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本文授權轉載自北美留學生日報

公眾號ID: collegedaily

夜幕降臨,舊金山的夜從白天的喧鬧中安靜下來。

一頂兒童粉色頭盔,一台真空吸塵器、一台吹風機、一個咖啡機,還有一袋舊衣服,今天傑克•奧爾塔(Jake Orta)收穫頗豐。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這些尚未損壞的物件,是他從扎克伯格家對面的垃圾箱里撿來的「寶貝」。

對,就是那個億萬富翁,Facebook創始人的垃圾桶。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圖源:Daily Mail

上周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在舊金山,從億萬富翁的垃圾里討生活》,講述了美國退伍老兵傑克•奧爾塔的拾荒生活。

富人們的垃圾箱,就是奧爾塔的生活戰場。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圖源: NYTimes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56歲的傑克•奧爾塔出生於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曾在美國空軍服役超過12年。參加過1991年的海灣戰爭,也被派往過德國、韓國和沙烏地阿拉伯。

奧爾塔回到美國後,妻子已經離他而去。他變得酗酒、無家可歸、顛沛流離。

後來,他搬到了舊金山。五年前,由於「幫助無家可歸退伍軍人」項目的救助,奧爾塔在Mission社區分到了一處政府救濟房。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那裡可是標準的富人區,平均房價超過了300萬美元。

奧爾塔的小單間距馬克·扎克伯格價值1000萬美元的住宅僅僅只有三個街區。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扎克伯格別墅 圖源:Daily Mail

與Mission區不同,奧爾塔的房間里堆滿了撿來的垃圾。

他是一名全職拾荒者,工作內容就是在富人區的垃圾桶里搜尋可以出售的東西。

奧爾塔說,人們扔掉的東西真讓他吃驚。「你永遠不知道你會發現什麼。」

說著說著,他就從垃圾桶里翻出了一條二手的名牌牛仔褲,一件嶄新的棉質夾克,一雙灰色的耐克運動鞋和一個自行車打氣筒。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圖源:Daily Mail

奧爾塔的朋友都管他叫「發現家」,因為他對撿垃圾駕輕就熟,很有一套。

首先,他有自己的線路,知道哪裡可以找到最好的「二手」商品。

在與記者同行的六個晚上,他去了很多地方,但最後總是要回到最喜歡的一條小巷中的大垃圾箱。

今年3月,他就在這裡撿到了一盒銀色的高腳杯、碗碟,和一塊彷彿歐洲城堡宴會上的桌布。

此外,他還撿到過手機、ipad、三塊手錶和幾袋大麻。

當被問及這幾袋大麻賣了多少錢時,他說,「我自己抽了。」

一般情況下,奧爾塔只拿走人們顯然已經扔掉的東西,但有時候也會有意外。

14年前,他因到某個人的車庫,試圖偷一個自行車扳手而被捕入獄。

當奧爾塔回憶起這件往事時,他用了「愚蠢的錯誤」5個字。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圖源:Daily Mail

撿來的東西換成貨真價實的美金,才是終極目的。

奧爾塔每天的目標是能夠賣30到40美元,這樣一周就能賺300美元。

他通常會在Mission Street上的臨時市場或朱利安大道上一個更正式的市場上出售回收物品。

他說,兒童玩具通常沒什麼市場,因為父母不喜歡給孩子用垃圾堆里撿來的東西。

女性服裝也很難銷售。但男性似乎更容易花5美元、10美元買一條牛仔褲,他們不太在意這些服裝來自哪裡。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1月,奧爾塔在街上發現了一堆廢棄的舊磁帶(圖源:Daily Mail)

除了拾荒,奧爾塔最喜歡做的是收集世界各地記錄二戰的報紙。

對於這些報紙,他分外看重,並拒絕出售。

他想知道,為什麼原來的主人把它扔掉了。

或許,對於報紙的主人來說,它們只不過是一堆放在角落裡累積灰塵的廢紙,但對於奧爾塔來說,報紙能勾起他對前半生戰場榮光的回憶,也是後半生的精神慰藉。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全球垃圾拾荒者聯盟(Global Alliance of Waste Pickers)曾經統計,全球大約有400多個垃圾拾荒組織,幾乎都在拉丁美洲、非洲和南亞。

