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嫌工資低辭職的四川副市長,如今光腳坐在火車站…

前段時間,一個在火車站等車男人的照片火了!

簡單樸素綠T黑長褲、光腳靠牆倚坐,

手邊放著兩瓶飲料……

車站裡從不缺這幅裝扮等車的人,

為什麼偏偏這個人火了?

原因只有一個——他叫樊建川

34歲就當上了宜賓市常務副市長

即將升任市長之際,

卻主動辭職

辭職原因: 市長工資太低

1957年樊建川生在四川宜賓,

父母都是軍人,

父親從小就教育他:

「做人要有一股子拼勁兒,

一人一條命,是用來拼的!」

每次他跟小玩伴兒打架,

父親不幫忙,抄手在旁邊看,

打贏了還獎勵他。

文革轟轟烈烈來襲時,

父親未能倖免被關進牛棚,

可他好奇父親為什麼被批鬥,

就開始偷偷找跟父親有關的傳單、小報,

漸漸地,收藏報紙、書信和獎章,

成了他割捨不掉的興趣。

幼兒園小夥伴都笑他父親是漢奸,

於是他把成績單上父親的名字摳掉了,

這份不敢交給父親的成績單,

也成了他的收藏品

1975年,樊建川高中畢業,

到宜賓縣日成公社當知青,

拚命勞動,餓暈了兩次。

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

原本近視的他,毛遂自薦去當兵,

第一次違規通過了檢查,

結果被刷了下來。

他不甘心,

直接找到當時的首長,

給人家寫書法、吹笛子,

首長點點頭:「行!你小子來吧!」

這下子,在冬天零下40℃的內蒙古,

樊建川一駐守就是兩年半。

兩年後他不但成為特等射手,

還當上了學雷鋒的標兵。

全國高考恢復後,

樊建川看到了命運轉機,

複習資料備考軍校,

全軍80人報考卻只招1個。

樊建川心裡也打鼓,

那麼多人考憑啥自己考上?

不管那麼多拼了再看!

結果如願考上西安政治學院,

畢業後進入重慶三醫大教書,

這一教,又是8年。

可他天生就不甘平庸,

當個大學老師,多少人羨慕,

樊建川卻覺得這工作一眼到頭,

「我都看得見自己是怎麼老的了。」

很快,命運又眷顧了他一次,

讓他步入仕途,

34歲就當上宜賓市常務副市長。

樊建川還是不滿意,

原因是工資太少了!

當時他曾以副市長身份,

參與了一次夜市擺攤活動,

為的是親身體會市場經濟,

還引起宜賓市一陣轟動。

不體驗不要緊,這一體驗,

樊建川的眼光就更遠了。

即將升任市長之際,

他主動辭職,下海經商。

1993年,他跟朋友湊了筆錢,

合夥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

帶著家人輾轉到成都,

蝸居在很小的房間里,

女兒都只能睡沙發。

樊建川破釜沉舟,貸了巨款,

修的房子卻只靠關係賣了一戶。

熬了大半年,朋友們都傻了,

他自己也感到山窮水盡。

狠、拼、堅韌,

徹頭徹尾的冒險主義者。

「打仗哪有百分百的把握?

我爹從小就是這麼對我說的。」

他站在中國房產開發大潮的風口

憑著「忠義勤信」的企業宗旨苦幹8年

將白手起家的企業

硬是做進了四川省的前10名,

個人資產已達到二三十億,

還登上了中國富豪榜前200名。

而後來的汶川地震,

更是檢驗了他的企業魂,

當時震後屹立不倒的房子正是他建的,

老百姓紛紛打出條幅表示感謝。

他成了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

在成都市最繁華的地段,

不僅擁有自建的商品房,

還有辦公樓、商鋪、加油站……

這時,他的夢也活了!

當年他辭職不肯當市長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市長的收入不足以支撐他收藏物品的愛好

因為是軍人,對抗戰前輩有敬意,

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紀念他們,

開始收集各種跟抗戰相關的東西。

 

那就是他希望有一天,

把自己打拚十多年得來的財富,

和幾十年的收藏全部用來建博物館,

因為這100年里中國人遺忘的太多,

他要為這個民族留下記憶。

200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

對他而言更是最重要的一年

他決定正式開始建立博物館,

他說

這是一個甲子,是我們民族的大事,

我想,我必須有所捨棄了!

