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大紐約華人日記三篇:巧手織罩贈醫護 疫情鏖戰 惠言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記:《上課》

巧手織罩贈醫護 華人愛心似春暖

作者:趙志根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一場跨越國界、民族的戰爭;這是一場跨越年齡的戰爭。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的進一步惡化,使這場對抗疫情的戰爭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光華華人協會、亞都華人協會和中博華人協會在三月份聯合募捐了大批專業的PPE物資給各大醫院和當地重要部門。但時至今日美國各地各部門,包括醫院,依然十分缺少足夠的口罩供應給所有的醫護人員。賓州州長四月三日更要求賓州居民出門必須戴自製的口罩,把醫用口罩留給醫護人員。大費城華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形式刻不容緩,光華華人協會理事長游恆馬上在大費城地區發起了一個在社區自製口罩的行動,成立「自製口罩溫馨社會」的微信群。微信群一經成立便反響熱烈,近百人入群,一支「大費城華人巧手愛心抗疫援醫志願者聯盟」很快建立起來,除了三方協會的會員外,Lower Merion和 New Town的華人也踴躍參加,出謀劃策。僅僅十來天的討論和嘗試,他們便完成了口罩的設計、布料的剪裁和縫製、壓鼻夾和鬆緊帶的嘗試、口罩的消毒以及無菌包裝等各個環節。在志願者的集體努力下,到今天為止,已經完成了近千個口罩,其中500隻布口罩已經包裝完畢,即將發往Mainline health下屬的三家醫院。

在這個項目剛起步的時候,很多志願者其實對手工製作口罩還是比較生疏的。口罩不大,在生活中常見。但是真要自己動手親自製作,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而且,這個東西雖小,確得五臟俱全,裡面的每一個環節和零件都不能馬虎。

游恆首先邀請到了西海岸自製口罩聯盟(West Coast Hand-Made Mask Alliance)為口罩製作組的所有成員們做了一次經驗分享,尤其是他們在製作過程中的彎路,很有幫助。之後,大家集思廣益民主討論,決定製作兩種型號口罩,一種是三折的准醫療口罩(surgical style),另一類是類N95口罩。其次需要解決的就是材料設計和剪裁的問題。王菊香和欒維芹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們利用布料製作了幾個簡單的口罩,為大家提供了模板。為了便於相互協作,盡量減少外出,大家根據自己所居住的地區自願結合,很快就成立了4個加工組,每組設置一個小組長,負責材料的分發和口罩的收集;有專門剪裁、縫製、洗燙和運送物資和聯絡。所有的交接都遵守嚴格的社交距離,並且做好了充分的防護工作。這中間,幾位年長者更是為這一工作盡心儘力,居功至偉。比如菊香,已是七十六高齡,主動負責組裡的工作,最先拿到布料,洗好燙好,承擔起了布料的裁剪和口罩的縫製,為大家做了表率。Yanyan的婆婆和媽媽,積極主動參與討論設計和製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

大家白手起家,從零開始。因為所剩善款不多,一切都要靠大家來想辦法盡量不花錢少花錢解決。首先是鼓勵各家捐贈布料。很多布料都是各家翻箱倒櫃從箱子底翻出來的床單,花布。此外,JoAnn布料商店響應州里的號召,對製作捐贈口罩的組織給與免費的布料,大家就分頭到JoAnn 的各個分店拿來了一些布料;N95 口罩剪裁有些難度,大家就想方設法找衣廠幫忙。在口罩的縫製過程中,大家都發揮出了最大的積極和能動性,對針腳針線嚴格要求,技術上面精益求精。為了讓口罩帶得舒適,巧手媽媽們想了各種辦法,系布帶,用軟T-shirt,用紐扣等等,創意層出不窮。在縫製口罩的過程中,最讓人感動的是,很多家庭是全家總動員,不僅有老人們加入,孩子們也跟著學,跟著做,有的中學生在自己做的口罩上點綴上蝴蝶,小花。一隻只口罩就像變戲法一樣,從無到有,美輪美奐地出現在面前。

口罩的製作還需要兩樣東西,一個是壓鼻條,一個是鬆緊帶。這些東西在平時都可以從網上輕易買到,但現在難度頗大,網上送貨需要時間。時不我待。於是,王葉青試用各種材料來替代壓鼻條後,最終選用了Pipe Cleaner。他負責了採購、製作和分發,解了燃眉之急。大家自製口罩始終遵循著一個原則,注重質量,不求速度,不求數量,縫製過程中一定不能跳線,漏線。如果質量不過關則堅決返工。做好口罩後必須清洗,儘管棉布多次清洗後顯舊。在將它們送往前線抗疫之前,還必須進行消毒。又是王葉青主動請纓擔綱了這一重要的任務,嘗試了各種途徑和方法。最終,確定紫外燈照射和烤箱(170度45分鐘)消毒。消毒完成之後,再利用塑封機將口罩分類按照數量包裝密封,就可以進行投放使用了。項目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塑封機和鬆緊帶,志願者聯盟鑒於需要馬上向社區發出了徵集的通知,很快就收到了十幾家的反饋,願意把家裡的 「塑封機」或者鬆緊帶捐助或捐贈出來,及時解決了問題。