說到撿垃圾,人們更容易想到棚戶區和貧民區,而不是科技中心矽谷。

但就是這樣一座科技與金錢堆砌起來的城市,有著無數富翁,也有著無數像奧爾塔一樣的拾荒者。

在這裡,撿垃圾是他們的「職業」。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圖源:新浪看點

在維基百科的解釋中有一個詞,Waste Picker。

他們是一群將他人丟棄的可重複使用或可回收的材料回收出售或供個人消費的人。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舊金山充斥著有錢人和年輕人。

他們整日奔忙於高壓的工作和長途通勤,對於事物早已沒有舊時代的「捨不得」與留戀。

垃圾桶變成了一種「新型」的解壓利器。

人們在扔掉衣櫥里多餘的牛仔褲時,似乎也丟掉了生活的焦慮。

但與此同時,那些本應進入舊貨店重新利用的東西也被扔掉了。

垃圾增多,如何解決垃圾就成了大問題。

多年來,舊金山一直是全球回收利用典範,全球各地的政府部長、記者和學生都來到這個「垃圾王國」研究垃圾回收與利用。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圖源:NYTimes

但奧爾塔與垃圾回收人員不同。

他不是在做光鮮的垃圾分類工作,他撿的垃圾也並不會被回收利用,而是會被統一拉到城市郊區,被推土機壓平粉碎。

奧爾塔們才是舊金山真正撿垃圾的人。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圖源:businessinsider

澳大利亞攝影師尼克·馬爾扎諾(Nick Marzano)出版過一本雜誌《黃金使命》(Mission Gold),記錄了舊金山拾荒者的生活。

馬爾扎諾說,撿垃圾、無家可歸和公共毒品使用之間存在重疊,這些問題多年來一直是居民最關心的。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圖源:Nick Marzano

這個世界上,越富有的地方,就會有越窮的人在辛苦的討生活。

三番,矽谷,聖何塞,這些隨便一抓可能就是一個百萬富翁的地方,也住著全國最多的流浪漢。

去年,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發布了一份2016年美國收入不平等地區排名,舊金山排名第三。

富人的收入是窮人的11倍。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圖源:mercurynews

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所帶來的財富並沒有惠及這個城市中的其他人群,反而拉大了貧富之間的鴻溝。

有錢人可以繼續帶動近年來持續飆升的房價,而許多當地居民卻到最後連房都買不起。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導演Elizabeth Lo拍攝過一部名為《22 Hotel》的紀錄短片。

在矽谷的晚上,每一輛公交車都會變成流浪漢的非正式庇護所。

每晚23點,流浪漢帶著行李,陸續登上22路。他們的身體隨著公交車在這所富有的城市裡一圈圈繞著。

到了早上,又要帶著自己的家當開始新一天的流浪。

一個貧富差距巨大的城市會告訴你天堂在哪裡,也會讓你看到地獄的樣子。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圖源:22 Hotel

我的鄰居是扎克伯格,而我每天從他的垃圾箱里討生活

舊金山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卻出不來。

隨著一個城市變得越來越不平等,一部分人可以隨意丟掉沒有損壞但不再喜歡的咖啡機,另一部分人卻只能在前者的垃圾箱里淘換廢品,換來勉強糊口的幾十美金。

攝影師尼克·馬爾扎諾把流浪漢們撿垃圾,以及在Mission社區的市場里販賣「商品」視為一種新型的創業形式。

他說,「這是沒有其他收入的人的主要收入形式」。

不過有時候,拾荒者們逡巡了一晚上,也會顆粒無收。

最近一個周二,奧爾塔沒有在扎克伯格的兩個垃圾桶里找到什麼可以拿到市場上換錢的東西。

只找到了一些啤酒罐、紙板箱和信用卡的垃圾信件。

唯一看起來有用的,應該是吃剩的雞肉晚餐,一個不新鮮的法棍麵包和一個中式外賣盒。

隨後,奧爾塔又拉開了旁邊黑色垃圾桶里的一個垃圾袋。

說了一句:「就是垃圾,什麼都沒有。」

我在想,明天奧爾塔還會一無所獲嗎?

ref:

www.nytimes.com/2019/04/07/us/trash-pickers-san-francisco-zuckerberg.html

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6897501/Homeless-vet-makes-living-searching-Mark-Zuckerbergs-garbage.html

https://mission.gold/#home-section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GNYLife.com】整理編輯,原文轉自真的么,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