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震驚!上萬華人移民湧進紐約 干餐館住床位 自食其力不進庇護所

大量華人移民來到紐約融入當地社區!

據紐約時報報道,2022年,當載滿了委內瑞拉和拉丁美洲移民的大巴車開始抵達紐約街頭時曾引發一場危機,市內的收容所不堪重負,還激起了關於移民政策的抗議活動。

在紐約市市長埃里克·亞當斯和城市領導層力圖減緩新來者的湧入速度時,還有一個規模雖小但同樣在不斷增長的移民群體開始湧入這座城市,卻沒引起人們的過多注意。

數以千計的華人移民也來到紐約,他們中的許多人是緊跟著中美洲和南美洲移民的腳步,越過美墨邊界入境美國的。

但一旦到達紐約,許多人將利用當地華人社區歷史悠久的家庭和社交網路迅速站穩腳跟,而且通常能夠做到自食其力。

尚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華人移民是這樣來紐約的。但移民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朱莉婭·格拉特用2022年10月以來提交給移民法庭的文件(其中有逾2.1萬份是為華人移民提交的)做的分析顯示,紐約州是他們的首選目的地,其次是加利福尼亞州。

華人移民的湧入令唐人街等處於掙扎狀態的社區恢復了活力,並鞏固了皇后區的法拉盛和布魯克林的日落公園等新的華人聚集地。

然而,華人移民的再次增長引起的關注相對較少,部分原因是與來自拉丁美洲的移民數量相比,華人移民的數量微不足道。

儘管如此,華人新移民的迅速增加很可能對紐約市以及分布在城市各處的紐約華裔美國人社區產生重大影響,紐約的華人社區總人口達59萬,在美國居首。

「華人社區出現了大規模的移民,但完全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巴魯克學院研究華人移民的人類學教授肯尼思·蓋斯特說。

儘管如此,他們只是自2022年10月以來越過南部邊界的340萬移民中的一小部分,這些移民包括逾97.4萬名墨西哥人和逾41萬名委內瑞拉人。

39歲的王先生去年10月離開中國前曾是海南島一家酒店的保安。他先飛泰國,再飛土耳其,最後在厄瓜多落地,開始向北長途跋涉。

他在巴拿馬的雨林中感染了登革熱和瘧疾,後來還在瓜地馬拉被開卡車運移民的司機趕下了車,因為司機覺得有人在用中文罵自己。

王最終越過邊界進入加利福尼亞州,他說他曾在那裡被邊境當局短暫拘留。獲釋後,他繼續上路前往法拉盛,已於去年12月抵達。在法拉盛時,他曾每晚花12美元,在與其他華人移民合住的公寓里租了個床位。最近他因為工作離開了紐約州。

華人移民大多數都不會去紐約市的收容所。據市政府官員說,自2022年春季以來在紐約市的收容所系統住過的逾17.3萬名移民中,只有不到400人是華人。

新的華人移民之所以不需要依靠收容所,是因為他們可以求助於華人聚居的社區,紐約市的41.1萬名華人移民中,許多人住在這些社區里。

按照巴魯克學院蓋斯特的說法,這些華人社區長期以來一直在幫助華人移民融入紐約和其他城市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蓋斯特教授說,這些被稱為「唐人街」的社區最早是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在西海岸形成,在反移民暴力和歧視性政策的環境中為華人提供過保護。這裡所說的歧視性政策包括《排華法案》,它曾從1882年到20世紀40年代限制華人移民。「華人建立起支持系統,他們可以在其中整合財務和社會資本,」他說。

今天,紐約這種非正式但健全的華人支持體系已成為新移民的「首選」,代表法拉盛所在選區的州參議員劉醇逸表示。

紐約市的人口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有所減少,華人移民幫助彌補了一些人口損失,並在建築、餐館和其他服務行業找到了工作,維持了當地經濟的運轉。

張貼在法拉盛的商鋪和網上的中文廣告中,包括公寓樓里的「家庭酒店」,這有點像非官方的Airbnb房屋出租。

在唐人街的東百老匯購物中心,數百名新移民透過口口相傳聚集在那裡,尋求社區領袖幫助他們申請城市身份證,尋找醫保資源。

30歲的湖南移民宋先生去年夏天來到紐約,在法拉盛的一家中式按摩店找到了臨時住所,那家店把床鋪租給移民過夜,每晚10美元。

在他去買麵條的超市,一名店員幫他在一家中餐宴會廳找了一份工作。他還曾給食品外賣應用送餐,並為新澤西州的一家中資公司安裝過太陽能電池板。

但即使移民們已經安頓下來,不斷增長的人數也給移民社區帶來了挑戰,那裡的許多人本已在努力應對經濟上的不安全感,語言不通和文化障礙給他們造成的社會孤獨感,以及接二連三地發生了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後,對他們自身安全的擔憂。

據數據研究公司Social Explorer的人口普查分析,紐約人中有120萬是亞裔,約佔該市總人口的15%。亞裔是個多元化的群體,包括韓裔、日裔、菲律賓裔、印度裔和孟加拉裔等幾十個族群,他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社會經濟差距。

華人移民2022年的家庭收入中位數是60454美元,約為在美國出生的華人家庭的一半,美國出生的華人通常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也更高。紐約全市的家庭收入中位數是75046美元。

亞裔美國人社區的領袖說,他們的社區長期以來一直缺乏來自政府項目的資金,部分原因是難以打破的亞裔模範少數族裔刻板印象,即認為亞裔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向富裕。

一份2015年的報告發現,為紐約市的亞裔美國人社區提供服務的組織只得到了該市社會服務合同中微小的一部分。

代表唐人街所在選區的州議員李榮恩說,圍繞著亞裔社區需求的說法中一直存在一種「錯誤敘事」,「我們作為立法者正在努力打破這種敘事。」

李榮恩是韓裔美國人,她領導的一個州立法者聯盟去年幫助確保了為全州的亞裔美國人組織專門提供3000萬美元的州政府資金。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168趕集,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