自製口罩的行動從發出倡議,到募捐材料、設計、製作、後期處理到正式捐贈,僅僅用了三個星期,參與的人員多達五六十人。這個協同合作製作合格口罩的過程中再一次充分體現了志願者的愛心,熱情,力量以及長者的經驗與智慧。行動小組在摸索中前進,從失敗中學習,充實著自己,感動著旁人;他們鍥而不捨,精益求精,通過一針一線把自己的愛心縫在了口罩里,為前線的抗疫貢獻著一分力量!團結是力量,愛心是方向。正所謂:

金針非為霓裳舞

愛心愿護白衣人

織得五彩驅魔疫

遍地春光城始開


美國疫情記之二十六——疫情鏖戰

朱錦濤2020年4月26日於新澤西

紐約和新澤西的州長令已經一個多月了。這麼長時間的自閉簡直就像蹲監獄似的,漸漸地變成了一種折磨,長期居家辦公實在無聊透頂。人既要有家庭生活,也要有社會生活。兩者缺一,生活就少了色彩。所以,現在我特別懷念去辦公室上班的日子,同事之間每天都有交流。 我們經常幾個同事下班後,約好一起去華爾街附近那些古老的酒吧,喝一杯酒,海闊天空,胡侃亂侃一通,放飛一下自己,讓一天的疲倦消弭於熱烈的醇香之中。當然,一切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有時我們也有意見分歧,也有爭吵。但時過境遷之後,現在回想起過往的日子,漸漸地覺得連爭吵也是一種美好。

我的一位美國同事,住在曼哈頓。星期五,我在上班時,他通過Skype跟我聊天,說:「我真希望這他媽的疫情趕快結束啊。這樣每天關在家裡實在受不了啦。現在去雜貨店買菜都要打電話預約。」下班後他又視頻跟我聊了一會兒,他告訴我他要求大老闆批准他去辦公室上班,因為他厭煩了這樣自閉的日子,快把他逼瘋了。大老闆說,他也無能為力啊,公司的政策和州長令怎能違反呢?我跟他說,兄弟啊!我跟你一樣煩透了這樣的日子。但好死不如賴活著,咱慢慢熬吧。照目前的行情,我估計五月底我們可以回去上班了。再熬一個月吧。

熬日子其實也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記得有個監獄犯,坐了十幾年的牢。那正是漫漫長夜,不見天日啊。出獄後,他介紹經驗講他是怎麼熬過來的。他說首先是看書。讓家裡人寄一批又一批的書過來。在書中打磨時間。二是找機會與監獄管理人員吵架。因為他是犯人,管理人員每次找他說話就是履行公事,就乾巴巴的幾句。一兩分鐘就完了。聊一兩分鐘實在太短了,而且不是每天都有這一兩分鐘的奢侈。於是每次看到管理人員,他就吵架、罵人。吵架罵人不是對管理人員不滿意,而是他排遣孤獨和寂寞的一種方法。

現在紐約州長令規定,除非你要去醫院或雜貨店買菜,否則不能在街上溜達。我的那位曼哈頓朋友告訴我,他現在只能在他居住的高樓頂上散步。我說這不是很好嗎。在五十層樓的高樓頂層看雲捲雲舒,日出日落,這是我很嚮往的生活啊。我說你這生活不是比我強多了。我曾經跟我太太說,如果我有錢,我一定要在曼哈頓住幾年,也享受一下真正的紐約客的生活。可我那位兄弟卻偏偏說,他羨慕我們住郊區的人,至少有個自家的小花園走走,哪怕拔拔草也是一種享受。他來自於德克薩斯,家裡有二十匹馬,一千英畝土地。從小就喜歡策馬揚鞭,在廣闊的平原上賓士。如今日日幽居於狹小的曼哈頓斗室中,不能不說是一種痛苦。但人是社會的動物,我們只能適應環境,而不能讓社會適應我們。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的是心平如鏡,需要的是一種熬日子的藝術。再瘋狂的疾風暴雨之後,還會是晴天,還會有彩虹。這個時候,我們特別需要一點阿Q的那種精神療法。

