用資產折舊抵稅,亞馬遜更是通過營業虧損來抵扣稅款。

從成立以來,亞馬遜幾乎是放開手腳在各個領域都會「插一手」,從基礎設施到AI智能以及雲計算等方面,反正只要能做的業務,亞馬遜一樣也沒落下。

這樣一來,你會發現亞馬遜有個奇怪現象:營收是逐年增長,可卻常年屬於「虧損企業」的狀態。

從成立至今20多年,亞馬遜幾乎虧了數十億美元,凈利潤也一直較低,始終處於搖搖欲墜的狀態。

亞馬遜上市以來的營收和利潤表現(藍線代表營收,黃線代表利潤)

一家全球500強企業,年年虧損,還年年市值走高,這其中的貓膩,誰都明白是怎麼回事。

有人說了,這麼「虧」的企業,美國政府不管管么?

還真沒法管。

實際上,包括我國在內,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幫助企業渡過困難時期,世界各國的稅法幾乎都允許企業營業虧損抵轉,也就是企業可以用當年的虧損額抵消來年的應繳稅款,這稱之為「結轉年限」。

只是,我國這個時間段不得超過5年,美國卻是15年……

2019年,實在頂不住社會輿論的亞馬遜終於補繳了1.62億美元聯邦稅,這也只佔其總收入的1.2%。

算下來,亞馬遜實際還拖欠9.14億美元的聯邦稅,可是靠「結轉年限」政策,亞馬遜在稅收上依舊開開心心地「寅吃卯糧」。

發展到今天的亞馬遜,已經是一家全球公司,業務遍及全世界。

合理避稅的套路不只在國內「玩」,海外也一樣「玩得溜」。

從2005年進軍歐洲市場開始,亞馬遜就在避稅模式上成功建立了「防火牆」。

亞馬遜在2005年就開始進軍歐洲市場

由於美國是對所有美國企業採取全球徵稅模式,除了35%的聯邦稅率,境外收入要轉回美國還得單獨申報納稅。

於是,亞馬遜在歐洲搞了個「降低境外稅,並將利潤留存境外」的騷操作。

簡單地說,亞馬遜先是在歐洲的盧森堡成立了亞馬遜歐洲控股技術公司(Amazon Europe),這純屬一家沒人沒效益的「空殼公司」。

通過殼公司與亞馬遜的「成本分攤協議」,僅需很少的費用就獲得了亞馬遜大部分的授權和知識產權使用權。

緊接著,亞馬遜又在盧森堡開設了亞馬遜歐盟公司(Amazon EU),這是家實打實幹事的企業,主要負責亞馬遜全歐洲的零售業務。

然後,殼公司亞馬遜歐洲控股技術公司再與亞馬遜歐盟公司簽協議,以知識產權授權的方式拿到亞馬遜歐盟公司90%的經營收入。

亞馬遜在歐洲盧森堡構建的「避稅模式」

兩家盧森堡公司其實都是亞馬遜旗下的企業,只不過經營收入從左手轉到了右手而已。

有人會覺得這樣是不是有些繞,太麻煩。

可這正是亞馬遜的聰明之處,可謂「一箭三雕」。

首先,根據美國稅法,殼公司又是外國公司,而外國公司不是美國企業,本來就無需納稅;而兩家公司換手後,亞馬遜在歐洲的實際利潤率遠不到規定的35%,就不需要向美國交稅。

其次,選擇盧森堡,是因為按照這個國家的規定,經營企業亞馬遜歐盟公司只要繳經營所得稅,可是算下來,公司已經將90%的收入作為成本交給了殼公司亞馬遜歐洲控股,所得稅幾乎少得可憐。

至於殼公司亞馬遜歐洲控股雖然拿了大頭,可這是家國際合夥企業,按照盧森堡稅法,本國合夥企業不徵稅,只徵收另一方。

有意思的是,殼公司的合伙人亞馬遜實際位於美國,算不上納稅主體,又給了亞馬遜空子可鑽。

話說回來,這種複雜的避稅遊戲並非亞馬遜獨創,幾乎所有跨國企業都是這樣的玩法。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玩法也早就傳入了國內,這也就是為何很多企業乃至明星名下居然有那麼多關聯公司的原因。

說到底,他們既不是為了發展生產,更不是為了擴大經營,大多數就是為了想方設法「避稅」而已。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亞馬遜的一系列「騷操作」不可能不引起歐盟以及美國政府的警惕和追查。

從2015年起,亞馬遜因為被歐盟調查,也開始象徵性地在歐洲繳納一部分稅款。

但歐盟並沒打算放過亞馬遜。

亞馬遜從2019年起就累計收到了諸如德國、義大利、盧森堡等多個反壟斷及隱私保護罰單,總額超過10多億歐元。

盧森堡數據保護委員會(CNPD)提議對亞馬遜公司處以4.25億美元的罰款。

在美國國內,特朗普雖然讓亞馬遜在減值抵稅政策上佔了便宜,卻有意針對美國企業的境外收入大幅提升企業所得稅,為的就是儘可能遏制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在海外避稅。

亞馬遜作為一家盈利能力如此超強的國際企業,在稅收上玩如此多的「心眼」,難怪在美國政界和民間都被人反感和鄙視。

稅收是國家發展經濟、服務社會、改善民生最為重要的經濟來源。

企業要發展,想留下足夠的利潤擴大生產規模,創造更大收益,合理合法地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來避稅其實無可厚非。

但是無視自身的社會責任和應當承擔的義務,所謂的「避稅」其實就是挖空心思地逃稅、漏稅。

不管美國還是中國,這種所謂的「稅務統籌」,最終都會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從道義上來說,就是為富不仁。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GNYLife.com】整理編輯,原文轉自正解局,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