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犬」傷童案頻發 家長如何防範?
社交媒體上狗狗和寶寶可謂是「黃金組合」,常因可愛到融化人心而吸睛無數。可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組合有些時候卻是最具風險的組合。最近在澳洲,不到一周的時間就發生了四起兒童被狗攻擊的傷亡悲劇。
3月3日至8日,新州和維州接連發生狗狗傷童事件。這對家庭來說無疑是傷痛與損失。其中最小的一位是12個月大的女寶寶瓊斯(Kamillah Jones),她被一隻羅威納犬(Rottweiler)襲擊,因傷勢過重,在被送往醫院的途中身亡。事發時女童的母親正推著載著她的小車走在去祖母家的路上。
傷者中最大的一位是墨爾本的一名10歲女童,她在家中被狗咬成重傷。當時她的父母去健身房健身,她和7歲的妹妹被留在家中。鄰居說,當時聽見隔壁傳來尖叫,鄰居跑來幫忙時看到女孩全身是血和傷口。
另外兩名受傷兒童分別是家住紐卡素(Newcastle)的三歲男童在街道騎自行車時被一戶人家的狗咬傷面部、脖子和背部。以及北部海岸索泰爾(Sawtell)地區的兩歲女童在家裡的走廊上被狗襲擊,她的眼睛和面頰都被咬傷,所幸未傷及生命。
幾歲兒童最易受攻擊?
澳洲兒童預防基金會表示,12~18個月的幼童是最易受到狗攻擊的群體。最嚴重的傷害是孩子的頭部和臉部。維州農業廳官網提示公眾,5歲以下兒童最易受狗攻擊,其次是5~9歲的兒童。
如何防範攻擊發生?
在YMCA Canberra工作的幼教老師Gloria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有很多家長會選擇狗作為寵物,但是作為家長或孩子的看護人, 在養寵物前也應具備一些預防寵物攻擊兒童的知識和措施。 她的建議如下:
1. 盡量選性情溫和一些的品種;
2. 孩子和寵物的相處必須在大人的看管下,否則必須把寵物和孩子分開以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驚嚇或攻擊;
3. 看管孩子的大人如因故需短暫離開(如上廁所),孩子必須交待給其他家庭成員看管以確保孩子不和寵物獨處;或把寵物和孩子隔離。
4. 教孩子們在於動物互動時避免碰處動物的禁區。
5. 教會孩子應對發怒動物的措施。
6. 家長必須具備一些急救知識。
7. 家裡必須準備一些急救物品以便孩子在突發的抓傷或咬傷後可以得到及時的包紮或傷口處理。
8. 了解社區醫院,獸醫處的電話以便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得到專業諮詢/建議。
如何應對攻擊?
犬類行為及訓練專家奧斯汀(Steve Austin)表示,當狗出現攻擊行為時,你必須按照非常重要的三個步驟來應對。「首先不要驚慌,接下來不要尖叫或大喊,或對狗有侵略性,最後保護你的關鍵部位(臉、腹股溝和胸部)。」 奧斯汀說,「你可以通過摺疊身體或在你和狗之間放置障礙物,無論是把椅子還是燒烤爐。」
奧斯汀先生還建議,讓孩子更安全的方式之一是通過學校教育和地方政府開展寵物宣傳日活動。他說:「預防勝於治療,所以希望學校與市政府甚至州政府都參與其中。」
什麼情況容易誘發攻擊?
除了突髮狀況,家長若遇到狗狗處於下面的情況時應格外注意:
進食或睡覺時;
被突然的動靜嚇到或突然醒來時;
焦慮、害怕時或發怒時;
耳朵或尾巴被拉扯、或被戳;
它們正在照顧小狗;
身體不適或受傷、或被關在很熱的車裡。
澳洲「惡犬榜」排名
任何狗都可能對兒童造成威脅。但一些品種(如下)更具侵略性,也是家長要格外注意的,世界各地皆可參考:
1. 斯塔福郡鬥牛梗Staffordshire Bull Terrier
2. 澳洲牧牛犬Australia Cattle Dog
3. 德國牧羊犬German Shepherd Dog
4. 羅威納犬Rottweiler
5. 比特犬pit bull(純種比特犬在澳洲不多見,據新州政府數據顯示100隻中就有2.7起攻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