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們痴迷麻將、空竹、刮痧、針灸… 厲害了我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
話說,
如今的歪果仁,對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越來越痴迷。
2016年里約奧運會,運動員們身上的紅圈圈席捲了國外媒體,一大堆奧林匹克冠軍運動員背書,拔火罐就這麼火了……
去年梅根和哈里王子大婚前夕,英國傳媒大佬《泰晤士報》另闢蹊徑,八卦了一下兩位新人的婚前準備,其中專門點名了針灸——其實吧,針灸這個中醫技法早就在歐美名人圈子裡流行了很久了。
卡戴珊、奧普拉、桑德拉·布洛克等等等等,都是針灸療法的忠實粉絲。
前一段,歐美的美容、養生迷們,又把刮痧給推崇到了極致,彩虹屁吹得比我們這幫中國人還6。
不過呢,要說最被歪果仁追捧的中國傳統,
那必須是麻將!
20世紀初,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來到了中國,這幫老外發現在這片土地上的街頭巷尾,都流行著這麼一種神奇的遊戲。
看得他們賊想學!
不過大家也知道,祖國的麻將那是一個地區一個玩法,胡法更是千奇百怪,我到現在都算不清楚番,甭說對於連找錢都得按計算器的歪果仁了……
所以那時候,掉入麻將坑的都是來華的外國商人和外交官親屬——這些人大多是中國通。
在大使館和通商口岸的會館裡,噼里啪啦的麻將聲夜夜不絕於耳。
整日沉迷麻將的洋人里,有個叫約翰·巴布考克的美國哥們兒,在沉迷之餘,他突然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好好把麻將規則整理一下,出本書教同胞搓麻嘛!
於是,這本被稱為西方麻將「紅寶書」的《巴布考克麻將規則手冊》就誕生了。
在這本書里,麻將第一次有了英文名字Mah-Jong,貼心的巴伯考克不僅精鍊簡化了麻將的規則,還在牌上標上了數字和字母,讓更多歪果仁吃下他這份安利。
雖說巴布考克已經很努力地把麻將里那些奇奇怪怪的中文,翻譯成洋人們能看懂的英文說法了,
但對於「杠」、「碰」、「胡」這種博大精深的單字兒,也是犯了難……
最後只能直接音譯,於是杠碰胡就成了外國麻友們最先學會的中文。
有了紅寶書的指導,再加上當時歪果仁對中國的好奇,麻將立刻點燃了他們的熱情。
僅僅用了4年時間,這本麻將聖經就被印製了12個版本,翻譯成各種語言流傳世界,Mah-Jong立刻登上了全球各大報紙的頭條。
1922年,美國人從中國進口了一萬多套麻將牌,售價高達500美元,照樣賣到脫銷,到了第二年,銷量瞬間暴增到150萬套!
這可是100年前的500美元,可想而知最開始打麻將的國際友人,絕對都是些高端人群。
那時候中國留學生可省事兒了,如果缺錢,就去給有錢人家當麻將老師賺外快,不愁沒錢花。
麻將火遍全球只用了4年時間,
這可是沒有社交網路和互聯網的時代,要是擱現在,妥妥的網紅爆款。
而且這一紅,就紅了一百年!
