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哈佛華裔女性當選美國市長,打破200年白人男性統治
美國東部時間11月2日,華裔女性選人吳弭(Michelle Wu)當選美國歷史重鎮波士頓市長,成為波士頓歷史上首位當選市長的亞裔女性。
現年36歲的波士頓議員、華裔候選人吳弭此前在民意調查中保持絕對的領先優勢。
在上月的巿長初選中,她以得票第一的成績脫穎而出,並在決選中與共和黨候選人喬治(Essaibi George)一較高下。
200多年來,作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每一任市長清一色為白人男性。
波士頓是美國最驕傲、最傳統的城市。
那裡的人民非常排斥外來人口,並且深以”Bostonian”為傲。
此前,只有土生土長的波士頓白人男性,才「有資格」參與政壇選舉。
吳弭的勝出,是女性和亞裔的雙重歷史性勝出。
毫不誇張地說,吳弭這次改寫了歷史!
1983年,吳弭的父母從中國台灣移民到芝加哥南部——一個以貧窮、危險著稱的區域。
初到美國,父母二人對英文一竅不通,為了學習語言,吳父翻著一本舊教科書一字一句地學習英語,母親則是看了無數遍《奧普拉脫口秀》。
1985年吳弭出生了,在她之後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相繼出生。
和所有一代移民一樣,父母對孩子們的學業尤為上心。在華人並不多的那個年代,父母為了讓吳弭學好中文,雙休日全家人開車一小時去上中文課成為家常便飯。
而吳弭也一直很爭氣,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但和所有二代移民一樣,吳弭也承受著中美雙重文化的「夾擊」,並在其中努力找自己的身份認同。
米飯、炒菜是華人的家常菜,但吳弭清楚地記得她把這些食物拿到學校時同學們的反應,那種傷害直擊心底深處;還有,朋友來家裡玩時取笑她父母口音。類似的經歷還有很多,這迫使她很早就學會了如何變通,以及如何禮貌而不失尊嚴地做出回應。
吳弭高中時就修讀大學等級的進階先修課程,加入數學社團和儀隊,在美國大學入學測驗SAT和ACT取得亮眼成績,她也在畢業典禮上,以「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鋼琴獨奏,驚艷觀眾。
吳弭的妹妹雪瑞(Sherelle)說:「他們(父母)總是讓我們覺得,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但無論選擇什麼,我們都必須成為個中翹楚。」
2003年,由於學習成績突出,吳弭作為伊利諾伊州的學生代表獲得了「美國總統獎學金」,並在高中畢業典禮上作為學生代表發表演講;而雙重身份的多元與艱辛又磨礪了她的領導力,高三時吳弭當選為「全美高中生聯盟」主席。
就這樣吳弭憑著優異的成績和優秀的領導力被哈佛大學錄取,學習經濟學,來到了波士頓這座城市。從此,她和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大學期間,吳弭除了重視學業外,她會做很多志願者的工作。
比如每個周末她都去中國城給申請公民的老年人上輔導課;一些老年人課後會找她幫忙,請教她過期的電費單找哪個部門處理這樣的瑣事。
吳弭發現,在這個資源豐富的城市裡,政府的工作本該提供這些支持,可偏偏卻在人們最需要這種幫助的地方存在著巨大的脫節。
這些經歷讓她質疑當地的公共服務,為她未來投身政治埋下了種子。
但和諸多第二代移民一樣,缺乏政治資本的她當時並沒有把這顆種子變成一份工作的動力。
從哈佛大學畢業後,22歲的吳弭走上了一條安全穩妥的職業道路——她加入著名的波士頓諮詢公司成為一名諮詢顧問,收入不錯的她還還清了大學時期的學生貸款,成為了一名經濟獨立的女性。
當她在波士頓憧憬著大好前途時,命運和她開了個極大的玩笑——吳弭的父母在她大學期間離婚了,父親離開了家庭,已經成年的弟弟也離開了家庭,在芝加哥的家裡只剩下母親經營著一家中式茶餐廳,還要帶著年僅10歲和16歲的兩個妹妹生活。
有一天,正在上班的吳弭接到妹妹的電話,告訴媽媽的精神出現了問題。
