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這世界欠她一個諾貝爾獎……

羅伯特·奧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被譽為人類的「原子彈之父」,但提起「原子彈之母」—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Chien-Shiung Wu),又有多少人知曉?近日,美國郵政署決定在2021年新發行郵票中,有一張將以吳健雄的肖像為圖面,以紀念美國的亞裔歷史及文化。

吳健雄,聽起來是一個多麼有陽剛之氣的名字,但她卻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女中豪傑,背後也隱藏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起名之「爭」

按照家族的字輩譜排序,吳氏三兄妹的名字分別是健英、健豪、健雄。將這樣一個頗有陽剛之氣的名字賦予一個女娃,祖父得知了消息,提出了換名的想法,但在父親吳仲裔的再三堅持下,吳健雄的名字沒有更改。父親的想法就是想讓女兒巾幗不讓鬚眉,成為女強人,而吳健雄最終也沒有辜負這份期望。

圖:左起母親、哥哥、吳健雄、父親

吳健雄父親吳仲裔也曾是時代的風雲人物,在二十世紀初考入了上海南洋公學(現上海交大前身)的他深受新思想的熏陶,在被當地政府定義為愛國實業家之前,他就在干出了兩件大事,一是辦女校,二是為了鄰里不受土匪的威脅,成立商團上山剿匪,正是因為他的勇敢,才換來了整個家鄉的安寧生活。這兩件事對吳健雄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圖:愛穿旗袍的文學女青年

身處晚清和民國初期,吳仲裔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禮,吳健雄也因此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在女子地位極其低下的情況,在「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流行的大背景下,吳仲裔建造了一所女子學院,吳健雄就是第一批學生,讓家鄉所有適齡女學生都可以到學校免費讀書。吳健雄從小喜歡讀書,在明德女子學校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考入江蘇省女子師範學校,而閱讀也幾乎成為了她課餘生活的全部。

曾是文學女青年 師從胡適

經過刻苦努力,吳健雄考取了中央大學。在這裡,她不但因為偶然讀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關著作並為之深深吸引而轉入了物理系,還在求學期間拜胡適為師。

圖:胡適與吳健雄

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胡適送給了吳健雄許多英國物理家的相關著作,增長了她的見識,更激發了她學習物理的熱情。胡適還經常用一些趣聞點撥啟發,令吳健雄受益匪淺。

後來,在一次酒會上,師徒二人再次相見,但不幸的是,胡適因心臟病猝發當場離世,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吳健雄悲痛萬分。

物理學霸的誕生 參與「曼哈頓計劃」

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吳健雄決定赴美深造。也正是因為這個決定,成就了其傳奇的一生。

時代周刊《Time》雜誌寫到,當有人問及曼哈頓計劃及其製造的武器時,請記住「 Chien-Shiung Wu」這個名字。但是如果沒有她,該項目可能會失敗,也許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延長到1946年及以後。

圖:時代周刊百位傑出女性之一

1938年,吳健雄已經開始涉足一個全新的領域——原子核物理實驗。就連她自己可能也沒有想到,最終有一天,有她參與的一項研究,最終將改變戰爭的走勢。

美國陸軍部研製原子彈計劃,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曼哈頓計劃」,耗時三年,斥資20億美元,動員了10萬餘人參與。由於此前的研究成果是原子彈的核心內核,吳健雄順理成章進入了「曼哈頓計劃」團隊,並為原子彈的成功製成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因此獲得了「原子彈之母」的美譽。

圖:1963年在哥大實驗室的吳健雄

學過物理的同學都應該知道,物理學裡能量守恆定律、質量守恆定律,「宇稱守恆」也是這樣存在即合理的定律。1956年,李政道、楊振寧提出在β衰變過程中宇稱可能不守恆。

吳健雄說:「要有勇氣去懷疑已成立的學說,進而去求證。」

次年,吳健雄利用實驗多次證實了他們設想,並將相關實驗報告整理成論文及送到了《物理評論》,並在當時的物理界引發了轟動。也就是說,李政道、楊振寧提出觀點,而吳健雄則是踏踏實實的用上百次的實驗去實際驗證了這個觀點,可遺憾的是,李政道、楊振寧於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獎,吳健雄卻「榜上無名」。

