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內急演變成暴力!星巴克也考慮關閉衛生間開放政策……

在紐約,想去個公廁有多難,憋了一泡尿你就會有切膚之痛。「步步緊逼」之下,有人因為強行使用商家公廁引發爭端,更有甚者選擇在街頭巷尾「釋放壓力」,令紐約大有成為一座「有味道」的城市之勢。

因「內急」大打出手

6月4日,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董事Roman Cambell就因為內急,強行進入紐約韓國城的一家餐廳後被拒,最終大打出手造成餐廳人員受傷。

當天凌晨,Cambell跌跌撞撞要求進入一家名為上海夢(Shanghai Mong)的餐廳如廁。起初,餐廳女老闆禮貌地告訴他,廁所只為顧客服務。

在女老闆說話時,Cambell開始用手機錄下她的話。隨後,女老闆也掏出手機,卻被Cambell奪走。Cambell闖進餐廳後,將一名服務員的菜譜扔到地上,並與另一名服務員扭打在一起,然後擊打他的頭部並扯他的頭髮,導致這名服務員頭部血流不止。

餐館老闆的的丈夫說:「當你看到錄像時,有很多顧客陸續走出餐廳。他們是我的朋友,是我的顧客,都沒有點菜就離開了。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誰願意走進一家餐館?」

目前,紐約警察局稱正在調查這一事件,目前還沒有人被逮捕。

資料顯示,Cambell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他否認在此事件中有錯,並聲稱服務員扭傷他的拇指後被挑釁最終「被迫出手」。

據報道,在僱主看到網路上的相關視頻後,Cambell已被這家金融巨頭解僱。

瑞士信貸在一份聲明中說:「公司堅持並遵守譴責任何形式的歧視、欺凌或暴力。」

店主女兒在社交媒體上說:」我的父母每周工作7天,勤勤懇懇6年都沒有放過假。當警察來的時候,他們只是和傷人者說了幾句就走了。服務員的額頭被撞倒後流血。這個人甚至還搶了我媽媽的手機,甚至想破壞,然而他卻沒有受到任何指控。」

拒之門外

Cambell的是非,法律終將給出公正的答案。但他的經歷,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如今在紐約如廁「絕非易事」。

疫情,使得公廁本身就少之又少的紐約,如廁變得難上加難,很多沿街商鋪禁止外人使用內廁的做法,不但將內急的路人擋在了門外,更讓一些無家可歸者的如廁處境變得更加尷尬——要用廁所,請先消費。

作家Art Buchwald曾經講述自己在曼哈頓瘋狂尋找廁所的事。他被辦公樓、書店和旅館拒絕,最終衝進了酒吧,要求喝一杯。
「喝什麼?」
「都行」
「關鍵是男廁所在哪裡?」

近日,由於擔心安全問題,星巴克正在重新考慮關閉內廁。公司首席執行官Howard Schultz稱,由於對公共安全的擔憂日益增加,星巴克正在考慮結束其門店的「開放內廁」政策。「我們必須為我們的員工和顧客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這個國家的心理健康危機是嚴重的、尖銳的,而且越來越嚴重。」他說,我不知道我們是否能保持內廁開放。

自2018年5月以來,星巴克已經允許開放使用其內廁。這是星巴克費城一家門店發生的一起案件後實施的該項政策,當時警察逮捕了兩名黑人男子,因為一名星巴克經理拒絕他們使用衛生間,並指責他們非法侵入。

這與當時該公司宣稱的「歡迎任何顧客使用星巴克的空間,包括我們的洗手間、咖啡館和天井,無論他們是否購買」的做法相違背。隨後,星巴克為其處理這一事件的方式道歉,並將其所有的美國門店關閉一天,以進行種族歧視培訓,並與這兩名男子達成了金錢和解。

城市之痛

去年,《紐約時報》就曾發文呼籲,美國要在搞大規模基礎建設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另一個基建的敗筆——公廁匱乏

文章稱,沒有足夠數量的公廁,加之內廁普遍不對外開放,只會令隨地大小便現象變得更加普遍,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細菌感染和疾病的發聲。雖然公廁是滋生腐敗、賣淫等違法行為的「溫床」,那徹底放棄修建公廁,難免有「因噎廢食」之嫌。

在19世紀,美國曾經在許多城市建立了公共廁所。它們通常被稱為public urinals,縮寫為PU。在20世紀初,由男女使用的「方便站」成為這些設施的補充,但多年來由於一輪輪的成本削減已經大多關閉。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階級,看上去中產以上的階層可以隨便找家餐廳躲進去,但瑞士信貸Roman Cambell的例子也說明,階層也不能例外。文章最後呼籲拜登政府要在大搞基建的同時,別忽視大眾的膀胱。

可以預想的是,如果沒有公廁、沒有內廁開放,紐約街頭巷尾的「味道」肯定會越發濃郁。未開的某一天,沒準兒還會被冠以某種氣味之都的尷尬稱謂。

ref: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GNYLife.com】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