如今,美國的一些中小學,設立了麻將興趣課,從娃娃抓起;
社區里的麻將班,還有嚴格的小考……
我的英國室友,珍藏了一副從中國買來的麻將牌,沒事兒就拿出來盤,發誓要練出盲摸盲打的神跡……
歐美明星麻將迷也數不勝數,茱莉亞羅伯茨就說過,她的減壓利器就是麻將;
而國際品牌也是把麻將當成中國文化的代表,各種聯名、限量款一年不落。
從美國社區的老年活動中心,到法國專業的麻將俱樂部,再到英國趕時髦的普通家庭,
麻將的身影絕不缺席。
雖說在中國,麻將就是個家家戶戶尋常人都能上手的打發時間小桌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但對於歪果仁來說,這就是智慧、勇氣、毅力的多重比拼,
他們對這事兒real認真。
日本的競技麻將歷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自動麻將桌也是他們發明的),美國的全美麻將聯賽也早在1937年就成立了,甚至比NBA的前身BAA還早9年,2004年,荷蘭已有幾十個麻將俱樂部,每年出版四次「麻將雜誌」,2005年世界麻將組織成立。
各種麻將班、研討會、友誼賽全面開花,比咱們自己還鄭重其事。
這麼深入研究,自然也是有回報的。
外國友人對麻將如此深耕,國際麻將的規則都是他們訂的,
這就導致了真到世界賽場上,中國麻將隊大概就和中國足球隊差不多。
第一屆歐洲麻將錦標賽,我大中華選手只拿了團體第二。2007年的第二屆錦標賽,中國隊「成績一般」;2009年獲得團體第二;2011年還是「成績一般」;2014年,中國隊團體名次37……
大媽們,還跳什麼廣場舞啊!你們趕快回牌桌上來好不好!為國爭光靠你們呀!
但不管咋說吧,麻將絕對是咱大中華文化輸出的一座里程碑,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胡適先生說的:
「誰也夢想不到東方文明徵服西洋的先鋒隊卻是那一百三十六個麻將軍!」
不過呢,雖然麻將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但在我們的文化輸出歷史上,其實還有更古老、更早被歪果仁接受的。
那就是空竹。
你可能覺得,這不就是公園裡老大爺耍的玩具嘛!
可別小看這個玩具,空竹的歷史比麻將可久得多,流傳到海外也更早。
據外國學者的考證,空竹可能是在公元前3世紀出現在中國的,最早很可能是武器來著,後來才逐漸演化成了玩具。
1700年前三國時期的曹植就寫過《空竹賦》,不過詩文沒能傳承下來,曹植說的是不是咱們現在說的空竹還有待商榷。但宋江的空竹詩可是有文字記載的,大致可以推斷,空竹至少也有千年的歷史了。
空竹傳到海外,那是在1792年。
清朝乾隆時期的一個歐洲神父,他在宮廷里見到了小姑娘玩空竹,覺得這個兩根棍子拉個繩子,就能讓一個竹筒發出奇妙哨聲的玩具也太好玩了吧,就帶了一些回到法國。
沒想到這個「中國悠悠球」一下子就入了歐洲上流社會人士的法眼,技巧什麼的雖然沒有,但是隨便抖抖空竹就能發出悅耳的聲音,需要的空間不大,還能鍛煉鍛煉手臂肌肉,又酷炫又優雅。
一時間整個巴黎都開始流行起了抖空竹,玩的人還都是些貴族婦女和兒童。
那時候歐洲人仿製的空竹,不像咱們用竹子做的那麼輕盈,實心木頭拋上去要是沒接住,砸到人的話……
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啊!(難怪他們推測最早空竹是武器)
1861年,有人聲稱看到技術不佳的人玩空竹把人誤傷,甚至據說還有把旁觀者砸死的,結果就是空竹被當做了危險玩具,巴黎警方甚至禁止大家在公共場合抖空竹。
(你們是認真的嘛?!)
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種新型材料被研發了出來,一個名叫古斯塔夫·菲利浦的法國工程師又把主意打到了空竹身上,
他用橡膠、塑料等輕盈材料製作空竹本體,耍起來輕鬆又安全,
然後在繩子的纏繞處包上了金屬片,讓空竹更耐磨,
於是現代的空竹就這樣誕生了。
空竹運動在歐洲、美國迅速回春,更具觀賞性的雜耍空竹技巧也逐漸傳播開來,
還出了各種小冊子教人怎麼耍空竹,也是很用心了。
雖然不會出聲的空竹是沒有靈魂的,但這位法國老哥也算是為我中國國粹的傳播盡了最大的努力,
只不過我對他給現代空竹起的這個名字有十分大的意見:
diabolo?
這和大菠蘿有啥子關係?!
到了現在,歪果仁對抖空竹的熱情依舊相當高,
國外亞馬遜上賣空竹的一大堆,各種材質、各種顏色,還有什麼多重軸承之類的高科技任選,最貴的能賣到100多刀!