不但要建,

一規劃就是500畝!

他四處去找這塊地,

人家一聽,就覺得是騙子:

「哪有花500畝建博物館的,

你小子是來圈地修房產吧?」

最後,只有大邑縣信了樊建川。

朋友聽說他來真的了,

一個勁兒罵他:「你傻啊,

非要把錢砸在這件事上,

博物館就是個無底洞,

你這是準備當烈士?」

許多人都嘲笑他是「樊哈兒」,

因為在四川話裡面「哈兒」就是傻子的意思,

說他已功成名就

還非要拿老本去拚命

樊建川不管別人的意見鐵了心:

四川有兩千家房地產開發商,

少我一個沒關係

中國十三億人

應該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樑

敲響警鐘,去做犧牲,

我就想做一個敲鐘人!

2005年8月15日必須開館!

於是他開始了傾家蕩產的行動,

賣掉了辦公樓、商鋪、加油站,

把資金全部投到了博物館。

手續辦完,開工已是04年11月,

他卻又給自己定了個目標:

「2005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

這是一個甲子,是個大事,

必須在8·15時開館!」

9個月建5個博物館,

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地方,

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裡,

修出這麼龐大的博物館。

但血液里的軍人戰鬥氣質,

讓樊建川再次透出一股狠勁兒。

每個館工地上,立著倒計時牌,

他睡工地,在建材上打盹兒,

天天在建築工地上罵人,

這邊裝電梯,那邊裝玻璃,

頂還沒有封,就開始布展櫃…

15日開館,三天前都覺得不行,

硬是被他連戰三天,拼下來了!

他相信:

舉頭三尺有神明,

幾百萬將士的英靈會保佑我的。

9個月後的2005年8月15日,

五大主題館

中共抗戰的「中流砥柱館」,

國黨抗戰的「正面戰場館」,

美國援華的「飛虎奇兵館」,

「不屈戰俘館」「侵華日軍罪行館」,

經6部委嚴格審查全部合格

正式對外開館

不屈戰俘館

館內陳列著他幾十年來,

上山下海,冒著風雪撿到的各式收藏品,

數量和價值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手寫資料30噸,書信40萬封,

日記兩萬本,像章百萬枚,

總共800餘萬件藏品,

經鑒定的國家一級文物就有153件。

歷經後續的再建設完善,

到今天為止,

這裡已是中國最大的博物館聚落,

總共30個分館佔地總面積500畝

超過近1000萬件藏品,

是目前國內民間資金投入最多,

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最大,

收藏內容最豐富的民間博物館。

在遊客接待中心的牆壁上,

寫著他的自白:

為了和平,收藏戰爭,

為了未來,收藏教訓,

為了安寧,收藏災難,

為了傳承,收藏民俗 。

那段塵封而沉重的歷史,

就這樣被他徹底的激活。

一座警醒世代的博物館,

令所有前往參觀的人們,

無一不震撼、動容、然後流著淚離開……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只有觸摸歷史經緯里的錚錚鐵骨

才能感受那段真實清晰的歲月

在老兵廣場上,

近一萬平方米的土地被抽象成一幅中國地圖,

兩百多位抗戰將士的塑像靜靜地站立著:

趙一曼、高志航、楊靖宇、狼牙山五壯士……

這些抗戰中犧牲的烈士,

站在他們用生命捍衛的地方;

還有一批人,站在當年他們全力守衛的地方:

毛澤東站在延安,鄧小平站在華北,

陳賡、林彪、羅榮桓,還有一批國民黨將領……

置身其中,彷彿置身當年的硝煙里,

思緒萬千,不由熱血沸騰。

左權將軍的女兒左太北,

父親犧牲時她年僅兩歲。

就在廣場揭幕的那一天,

在壯士廣場看到父親雕像時,

她淚如泉湧,抱著雕像痛哭:

「爸爸,讓我抱抱您!」

而老兵手印廣場更是觸動人心,

曾經摳扳機的手、揮舞大刀的手

都在這裡留下了珍貴的手印,

每一個鮮紅的手印,

都印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為取這些手印,他曾跑遍全國,

甚至還多次跑入了太平間。

正是這些無數雙手,

曾在中國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將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托起。

