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美國新冠數據再曝「造假」!住院數據嚴重摻水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的新冠數據再次被曝「造假」,在統計住院人數的時候,不管說車禍還是工傷的住院人數,只要被檢測出新冠陽性,一律統計到新冠住院人數之中,令人咋舌!

美國新冠數據「造假」

美國新冠數據再曝「造假」!住院數據嚴重摻水

報道指出,根據一項去年9月份開始的對老兵醫院的跟蹤調查數據顯示,該醫院的8000名新冠住院人數,至少40%是因為其他原因住院的,只是恰好患者在那個時候感染的新冠病毒,入院時檢測呈陽性,所以一律被列為新冠住院人數了。

另外60%的患者則符合新冠的中度癥狀或重症標準,比如血氧濃度低、需要額外吸氧等。

在這些被標註新冠住院患者中,所需要的新冠藥物比例明顯偏低,這表明醫生並不是在給他們治療新冠,而是其他疾病,而這些群體大多數都是接種過疫苗甚至加強針的。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波士頓老兵醫院醫療保健系統傳染病專家、哈佛醫學院副教授 Westyn Branch-Elliman 說:

「許多檢測呈陽性的住院治療不一定是因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開始的,這樣的統計可能讓人懷疑新冠疫苗的效力。

研究者表示,要更好地細分新冠住院的不同情況,既可以幫助更有效地宣傳疫苗,也可以讓接種疫苗者吃下定心丸,確認他們仍然受到疫苗的有效保護。

事實上,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在統計新冠數據方面,一直是簡單粗暴,早前在統計死亡人數時,只要死者被檢測出新冠呈陽性,不管他是因為車禍身亡還是自殺的,一律統計為新冠死亡人數。

在被發現之後,曾經一度下調了死亡人數,比如北加州的一個縣,就因此下調了40%的死亡人數。

美國新冠數據再曝「造假」!住院數據嚴重摻水

上圖左側是紐約州過去5年,在3月1日至4月25日的平均死亡人數,死因包括癌症,心臟病等等。右側是2020的同期數據,癌症和心臟病突然就不致命了,幾乎都變成了新冠死亡!

有關美國新冠死亡人數計算的問題

計算新冠死亡人數,各個國家的標準是不一樣的,非常非常不一樣。

絕大多數網友記住的只是數字,不能理解數字背後的實際意義。也沒人給他們解釋。

社交網路上,在留言里喜歡用句式「美國為啥死了一百萬人?」的網友,就不太可能知道,也不能理解「died of」(due to) 「died with」的區別。

甚至都沒聽說過還有這樣的區別。他們更容易被數字嚇到。

前一段時間,吉林有兩個病例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這兩例死亡並沒有計入新冠死亡人數里。很多人就不理解,為什麼不算在內?其實可以解釋得通,「died with」。

很多人只知道美國因為新冠死了很多人,但卻很少有人寫美國的新冠死亡數到底是如何計算的。

美國資料顯示大致是這樣的:

美國計算新冠死亡數的時候,也有過口徑調整。早期,是「died with」就算,這會導致什麼呢?一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高速上車禍死了,也算新冠死亡人數。

之後計算口徑就有所調整,要求新冠的感染必須達到一定的危害程度才算。這個描述不算十分精準,但我想大多數讀者能理解。至於導致什麼樣的程度,是由醫生來決定的。

注意,這意味著美國的醫生擁有更多自主決定權。

最後患者死亡原因會體現在死亡證明文件上。COVID-19出現在死亡原因或促成因素里,CDC的指導意見將其算作是與新冠有關的死亡。

當然這裡還涉及到很多細節,很多場景。也引起美國人的質疑,也有各種陰謀論的猜測。

死亡證明來計算新冠死亡數,也會帶來一個問題:那些在家中死亡的,可能並沒有登記進來。所以,後來又有了一個數字叫「超額死亡」(excess deaths)。

但超額死亡不一定都是新冠造成的,也可能是缺乏足夠的醫療干預導致的。用我們的話說,叫死於「次生災害」

推論是,所謂新冠死亡人數,永遠是個不精確的數字,很難做到精確統計。這也是我們必須得了解計算口徑的一個原因。

要再強調一下,歐美乃至各個國家的計算口徑並不一樣。

說一,當我們說新冠死亡人數的時候,有必要了解統計標準是什麼,不同的計算口徑,可比性不太大。

如果只看單一的數據,那麼肯定會嚇唬到更多人。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圖片轉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無法註明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婭認領(或直接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我們會在後續文章作出單獨聲明。如覺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