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漢收容所建在法拉盛 紐約華人恐慌:房價面臨大跌 將市府告上法庭
這棟位於紐約皇后區大學點(College Point)20大道127-03號廢棄廠房如今成為了當地華人最頭疼的一件事。
原因是因為紐約遊民局(Department of Homeless Services)已經證實將其改為男性遊民收容所,最快明年9月就會開放。
該建築正對面就是華人經常用餐、消費的尚點廣場,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此市遊民服務局發言人Arianna Fishman表示,遊民來自全市,需要各個社區共同努力來解決遊民問題,所以我們將不再使用集體公寓式樓宇(cluster site)和商業酒店作為遊民收容所,而是把新的、高質量的遊民收容所公平分散到五大區。
社區黃金地段卻要建遊民收容所?遊民問題由社區來解決?這引起了當地社區居民的極大不滿,就在感恩節剛剛過後,社區民眾就馬上成立了「大學點反遊民所聯盟」,準備將市府告上法庭。
有關這座廢舊廠房改造的爭論已經有近10個月時間,今年3月過去十年曾在多地改建遊民收容所的開發商Liberty One Group買下了這棟建築,隨後遞交了申請,但是遊民服務局一直沒有決定是否在此選址。民眾對此不滿最終因為石錘落下,而引發今天的對抗。
其實紐約市長白思豪在遊民問題的處理上一直廣受詬病。他力推的遊民收容所計劃,要在紐約市五大區新建數十所收容所。他在年初記者會上就表示過遊民收容所會開在各種類型的社區。事實上,除了華人聚集的法拉盛大學點外,包括紐約曼哈頓傳統的富人區「億萬富豪街」也被他規划到了收容所版圖之內。而且按照市長白思豪的意思這些都將是長期的收容所,並非按天租用的暫時性場所。想像一下,未來的紐約你將有可能在任何區域內都看遊民進出,而這種現象更可能就出現在你家隔壁,可想而知,這樣的場景令社區居民有多擔憂。
(我希望我們的聲音被更多地人聽到)
市府願意將這種做法看做是社區對於遊民的「憐憫」和「寬容」。但是事實上,像大學點這樣的小型社區有沒有能力承擔這個「責任」?美國華人正義聯盟創始人陳錦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政府在6月曾明確表示不會在此修建遊民安置所,但是這樣的承諾突然變卦,讓民眾寒心的同時也感到氣憤。從地點上來看,這所遊民所正好處於密集居民區,繁華商業區以及5所學校(其中還有女子高中)的中心地點。在這樣的地段卻要專門為200名男性遊民開放收容所?市府這種所謂對遊民的「寬容」卻變成了對社區居民的「刻薄」;熟悉大學點的民眾都知道,這裡雖然房價高但是交通卻一直不夠便利,沒有地鐵通過,每天的上下班高峰幾乎都是出行難的問題,如果市府將遊民安置在這裡,他們又將如何尋找工作?如果遊民不尋找工作,每天遊手好閒在社區內,這難道是市府的初衷,如果硬要將遊民塞在這樣不合適的社區之內,也讓人懷疑這是否真是出於對遊民的「憐憫「?
既然將遊民安置所放在社區之內,遭到民眾如此強烈反對,那麼為什麼這樣的決定還能通過?陳錦良表示這也是他們反對的理由之一。據悉每個遊民每天都會收到政府一個床位幾百美元的補貼,而這個補貼正是來源於納稅人的錢,既然是納稅人的錢,就應該舉行公聽會來聽取民意。
對於華裔民眾來說,辛苦工作可以在美國賺錢買房,這是每個新移民實現美國夢的第一步。生活中很多人忙於工作很少關心身邊的新聞,但是我們辛苦買來的房子瞬間跌掉價格,這是我們任何人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在大學點收容所安置問題上,正是又一次華裔民眾的覺醒,我們需要執政者聽到華裔社區的聲音,也知道我們對此強烈不滿的態度。也許反抗的聲音不夠洪亮,但是我們依舊要告訴所有人:開發商的欺騙行為,政府的不作為令華裔社區極度不滿。
遊民問題真能解決嗎?