他說:一個民族不能忘記她的捍衛者,

在這些老兵凋零之前,

我們應留下他們的印記,

以為永世的紀念。

他說

建川博物館一定要讓一個

即使只有小學文化的人也能看懂,

讓觀眾不用講解員、不用手機,

只通過文物、文字和圖片就能把這事兒看明白,

就能知道我們想說什麼,

這是最重要的。

一次

樊建川帶著一批文物趕飛機,

卻在機場被安檢部門攔下,

由此牽出一段感動每個人的故事……

為了紀念美軍對抗戰的幫助,

紀念犧牲在中國的4000多人,

樊建川特意修建「援華美軍館」,

為了尋找一架墜毀的飛機,

多次爬上3970米的汶川寶頂山,

終於在震後將飛機殘骸找到。

此外,他將248位飛虎隊員照片,

一一澆鑄成瓷板像,掛在館內。

多年後,美國空軍老兵羅比特,

來到援華館前,問道:

「這裡都是美國的老兵嗎?」

樊建川點點頭說是,

白髮蒼蒼的羅伯特,

當即嚎啕大哭。

他拉著樊建川的手顫抖地說:

「我的青春,我最好的青春在中國。

我為人類和平作出的最大貢獻,

就是在中國參加了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

之後,他將60多年前用的飛行服、

獎章、證書、幀有女友照片的相框等,

20多件視如生命的私人藏品全部捐贈。

而最觸動中國人心弦的無疑是

抗戰博物館

為了收藏日軍的侵華物證,

他前後歷時20年,

多次奔赴日本購買日軍侵華時期的畫報、

雜誌、書籍、日軍曾使用過的明信片、

作戰地圖、鋼盔、軍服、望遠鏡等等,

最終,他找到了大量關於,

日本侵華的珍貴歷史實物和史料。

這個抗戰博物展館裡,

按照類別又分為「大屠殺」、「三光罪行」、

「細菌實驗」、「慰安婦」等12個展覽專題,

總共展出了6000餘件,

1931年到1945年間的侵華日軍罪行實物。

銹跡斑斑的鋼盔、槍支、手榴彈、

都記錄著那個年代的殘酷與血腥,

同時也記錄著中華民族的不屈。

日本侵華老兵鹽谷保芳

每年要來到博物館捐贈侵華文物

在壯士廣場他還手繪草圖

懇請樊建川給他塑造跪像

以示永遠謝罪。

他建造這個博物館的目的,

就是希望那些

歪曲事實、否認侵華歷史的日本人,

都能來看一看,

日本是不是真的犯下了滔天大罪。

“事實勝於一切,

這裡的文物勝於一切,

侵華日軍的罪行樁柱件件,罄竹難書!”

「我們不說話,讓文物說話!」

一個國家的光榮,

可以讓13億人中的每一個人都去分享!

而國恥更是同樣需要每個人都去承擔!

以色列駐華大使進館參觀後,

為樊建川寫下一段話:

「這是一個平凡的人,

幹了一件偉大的事,

他留住了一個民族的苦難。」

在這裡幾乎每一個館的落成與開放,

都牽涉著成見的爆發,價值觀的爭議,

還有那些居高臨下的道德指責,

可他卻始終用執著去應對。

他正準備揭幕第一個漢奸博物館,

建築已經建成文物已經備妥,

因為漢奸的後代總是動用各種力量來阻撓

一直沒有展出

即便如此

他並未停下揭開歷史真相的腳步。

他說:

如果老天爺還讓我多活幾十年的話,

我會一直做下去,

我要在有生之年建100個說真話的博物館。

為了博物館,

樊建川把賺來的錢,

一分不留全都投資進去。

光利息一年就是7000萬!