紐約州長科莫在星期六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天是紐約疫情爆發的第56天。他說1918年的西班牙瘟疫在全世界肆虐了兩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經歷了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延續了六年。越南戰爭打了八年。跟那些經歷了歷史上這些巨大災難的人們相比,我們今天的56天算不得什麼,就是一瞬間。是啊!從人類歷史的宏大坐標系中看待今天的疫情,那就是灰飛煙滅,彈指一揮間的事。而我們個人今天的一點痛苦又何足掛齒呢。

周四美國密蘇里州最高檢察官埃里克-施密特起訴中國,就該州有關新冠病毒造成的損失向中國提出索賠。密西西比州隨後跟進起訴。他們聲稱中國沒有及時分享信息等。但根據《外國主權豁免法》,美國任何個體無權對外國政府起訴。美國許多著名大學的法學家對此事件發表看法,認為此類訴訟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腳的,將無疾而終。昨天福克斯電視台在採訪密蘇里州埃里克-施密特時,也表示除非改變現有法律,否則他的訴訟有難於逾越的法律障礙。其實埃里克作為一位檢察官,應該是有良好的法律素養的。他在訴訟中玩了一把法律技術,將執政黨和政府分開,企圖使不可成立的案例成立。但正如許多法學家指出的那樣,埃里克企圖靠偷換概念贏得訴訟,估計在法庭上是難於矇混過關的。

昨天,我的一位校友加我微信,表示對我的疫情記感興趣,需要更多地了解美國。他說他有時也看福克斯新聞,有許多涉華言論,聽了後心裡很不舒服。我說,福克斯電視台只是一家媒體,美國有許多媒體。每個媒體各有政治傾向,觀點可能與福克斯大相徑庭。各種觀點激烈碰撞,但大多是雜音,是歷史的塵埃。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於此山中。我們現在身處疫情流行這一重大的世界性漩渦中,可能被許多假象所迷惑。但從宏觀的歷史時空中考察,當下紛紛囔囔的眾多事件只是一顆顆塵埃,終將被風吹雨打去。中美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合作和交流才是歷史的永恆。


惠言的《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記 9》

上課

外孫就讀的學校自3 月16日關閉後,開始線上授課。女兒知道我關心她兒子的學業,經常會給我發些兒子上課和做作業的照片。 前兩天,女兒給我發來幾張照片,是外孫在自己動手製作布口罩。照片上,顯示外孫有一個製作布口罩的參照圖,他按照圖上的提
示,準備布料和橡皮筋。製作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把布料按照圖紙尺寸下料,而後遵照圖紙上的方法摺疊,把橡皮筋裹住在兩端,就可以戴在口上。這種口罩省卻了縫製工序,口罩使用完後,可以打開摺疊的布料,清洗烘乾後下次再用,非常環保,不產生固體廢料。

原來這是學校在線上的一堂手工勞作課。老師留給孩子們的家庭作業里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做12個不用縫製的布口罩,另一個是做4個用針線縫製的口罩。做完的成品放到學校的郵筒里,由學校收集後統一捐贈給需要這些口罩的養老院和低收入人群。外孫選擇了做12個無縫製布口罩,對男孩來說,這個比較容易。

外孫就讀的學校英文名Waldorf School,中文名叫華德福(或華爾道夫),是一家連鎖私立學校,教學理念比較獨特, 有1200家學校分布世界各地。外孫從四年級進入這個學校,現在六年級。這個學校有農場和牧場, 學生除了學習文化課外,要在農場和牧場參加勞動,學種植和收割,還學紡線和織布。兩年中,外孫學會了打毛線,自製襪子,女兒穿上兒子織的毛線襪。女兒家養的雞也是學校從孵化房裡直接分配給孩子領養的,由孩子親手把雛雞餵養長大,直至母雞下蛋,公雞打鳴。讓學生有機會觀察它們成長過程,學到生物和動物學科的基本知識。

這次勞作課學做口罩,看起來是小事,卻引導孩子們為抗疫做貢獻,很有意義,讓孩子們從小知道,在傳染病肆虐時,戴口罩能救命,在獻愛心的同時學到拯救生命的知識。我覺得,這堂課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 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看到外孫動手製作布口罩的照片後,心裡五味雜陳感慨萬千,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疫情大爆發後,有很長一段時間,美國人堅持不戴口罩。西方人的理念是病人要戴口罩,健康人不戴口罩。醫院裡只要不是在傳染科工作,醫生護士也不戴口罩。美國的一些傳染病專家認為,普通老百姓戴口罩,不能防止病毒傳染,反而因為不知道戴口罩的正確方法而感染病毒。他們強調人和人之間要保持6英尺距離,強調個人要勤洗手,洗手時間要超過20秒,就是不強調個人要戴口罩。

