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本文授權轉載自北美留學生日報

公眾號ID: collegedaily

 

以前我們經常聽說中國人去國外求醫的新聞報道。

但最近,美國一位15歲的癱瘓少年卻不遠萬里包機飛行21小時,到中國雲南求醫。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男孩的父母還說,這裡是兒子最後的救命稻草。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微博

據《梨視頻》報道,這位男孩叫寇。

寇在一次開車途中,因遇到泥巴,汽車打滑翻車,導致身受重傷。

據昆明的醫院醫生描述,寇來的時候全身上下只有脖子、眼睛、嘴巴能簡單地有所反應外,其他身體部位一概都沒有反應。

就連呼吸都是美國醫生幫他做了氣管切開。來昆明以前,寇靠已經靠呼吸機呼吸15個月了。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醫院醫生展示寇帶著呼吸機的照片 圖源:梨視頻

這樣的情況對於寇的父母來說是晴天霹靂。

後來,他們從加州一位醫生那裡了解到,中國昆明的一家醫院可以做脊椎損傷治療。

寇的父母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決定帶兒子飛越太平洋,來中國看病。

由於寇的情況特殊,長途飛行需要呼吸機、氧氣瓶等各種醫療設備同行。

一般的客運飛機不能滿足這些條件,而唯一的解決方法是租私人飛機。

寇的家庭經濟狀況並不足以承擔高昂飛機費用,但好在當地社區幫他們眾籌了包機的費用。最終,寇飛行了21小時,抵達昆明。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梨視頻

昆明同仁醫院的朱輝主任在看了寇的情況後說,寇脊髓的連續性還是比較好的,如果他們努力拚一下,把頸1、2、3位置的壓迫解除後,寇是有可能活下來的。

幸運的是,手術比較順利。寇的情況在術後也有所好轉:腦脊液循環恢復了,脊髓也回復了波動。

現在寇的家人和朱主任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聽到有關寇恢復的好消息。

目前,寇正在昆明接受進一步康復治療。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梨視頻

說實話,小編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還是蠻驚訝的。

評論中和我同樣吃驚的人也不在少數。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微博

傳統印象中,美國的醫療水平要遠遠領先於中國,我們看到的新聞標題也往往是:

「中國患者海外求醫:赴美還是赴日?」「中國富人出國求醫,順便接受患者教育」「中國人海外求醫:同樣花大價錢為何不選國外?」

如今,卻來了180度轉彎。

大老遠來中國求醫,說明咱的醫療技術有進步啊!

今年3月份,《都市時報》還報道過一條新聞。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都市時報

9名法國脊髓損傷患者抵達昆明一家醫院接受手術和為期一年的康復訓練,同行的還有脊髓損傷的小貓。

這9名患者中,不少人受傷已有十多年、二十多年,一直都是靠輪椅生活。

現在,他們將希望託付給這家中國醫院,希望在這裡能夠重新站起來。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脊髓受傷的小貓

看到這不知道大家怎麼想,但小編有一種小驕傲。

是不是我們中國的醫療水平真的可以了?

其實,評價一個國家的整體醫療水平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醫療技術、接受醫療的服務難度,以及醫療費負擔公平性等等。

綜合起來看,中國和一些發達國家的醫療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但在某些方面,中國的醫療技術真的並不落後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問上醫

先來說醫生。

有人說:美國醫生依靠先進的醫療設備,中國醫生依靠多年的臨床經驗

比如,你得了濕疹,美國醫生要先做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確認是濕疹了才能夠進行下一步。

再比如,在美國做腰椎手術要用到O-arm設備。手術全程是工程師指揮主刀醫生向患者腰椎打釘子,可以說是機器指導醫生。

但是在相同情況下,國內的醫生是藉助設備徒手置釘,相當於人藉助設備完成手術。

以至於很多習慣了O-arm的美國醫生不敢用手置釘。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O-arm 圖源:youtube

此外,一些美國醫生的臨床經驗並不如中國醫生豐富。

這一點說到底還得「感謝」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

還記得《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吳秀波飾演的醫生說過一句話:「我曾經一天看的病人比你一周看的病人還多。」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一個美國醫生一天平均接待11-30個患者不等。

那中國呢?

讓我們回憶一下醫院裡那凌晨4點就長到天際的挂號隊伍,一名醫生一天門診看七八十個病人是家常便飯。

曾經有新聞報道,北京兒童醫院一位醫生10小時接診72名患者。

江蘇省人民醫院醫生唐春平曾經一天之內看了192個號,曾創下門診記錄。

甚至,一些資深的老醫生70多歲了還在堅持給病人做手術。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新華網

曾經,美國西北大學附屬芝加哥Prentice婦女醫院培訓醫師Brandon和Anna來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進行交流。

他們說,美國一個醫學中心每年的宮頸癌手術量一般是10-20台,但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一天就做了5台,而同年這家醫院宮頸癌手術一共做了1600台。

Brandon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醫生開一輩子刀等於我們開好幾輩子。

就像一位網友在評價中美醫療水平時說的:

「很少有國外醫生做到國內醫生這麼多的手術量,國內醫生真的是被逼出來的。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知乎

可光是數量多,就能說明技術很強嗎?

