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 爸爸餐館工媽媽做美甲 紐約華裔妹子考上斯坦福 勇奪獎學金!
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總不缺,但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親切。
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這個8歲跟隨父母從中國河南移民過來的女孩,被斯坦福錄取了,而且還拿了獎學金。
不過,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看完她的經歷,小編也只能說妹子的確太優秀了,斯坦福不錄,哈佛也想要吧……如果你也考名校,或者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名校,不妨來看看她的「秘訣」。
張靜羽就讀紐約特殊高中史岱文森。
論學業,她的GPA高達97.8分,已經令人望而生畏了。不過,考上名校很多學霸都行,拿獎學金的可能不多。
張靜羽起初都不知道很多獎學金的存在,當輔導員拿著各種申請表找她時,她眼前一亮。
懷抱著對過程全力以赴但對結果隨緣的心態,無論獎學金的大小,只要自己的基本條件符合,張靜羽都積极參与。
她仔細研究著獎項設立的初衷,探知背後的評價喜好。「申請獎學金和申請大學有相似之處,對方都是希望選出和自己理念相合的參選者。明白獎項的扶持目標再去書寫自己的文書,會更加有針對性。」
張靜羽並建議學弟學妹們更自信,不要認為獎學金競爭激烈、高不可攀就放棄,「如果申請條件真的有哪一項不太達標,也不要太擔心,可以在申請文書時加以解釋,比如若課外活動經歷不夠,那就說明一下,利用這些時間去做了什麼其他有意義的事情?這樣也能憑藉其他領域的亮點,吸引招生官的注意。」
張靜羽認為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明白自己最大的優點。
這也是她能順利獲得獎學金的「秘訣」。
作為第一代移民,張靜羽精通中文、英文、西班牙語,在演講比賽獲獎無數,成為申請獎學金或大學時,脫穎而出的「撒手鐧」。
不過說起來,這一切也不是那麼容易——8歲隨家人移民美國時,張同樣面臨「語言關」,原本是成績優秀的學霸,來了美國,卻張不開嘴。
「之前是成績好就行,但高中我意識到,應該好好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為此張靜羽硬著頭皮加入了史岱文森高中演講隊,主動和英語為母語的同學們溝通。
「剛進去的時候沒想到要去比賽,但逐漸被隊友們趕鴨子上架。」
張靜羽記得第一次上台時自己緊張到手抖,但逐漸能夠應對自如,後來還有了感情的加持,使英語表達終於能夠和本地人一較高下。
「這時候我發現自己對不同語言文化的興趣,決定學習西班牙語。而因為媽媽一直對我中文要求嚴格,所以我也始終在讀中文。」
四大名著、文言文、歇後語、散文⋯⋯生活在美國社會的張靜羽,對於高級的中文信手拈來,絲毫不會有矛盾和煩惱,「我喜歡學語言,所以從不覺得特別累。」這席話,能讓多少移民家長聽了掉淚啊。
到底是怎樣的父母,培養出了這樣的孩子?
令人意外的是,張靜羽的父母卻是「普通打工人」——父親在餐館打工,母親給別人做美甲,再普通不過的勞動階層,對於女兒今天取得的成績,兩口子自己都覺得驚訝。
不過,張靜羽說,「他們給我很多的愛和支持,沒有太多干涉,讓我自己去追求內心所愛。」
據悉,張靜羽其實在高中時就已經積極申請獎學金,以緩解家庭的經濟負擔,如今又順利獲得大學獎學金,更好地進一步規劃未來的學習追求。
看完張的故事,小編又想到了《風雨哈佛路》的作者,即使是出生在那樣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並成為無家可歸者,她依然憑著一股子勁,考上了哈佛,拿到了獎學金。
真的很不可思議,但是也真的很激勵人——當我們不放棄,認清腳下的路,風雨過後說不定真能迎來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