當疫情在武漢爆發時,中國傳染病專家就強調新冠病毒會通過飛沫人傳人。因此,「 戴口罩、勤洗手、不聚眾」 這句順口溜在中國老百姓中口口相傳,婦孺皆知。中國人戴口罩的歷史可謂悠久,上溯到110年前的東北肺鼠疫爆發時,伍連德醫生髮明簡易棉紗口罩, 挽救了數百萬東北人的生命。所以中國老百姓都知道戴口罩的重要性,當疫情在中國蔓延時,國內市場一罩難求,美國華裔都去商店購買口罩寄往中國,口罩在美國也成了緊俏商品。

等到疫情在美國爆發,戴不戴口罩問題,讓美國的華裔非常糾結。由於紐約房地產價格貴,有數十萬在紐約上班的人住在新澤西州,天天乘火車、汽車、輪渡去紐約上班,到了城裡要換乘地鐵或公交汽車。在上班高峰期,火車不但滿座,許多人只能站立在通道上。在密閉的車廂環境中,聽到此起彼伏的咳嗽聲,通勤人真的是提心弔膽,口罩就在口袋裡,心裡很想戴,又怕被鄰座的人白眼相看,硬是不敢拿出來戴上。也有個別勇敢的亞裔通勤人戴上口罩,要麼閉目養神,要麼目不斜視,不去顧及旁人冷眼相看。

自2月底到3月底,在短短的一個多月里,病毒肆虐,確診病例已經達到22.6萬,死亡5316人。四月初,傳染病專家福奇認定戴口罩是有效的防疫措施,為了不與醫護人員爭口罩,4月2日總統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呼籲民眾戴口罩防疫,可以用布口罩或圍巾遮掩口鼻。但是這仍是建議性的措施,特朗普自己也不響應:「誰愛戴誰戴,反正我不戴。 」

4月10日新澤西州長下達行政令,在商店裡無論顧客和店員必需戴口罩,4月16日紐約州長發表行政令從17日(周五)晚上8時起,所有人進入擁擠公共場所須戴口罩或布制面罩,所有搭乘地鐵、公共汽車、計程車乘客和駕駛員都必須戴口罩,並說:「最近
我接到不少電話反對此行政令,認為政府強制民眾戴口罩是侵犯私人空間。但是,這不只關係個人,而是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別人不被感染。在室外如果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必須要戴口罩。」從這一時刻起,戴口罩成了法律要求的行為。此時,美國確診病例已
達68萬,死亡3.5萬,每天超過3萬新增病例。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由於缺乏防護物資,截止到 4月9日有 9,000 多醫護人員感染病毒,有 27 名醫護人員倒在工作崗位上再也不能站起來,沉痛的代價已經付出。

原本美國FDA一直認可中國的口罩出口標準,到3月28日FDA傲慢地否認中國標準,不準中國口罩進入美國,但是一個星期後,迫於防疫需求,FDA 改口又認可中國口罩標準,開始大量從中國空運口罩和防護物資,據報道迄今有 24 億隻口罩進入美國。其實,中國支援湖北醫護人員有4.2萬人,戰疫兩個多月,無一人受病毒感染,全部平安回家,這個事實證明,從正規渠道獲得的中國防護物資絕對安全可靠。

美國政府強制要求百姓戴口罩後,商店裡口罩供不應求。美國疾控中心只能號召美國人自己動手製作,防疫專家親自在電視上示範製作方法。美國人紛紛跟進自製布口罩,可以說是五花八門,色彩繽紛。自製口罩談不上採用什麼標準了,防病毒衛生性能肯定參差不齊,不過聊勝於無,有總比沒有強。

聰明的美國人在要不要戴口罩問題上,為什麼表現得如此無知無畏呢?對此眾說紛紜,我傾向歸因於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 打破一個舊習慣,需要雷霆萬鈞之力,甚至血的代價。在戴口罩這個問題上,沒有什麼高科技,沒有什麼奧妙,只要承認殘酷
無情的病毒會通過飛沫傳播,放下傲慢和偏見,改變一個舊理念,養成一種新習慣。這次新冠病毒給一些美國人狠狠地上了一課, 教訓可謂深刻。

戴口罩這個好習慣最好從娃娃開始養成,華德福學校這一課上得好,非常有創意,要為學校點贊,不知道會不會在美國的小學推廣?如果孩子們都學會自己製作和戴口罩,等他們長大了,在傳染病頻發的季節,絕對不會排斥戴口罩。那時的商店裡一定會有大
量價廉物美的商品口罩供應,不需要自己製作了。

惠 言 寫於新澤西州 2020.4.25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GNYLife.com】獨家約稿、原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免責聲明: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部分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