Brandon來中國交流的時候曾表示,「同樣一台宮頸癌根治手術,同樣精細的操作,在美國常常要超過4個小時才能完成,而腫瘤醫院的老師們用了1個多小時就完成了。」

很多方面,我們不僅做到了快,也做到了精。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中國的斷肢再植技術。

(以下圖片高能預警!!!)

2016年,12月份,山東濰坊解放軍89醫院接受了一名傷者。患者右臂被彈棉花機絞為6段9節!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搜狐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微博

這被截得稀碎的右手,看著就讓人揪心。

好在,經過89醫院3組醫生,一共9人,歷時17小時的手術,患者6段9節全部存活。

有人說,這是一台會載入史冊的斷肢再植手術!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微博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的斷肢再植手術就已經是世界第一水平了。

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的陳忠偉醫生,接到了一個緊急通知。上海鋼模機床廠一位青年工人的右手手腕關節上一寸處被完全切斷,需要馬上進行手術。

此前,世界上並沒有一粒成功的斷肢再植案例。但陳忠偉沒有輕易放棄這個年輕人,他決定為患者接上這支手。

於是,他找來血管手術專家錢允慶,經過8個小時,終於為這位患者接上了右手。而過程中,最細的一根血管僅僅只有2.5毫米。

一年後,這隻經歷過腫脹、感染、壞死的右手終於恢復正常,可以寫字、拿筷子、穿針引線、甚至打乒乓球。

因此,陳中偉也被國際醫學界稱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恢復後的患者和陳忠偉醫生 圖源:新浪

中國的醫生真的是卧虎藏龍,尤其是熟能生巧的技術方面。

曾經有一位醫學院的同學說道,他的老師就可以肉眼進行血管吻合,而血管吻合的線只有一根頭髮的三十分之一。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在中國看病,性價比真的很高了

還記得以前有個笑話,一個留學生在路上暈倒了,路人剛想幫他叫救護車,他就睜開眼:千萬別叫救護車!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在美國「裸險」看病,真的是很貴。

挂號幾十刀到上百刀不等,救護車一次至少幾百刀,如果再加上急診、手術一堆費用,估計在北京一套房子的錢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有時候,給醫生的錢和給醫院的是兩筆錢,算來算去,就double了。。。

日報之前就報道過一位「裸險」女留學生在美國看病,最後收到170萬美元賬單

紀錄片《人間世》也曾記錄過一位去美國治療的病人。

醫院環境真的很好,但費用也真的高。對於國內的中產家庭來說,去美國看病真的承擔不起。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圖源:知乎

相比之下,在中國看病除了人多一點,等待時間超長一點,醫院環境差一點外,

十幾塊錢的普通號到幾百塊錢的專家號,性價比應該是很高了。

美國15歲癱瘓男孩包機到雲南求醫,稱中國是他最後的希望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質量、水平、技術都有很大的提高。

據《柳葉刀》發布的全球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國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從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排名上升12位,是中等SDI(社會人口學指數)國家中進步最大的國家之一

當我們縱向比較時會發現,中國的進步確實很大,但是如果橫向比較,和一些發達國家的距離依舊還很遠。

雖然我們的醫生經驗豐富,但是他們經驗往往都是在工作之後才逐漸累積的。

技術操作上的短板很容易彌補,但是「內功」的差距或許是從醫學院就落下了。

對醫生來說,有基礎課的差距、臨床培訓系統差距,知識更新方面的差距;

對整個醫療環境來說,全國各個地方醫療水平的不平均、醫療服務質量的層次不齊、醫患關係的緊張,都是需要進一步提高的方面。

就像有位網友曾說:

「中國臨床大量的病例給了醫生熟能生巧的機會,而美國臨床學研體制則培養了醫生去理解考量臨床思路的本領。」

中國很大,人口很多,看病的人也多。

或許我們還是應該再多給它一點時間,而我們也相信,它也會在未來變得越來越好。

ref:
https://s.weibo.com/weibo/%25E7%25BE%258E%25E5%259B%25BD%25E7%2598%25AB%25E7%2597%25AA%25E5%25B0%2591%25E5%25B9%25B4%25E5%2588%25B0%25E4%25BA%2591%25E5%258D%2597%25E6%25B1%2582%25E5%258C%25BB?topnav=1&wvr=6&b=1
www.sohu.com/a/304119415_668992?sec=wd
http://story.kedo.gov.cn/c/2015-12-10/824746.shtml
http://sd.ifeng.com/a/20161213/5227881_0.shtml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真的么,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