遊民在全美範圍內都是一個問題。根據聯邦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數據,2017年是自2010年以來遊民數量首次出現上漲,全國有大約55萬4千人無家可歸,這其中包括流落街頭以及住在收容所的人口。
遊民一般都集中在城市地區。東部有紐約市、波士頓、華盛頓,西部則有西雅圖、拉斯維加斯,以及洛杉磯、聖地亞哥、聖何塞、舊金山等一眾加州城市。遊民造成的危機給政府帶來了挑戰,各地政客都提出過不同的設想試圖緩解這個問題,但就和白思豪一樣,往往引發爭議。
(圖:西雅圖此前計劃向大公司徵收高昂的「人頭稅」以籌資解決遊民問題,遭到亞馬遜、星巴克等公司強烈反對,亞馬遜因此將正在修建的新樓停工以示抗議,又引起了為此失去工作的建築工人不滿。)
在擔任舊金山監督委員會成員時(2002年),這個月初剛當選為加州新州長的紐森(Gavin Newsom)曾力推過一個「挖東牆補西牆」的方法——削減單身成年遊民的福利,用省下的錢增建收容所和廉租房,以及增加相應的社會服務。這遭到了人道主義者、以及來自民主黨內部的強烈反對,被抨擊是「從遊民手裡搶錢」;而他在當選舊金山市長後「10年內解決舊金山遊民問題」的誓言最終沒有實現,從而成為今年中期選舉前他被共和黨對手攻擊的把柄。
其實,紐森的做法從某種角度來說不無道理。他認為,許多遊民拿到補助後就去吸毒或酗酒(這不只是舊金山或加州才有的現象),因吸毒過量而進醫院者年年增多,舊金山給遊民的福利相對較多的「名聲」,又吸引了更多人來拿補助,造成惡性循環。紐森的支持者還說,當時在這一舉措下,更多遊民選擇了接受毒癮治療,也避免了更多潛在的社會安全問題。
紐森對於遊民問題的態度可以說非常強硬——除此之外,他還對禁止遊民在特定時段躺睡在公共人行道上的法律表示支持;對於人道主義者的譴責他也不屑一顧,認為他們是為了面子在抗爭,而他是為了達成實質性的改變,有些如今流行的「反過度政治正確」色彩。然而就和許多社會現象一樣,遊民問題也有其兩面性,一面是被濫用和亂用的福利,一面是確實需要這些補助的人,這也是解決遊民危機的為難之處。
不過無論如何,直接給錢顯然不是長遠之道,大多數人都同意,可負擔住房短缺是使遊民問題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解決問題的關鍵應該是修建足夠的可負擔住房,讓遊民得以搬離收容所,而不是政府租用更多建築改作收容所,一味把遊民「塞」進社區。
(圖:今年參選州長落敗的加州眾議員Travis Allen在競選時曾提出,要把流落街頭的無家可歸者強制送進州府設立的收容所,被質疑將動用過多財力,且有違遊民自身意願。圖為舊金山街頭「紮營」的遊民。)
但是,可負擔住房無疑也是一個更複雜的議題。例如在紐約市,幾個月前在抗議曼哈頓中城「富豪街」上設收容所時就有民選官員提出,市內有大量沒有得到妥善利用的公寓樓,稍加修繕就可以減緩廉租房問題,市房屋局對此卻毫無動作;但同時,全市還有超過25萬戶家庭在苦苦等待可負擔住房,要在安置如此龐大數字的人群以外再安置遊民,也不容易。
除了提供足夠的住所,解決遊民問題更根本的方法還是要從遊民本身「下手」,讓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不再繼續做遊民,這包括提供技能培訓、就業機會以及教育。
但另一方面,遊民在一些地方造成的治安等問題,已經引起了部分民眾對這一群體的警惕和不滿。目前一些政客(例如紐森)希望鼓勵民眾參與解決遊民問題,比如為願意租房給遊民的房東、以及願意僱傭遊民的公司提供減稅優惠,但民眾和僱主是否願意打破偏見並承擔「風險」,而如何最大化避免安全問題,倘若發生問題,又是否會激化遊民與其他民眾之間的矛盾,還很難說。
全美許多城市都在緩解遊民危機和照顧社區權益之間努力平衡,遊民問題的形成和惡化,是各類社會問題綜合的結果,解決時自然也牽涉眾多。要解決這一難題,除了政客們的智慧,恐怕也難免是一個長久的各方博弈和妥協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