十幾個億,說砸就砸了,

他自己的生活,卻越過越簡樸。

他穿幾十塊錢的衣服,

抽二十多塊錢的煙,

吃十幾塊錢的外賣。

無論是做節目、訪談、簽售,

他都穿館內自製的宣傳T恤。

「我下決心建博物館時,

朋友苦勸說,讓一個人完蛋,吸毒;

讓一個企業完蛋,建博物館。

投資是永遠收不回來了,

但我要求通過運營維持生計,

畢竟這裡有500多名員工。」

於是他在館內結合文創產業,

提供一些休閑配套服務。

還是不夠,他就寫字賣錢,

「一幅字,無論大小10000塊,

為了博物館,我就是這麼不要臉!」

他有著一個軍人的執著!

他打理自己的微博,

繁冗的工作間隙保持著每天數十條的發布量,

擁有近150萬的粉絲。

在樊建川看來,

這是建川博物館最直接、效果最好的「廣告」。

通過樊建川不懈地打拚,

現如今,建川博物館聚落,

實現每年近2000萬元的盈餘。

整體估值高達80億天價!

2008年,美國布萊恩大學,

授予樊建川名譽博士學位。

終身教授楊洪推薦時寫道:

「我體會到一位有民族尊嚴的人,

想為自己國家,甚至世界文化史,

留下真實記錄的豪邁。」

但樊建川決定,死後博物館捐給國家。他只有一個小女兒,未必會對此感興趣,就不如交給國家。

很多人都誇他說:「你也太了不起了,80個億就這麼交給政府。」

點擊查看崔永元大膽發聲!

他說:「不是我了不起,我僅僅是做,做算什麼啊?讓博物館一直存在下去,才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我只用花幾十年的時間而已,但保存,就要幾千年!」

樊建川發自內心地期望,這些珍貴文物可以被好好照顧,因為這是歷史的見證:「一個人要成長的話,你的記憶一定要健全,一個民族要成長,記憶也一定要健全。」

這個冒險家總能顛覆別人的想像,

走最不尋常卻最讓人佩服的道路,

樊建川還在籌備更多的展館,

「現在有房奴、車奴,我是館奴。

我願意一生為博物館做奴隸,

只要是能建夠100個,

馬上死都可以。」

對於丈夫的遺贈,

妻子用一個星期的時間,

理解了樊建川的苦心,

簽字同意了他的遺贈計劃。

但是另一份遺囑,堅決不肯簽。

樊建川要把遺體捐給重慶三醫大,

希望用自己的皮綳一面軍鼓

放在博物館裡。

「誰要敲一下,我就在聲控電視牆上給他唱首歌,

他必須給博物館捐1000元錢。

我死了還能給博物館做貢獻。」

樊建川每天用手在身上拍打:

「醫生說有助於皮、脂分離,

還提醒我注意不要生瘡。」

多少人忌諱提到的死亡,

他說得卻格外輕鬆。

《論語·里仁》有言:

「朝聞道,夕死可矣。」

一個人最閃耀的價值,

無非是為真理、正義事業而死。

樊建川就是這樣一個人。

為了激活一個民族的記憶,

為了保留一個民族的記憶,

為了延續一個民族的記憶,

他捨棄了一切財富、名譽,

甚至看淡了自己的生死。

他曾對朋友說過:

也許要有一輩子的瘋狂和野心,

才能成就終身的良心。

「每個博物館都代表我在說話.

都表明了我的歷史態度。」

勿忘國恥!

 

這樣的事如果不崇高,

還有什麼事情是崇高的?

他簡衣素鞋,粗茶淡飯,

日夜不休,以苦為樂,

卻比身價萬億人更富有、更幸福。

一個屹立不倒的民族,

不但能穿越動蕩年代的苦難,

還要能在和平年代播種希望!

樊建川就是那個把火種,

播向中華大地的人!

日軍侵華罪行館後門。

博物館不應該只收藏

春花秋月、才子佳人的東西

還應該收藏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博物館就是中華民族記憶,

這些記憶就是中國人的「警鐘」。

只有回顧歷史,記住歷史,

我們中華民族才能更加堅定的向前。

他修建的不止是民族記憶博物館,

也是照亮民族未來的燈塔,

他保留的是戰爭遺物,

守護的卻是人類和平,

他收藏的是過去的記憶,

打開的卻是通往明天的隧道。

一個國家有這樣的博物館,甚幸,

一個國家有這樣的人,甚幸!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GNYLife.com】整理編輯,原文轉自搜狐網,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