她急忙趕回家,發現媽媽不吃不睡,還給警察打電話說聽到呼救聲;要麼就是在冰冷的雨天站在外面,一手拿著雨傘,一手拿著行李箱,等待一個身份不明的司機來接她去參加一個秘密會議,並且還對吳弭說「你不再是我的女兒,我也不是你媽媽」。
母親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症,無法再承擔兩個未成年的女兒監護人的工作。年僅23歲的吳弭不得已只能辭去工作並搬回芝加哥照顧「瘋母」與年幼的兩個妹妹,成為她們的監護人。
當同齡人正在探索獨立生活、專註於他們的事業並廣交朋友時,吳弭是大姐、家長、護士、家庭和財務負責人、教師和全職工作者,同時還要兼顧著經營媽媽的茶餐廳以補貼家用。
醫院、急診室、學校、保險公司、稅務和食品衛生局成為她經常出入的場所,跟精神健康醫療人員溝通,在學校跟老師解釋為什麼爸媽不能來開家長會成為她日常要做的工作。
如果說大學時期在中國城做志願者幫那些老人的經歷為她投身政治埋下了種子,那麼當吳弭親歷了與公共機構打交道後,才更深刻體驗到了其中的巨大問題。
後來,在接受《波士頓環球報》採訪時她說:「我知道在急診室待上一整晚,只為一個床位的感覺;我為妹妹爭取教育資源,以及為了開一間家庭小生意,在市政府官僚間打轉。你需要應對繁文縟節才有機會獲得服務;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結構和系統往往不能為說不同語言或有掙扎的人提供服務……這些都驅使我投入公共服務。」
吳弭希望自己在公共機構能真正做些有用的事情來幫助普通老百姓。
2009年,母親的病情有所好轉,吳弭賣掉了茶餐廳回到波士頓,申請了哈佛大學法學院並被錄取,她繼續攻讀法學博士深造。
當時在哈佛教合約法的現任民主党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仍記得吳弭第一學期來到她辦公室的情景。吳弭訴說她如何照顧母親和妹妹,華倫聽了驚嘆不已,「在我執教25年里,從沒遇過和吳弭做一樣事情的法學院學生。」這場交流也開啟了兩人的緊密關係。
華倫作為麻薩諸塞州的進步主義翹楚,當她今年夏天被問及為何替吳弭背書而非其他進步主義人士時,她簡單地回答:「她是我的家人。」
在哈佛法學院就讀期間,吳弭還進入波士頓市政府,擔任法律研究員。在這期間,她為餐廳設計了一個簡化的執照許可程序,啟動快餐車計劃,吸引了時任市長梅尼諾(Thomas M. Menino)的興趣。
2012年,當哈佛法學院的教授華倫決定角逐美國參議員的時候,吳弭成為她競選團隊中的一員。最終華倫教授當選美國參議員。波士頓前市議員康諾里(John Connolly)稱讚吳弭「對田野政治的非凡、天才等級理解」。
哈佛法學院經歷政治洗禮,開始拓展她在政府中的人脈。
在哈佛法學院讀書期間,吳弭還完成了人生大事——2011年,她與交往多年的男友Conor Pewarski結婚,之後生下兩個孩子。
2012年,吳弭從哈佛法學院畢業。2013年,她贏得波士頓市議會席位,成為波士頓史上第2位在市議會任職的有色人種女性。
擔任市議員4屆多以來,吳弭以深入了解政府聞名,前州交通部官員鄧普西(Chris Dempsey)形容她「有條不紊」。吳弭以能產生深遠影響的提議,吸引了年輕的進步主義人士,例如全市綠色新政和免費公共運輸;她在 TikTok、Instagram 和推特上倡議這類活動。
2020年9年,吳弭宣布投身2021年波士頓市長選舉。
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與《波士頓環球報》委託於10月15日至17日進行的民調顯示,吳弭在波士頓選中的支持率達62%,比喬治的30%高出一倍有餘;意向未決定的選民僅7%;同時期另一項民調也顯示吳弭的支持度領先喬治32個百分點。
當然,也有反對者對吳弭提出批評。
指出即便她在選舉方面取得成功,不意味她能成為出色的市長,吳弭屆時將面對波士頓發展部門重量級人士,她的施政綱領能否實施,也要打一個問號。
吳弭承認前方存在挑戰,但她說,沒有比自己22歲時拋下父母精心為她規劃好的人生,更大的巨變。她表示:「在某些方面,也許最大的風險,就是選擇遠離風險」。
吳弭與對手喬治25日舉行電視辯論
吳弭周日在波士頓進行最後的拜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