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最可怕後遺症之一: 輕症也損傷大腦! 6億人慘受折磨
一疫變老
3月7日,全球疫情達到600萬新冠死亡的殘酷里程碑。與此同時,隨著Omicron患者多數呈類感冒的輕症,人們也逐漸對病毒放鬆了警惕:無非就是一個大號流感嘛,熬一熬就過去了。
但是,新冠輕症真的可以跟「大號流感」划上等號嗎?
一個重磅科學研究,讓許多人大跌眼鏡——即使是新冠輕症患者,也會出現大腦損傷,還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
這個驚人的發現來自牛津大學研究人員主導的研究。這是全球首個通過對參與者感染新冠之前和之後的大腦掃描來確定新冠對大腦潛在影響的研究。
該研究之所以引人注目,也因為大部分研究對象都是輕症患者。而此前的相關研究大都集中在中至重症患者身上。
結果發現,即使是輕症,新冠患者同樣被掃描到腦容量的過度損失,相當於大腦至少衰老了1年!
研究的領頭人,牛津大學納菲爾德臨床神經科學系副教授Gwenaëlle Douaud說:「我們說的是腦損傷,這很可怕,因為他發生在輕症患者身上。」
在研究中,Douaud教授和她的團隊集中調查了401名新冠患者,他們絕大多數是輕症、甚至無癥狀,只有15人因新冠住院。
通過平均間隔3年左右的腦部掃描,研究人員觀察到患者中出現了一個驚人的趨勢:大腦中灰質的損失更大,腦組織異常的幾率也更高。
灰質是中樞神經系統中大量神經元聚集的部位。因在某些腦部掃描中呈現為灰色因此得名。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出現少量的灰質損失是正常的,但是,研究中的這些新冠輕症患者,與嗅覺有關的區域的腦組織也多損失了0.2%至2%。
此外,新冠患者的總腦容量比未確診的人多下降了0.3%,顯示其在感染新冠後大腦的過度衰退。
這些變化直接導致患者認知能力下降,「在認知測試中,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完成得比較好。」
比如下圖這道簡單的題目,按照數字和字母的順序連線即可,但是所有的受試患者完成這個測試所需要的時間都比未感染者更長。
「這可能表明注意力、處理速度和其他技能方面存在缺陷。」研究者表示。這種能力下降與大腦小腦特定區域的灰質損失有關。
更可怕的是,研究者暫時還不知道這些腦損失的情況是否不可逆,是否會長期持續。
事實上,大腦損傷、腦霧、認知障礙……這個「最可怕新冠後遺症這一」,目前正在折磨著全球約6億新冠病患。
Tara Madden是北美的一名記者,她在去年12月感染Omicron並康復後,直到現在仍然備受困擾。
以文字為生的她現在寫作的時候會突然「卡詞」——「Uncomfortable,一個詞,我打了無數次,就是突然想不起來該怎麼拼。我的大腦無法處理n和m,我需要5分鐘才能打出1個字。」
分秒必爭搶新聞的行業,一個詞要打5分鐘,可想Tara的職業生涯該遭受多大的困擾。
「感染Omicron時我並沒有多擔心,畢竟都說是輕症,雖然我當時癥狀稍微比別人重一點,但身體也很快康復了。」
「康復」後Tara腦子卻「不好使」了,說話詞不達意,寫作拼寫困難……工作變得難以為繼。
和Tara有類似遭遇的還有很多很多,北美居民SoniaAubé就是其中一個,在確診新冠之前,她過去25年來都在從事社工工作,是別人口裡的「英雄」。
「英雄」也逃不過新冠,Sonia不幸中招。當她隔離的時候,很多人都來看她,把食物和鮮花放在她家門廊上,隔著窗戶和她打招呼。
她的老闆也給了她莫大的支持,鼓勵她安心休養。當她終於擺脫陽性回到工作崗位的那天,她以為世界回來了,可惜,只3天,她就發現世界沒有回來,它早變了。
一份做了25年的工作,「康復」後Sonia就是無力處理,完全迷失了方法。後來,同事們十分擔心地打電話給Sonia的女兒來接她。
翻閱這些「腦霧」故事,他們原來是律師、是護士、是程序員……也算是多年寒窗多年奮鬥出來的精英。
他們很多人在專業崗位上工作了超過10年,卻因為一次新冠,當護士的忘記了給病人配藥;律師忘記了曾經背到爛熟於心的法律條款,程序員面對屏幕,寫不出一行代碼……
北美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Adrian Owen也曾對「腦霧」等展開過研究,「我不認為我們確切地知道答案……這些都是神經科學上定義不明確的東西,」他說。
但據教授推測,造成患者認知障礙的原因可能有兩個:
1是新冠直接攻擊了腦細胞。這種說法還在研究中。
2是對身體的間接影響可能會影響大腦的表現。像新冠這樣的呼吸系統疾病會影響氧氣流向大腦,從而導致輕度至重度的腦損傷。
不管是什麼原因,至少到今天,我們知道了一個可怕的事實——輕症也可能導致大腦損傷。
隨著解封、摘口罩、廢疫苗政策、開放旅遊等,人們也正在一日日恢復往常生活。希望那些已經無懼Omicron、把它當成流感的人,看完這篇還是不要急著摘口罩。
身體可以恢復,腦子受損失,如果由此斷送職業生涯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可能會是更長久的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