去油管一搜diabolo,也能找到大把大把小姑娘小夥子們的耍空竹視頻,
(這空竹玩的真大,不對,這肌肉真6……我知道你們又可以了)
歪果仁還會自發組織視頻比賽,沒事兒比比誰拋得更高耍得最花,儼然就是個新興極限運動,
甚至還有國際友人不遠萬里來到空竹的故鄉中國,學習最正宗的雜耍技巧,
因為只要會那麼一點點,回到自己祖國就能成為同學中最靚的仔= =
而且歪果仁可不僅僅滿足於玩些技巧,他們在給抖空竹加戲這方面,妥妥下了苦工……
比方說,在空竹上加上LED燈啥的,就成了鬼火少年專屬空竹;
再比如說,把脫衣舞和空竹結合一下,有顏有肉有才藝……
要兩個人抖的超大型金屬空竹,我不信這玩意兒能一拋3米高!
上過美國達人秀的日本小哥,把背後的大屏幕特效和空竹結合,技術其實比不過公園大爺,但視覺效果超級贊。
和麻將不一樣,玩空竹這件事,歪果仁還是會輸給公園裡的老大爺,
畢竟就這種一根棍上7個瓜的,也只有在中國公園裡能見到,
還有這種空竹龍,耍起來霸氣十足,也從來沒見過有歪果仁耍。
老大爺們是很厲害沒錯,但是現在玩空竹的,可不僅只有老大爺了。
前兩天剛好看到上汽斯柯達與江蘇衛視攜手打造的《百變達人》,有個台灣小哥,就表演了一出火武空竹,
兩顆燃燒的空竹在他手上飛舞,把下面觀眾和評委都看呆了。
講真的,小伙長得帥就算了,12年練出來的空竹 武術本事,這誰把持得住啊……
小哥說了,希望大家能對空竹改觀,這個傳統技藝也是個很高尚的表演藝術,更可以是一個很年輕的風潮。
畢竟現在國外玩空竹的,也都是年輕人啊~
教練我要學這個!
以後要是在國外,看到一邊搓著麻,一邊看著旁邊耍空竹,背後還有幾個大紅圈的歪果仁,不用太驚訝,
我東方的神秘力量就是這麼dei!
不管是麻將還是空竹,針灸拔罐還是Chinese Kungfu,
這些中國民間傳統技藝在全世界範圍的走紅,都證明了咱們中國國粹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不過,也不都是這樣樂觀的。
有些同樣歷史悠久的傳統國粹,傳承和發揚起來,就不像麻將和空竹這麼容易了,
遠的不說,還是《百變達人》這個節目里,就出現了一個我們很少見的「非遺」項目。
下面這個小哥叫李雲義,被稱作「中國傳統弓箭騎射第一人」。
在看到他之前,我都不知道,「騎射」這個項目,居然也是非遺之一!
古人云君子六藝,其中就包括了「御」(馬)和「射」(箭),從周王朝開始,便是中國君子的必備技能,
但是如今哪還有幾個人會精通這些啊,畢竟這兩項,一輩子可能都用不到。
李雲義就是憑著一腔熱愛堅持了下來,成為了騎射非遺的傳承人。
在節目中,他為我們奉獻了特別精彩的演出:
https://v.qq.com/x/page/e0892776ebf.html
在沒有瞄準器的輔助下,甚至是在移動顛簸的馬背上,他依舊能射得如此精準,重現了古人的射藝才能,到底在台下付出了多少年的努力,是我們不可想像的。
像騎射、活字印刷術、編梁木拱橋營造之類的傳統技藝,雖然歷史悠久,卻因為不太符合現代人們的生活,而慢慢喪失了生命力。
這樣的非遺,只能依靠著少數幾個人的熱愛而悄悄流傳。
所以說,傳承需要熱愛,傳承也同樣需要創新,缺一不可。
其實想想,如果沒有簡化了的麻將規則,或者更加酷炫的空竹製作工藝和演出方式,僅憑一成不變的傳統,
這些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要在世界範圍傳播,恐怕也沒這樣容易了吧?
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通過創新,讓它們更貼近大家的生活,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
這才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的最佳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