至少七次諾獎提名

很多人為吳健雄「打抱不平」,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斯坦博格(Jack Steinberger)也曾公開表示:沒有吳健雄的實驗結果驗證,李政道、楊振寧的理論只能停留在設想階段,是她驗證並改變了這一切,理應分享諾貝爾獎。

圖:1974年吳健雄與其他六位獲得哈佛榮譽博士學位者及哈佛大學校長合影。

美國猶太人物理學家,因發現核磁共振(NMR)而獲得194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伊西多·艾薩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也是曼哈頓計劃的參與者,曾在一次公開聚會演講中指出,吳健雄應該得到諾貝爾獎。一手創建起費米國家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的羅伯特·R·威爾遜(Robert R.Wilson)也說,吳健雄應該得到諾貝爾獎的認可。

圖:美國郵政署2021年新發行郵票

而吳健雄也曾在1988年給斯坦博格回復的賀信中寫到,「雖然做研究從來都不是為了得獎,但當工作因為某種客觀原因而被忽視,卻依然深深地傷害了我。」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最傑出的物理學家無一不支持吳健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稱號,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威利斯•蘭姆(Willis Lamb)、波利卡普•庫施(Polykarp Kusch)和埃米利奧•塞格雷(Emilio Segrè)。從1958年開始,直到1997年去世,她至少七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目前只有1966年以前的提名可以檢索到,意味著實際上吳健雄的提名可能會有更多)。

無論是性別歧視還是評選規則,這世界的確欠吳健雄一個諾貝爾獎。

圖:1946年吳健雄與其他三位女性獲得「年度最佳年輕女性」獎。

不過,吳健雄在後來成為了以色列沃爾芙家族設立的沃爾芙獎(Wolf Prize)的首名獲獎者,該獎項專為那些諾貝爾獎落選者而設,獎金甚至高於諾貝爾獎。

雖然與諾貝爾獎檫肩而過,但吳健雄在學術領域的優異表現為自己贏得了足夠多的榮譽。普林斯頓大學就為了聘請她為教授,打破了不請女教授的傳統。

她也是美國物理學會的第一位女會長,她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康斯托克獎(Comstock Prize in Physic)、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也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1965年,她出版了著作《β衰變》(《Beta Decay》),從此成為美國核物理學的標準參考書。

深愛故土 最終「落葉歸根」

這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學霸除了繼續擔任物理學領域的領導者,她的工作甚至涉足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甚至包括研究引起鐮狀細胞疾病和紅細胞分子變化。

圖:1973年吳健雄、袁家騮夫婦回到祖國,10月15日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晚年時期,吳健雄心繫祖國,先後受聘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名譽教授,並與南京大學進行β衰變、宇稱不守恆等內容的系統性講座。

1984年,吳健雄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參加母校明德學校恢復校名暨明德樓落成典禮,並捐款建設明德學校紫薇樓。

圖:東南大學校園內的吳健雄紀念館,是經中國政府批准的中國第一個華人科學家紀念館。

199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4年,吳健雄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7年2月16日,吳健雄在紐約病逝。按照她的生前遺願,骨灰安葬於蘇州太倉瀏河的明德高級中學紫薇閣旁,貝聿銘先生為墓地的設計顧問。

這裡,是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揚帆起錨之地,吳健雄生在這個向夢想進發的地方,最終,安息於此。

ref:

https://physicsworld.com/a/overlooked-for-the-nobel-chien-shiung-wu/

https://www.nps.gov/people/dr-chien-shiung-wu-the-first-lady-of-physics.htm

https://www.atomicheritage.org/profile/chien-shiung-wu

https://time.com/5793522/chien-shiung-wu-100-women-of-the-year/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GNYLife.com】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