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萬聖節南瓜變美食 老外驚嘆中國人太會吃(組圖)

萬聖節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舶來品,雖然它早在清朝康熙的時候就隨著傳教士傳入中國,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在國內一線城市流行。國人對萬聖節的概念就是外國人的鬼節,只不過萬聖節不同於中國鬼節的肅穆陰沉,它是惡搞的西方人全民狂歡。

擅先生第一次正兒八經過萬聖節是在95年廣州一家五星級酒店,當時受邀參加酒店舉辦的一個萬聖節晚會,與會的還有一些來自全國各地的酒店大廚,他們主要是來學習取經的。

那時來中國工作生活的國外朋友越來越多,西方的一些節日消費市場也就日益明顯,只不過那時候沒有多少中國廚師對萬聖節吃什麼喝什麼有一個系統的概念,只有在廣州這樣改革前沿的城市,極個別高檔酒店外聘的港台廚師才懂一些門道。

我們這些人當時看到那些西式大廚做出的惡搞食品,都沒什麼食慾,雖然吃起來還感覺不錯,但那些類似鬼臉、女巫、怪物、殘肢造型真心接受不了。一位蘇州的老廚師認為中國人要想在萬聖節吃喝的方面征服外國人,就必須巧妙融入中國餐飲優勢和地方特色,如果還跟著西廚做那些傳統西餐食品我們肯定做不過他們。這個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於是一幫餐飲人開始了中式萬聖節南瓜美食的探索之路(以南瓜為主食材)。

南瓜在中國各大菜系中都有身影,大家都在各自熟悉的菜系中創造菜品添加到自己酒店的萬聖節菜單中。中國人對南瓜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洗凈切塊蒸著吃,不需要加任何東西,也不需要任何烹飪技巧,吃的就是那股南瓜原味的甜。

這也是被中國廚師們最先搬上餐桌給老外的美食,只不過在造型上不再是那麼陰森恐怖或者讓人看了沒有食慾,而是充分發揮我們中國廚師雕刻的看家功夫,弄出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景點三大類造型,擅先生曾經就在北京的一家酒店萬聖節派對上你看到十二生肖南瓜派,酒店提前問到老外出生日期按照我們傳統說法確定他的生肖,然後為他專門雕刻生肖供他品嘗,寓意守護住自己的生肖本原,好吃又有好口彩,後來據說一些英國家庭已經將這個作為自己的家庭習俗。

這些主要吃的是中國美食的刀工,福建的廚師則在南瓜雕刻基礎上開發出南瓜盅系列美食,就是把南瓜內部掏空,然後在裡面放入各類美食供食客享用。因為南瓜本身的特性,剛開始這類美食都是甜品為主,後來也漸漸開發出南瓜排骨盅、南瓜腊味盅等咸鮮味美食。

江浙酒店的廚師對萬聖節南瓜盅系列也是情有獨鍾,腌篤鮮、凸黃油等地方菜肴都被他們巧妙做成南瓜盅系列。特別是凸黃油是萬聖節最奢侈的南瓜菜,將蟹黃蟹膏拆下來用豬油炒,然後盛入雕刻好南瓜盅,利用它自身帶有一點的清甜解除了凸黃油口感上的肥膩。這也是受很多國外朋友歡迎的一道南瓜美食,可以直接大口開吃,不需要像吃螃蟹那樣剝殼。

粵菜裡面的各種煲湯世人皆知,而廣東的廚師長們則在各類南瓜湯羹上下足了功夫,除了常見的奶油南瓜湯,他們還開發出了南瓜蝦仁湯、南瓜瑤柱湯、金湯銀魚羹等等。湯品從下里巴人到陽春白雪,從日常居家到高檔酒店,應有盡有,這也正切合了西方人經常強調的萬聖節不分貧富,任何人都應該從中自得其樂。

天津大師傅則在南瓜類點心上做文章,南瓜餅、南瓜包、南瓜餃、南瓜餛鈍這些南瓜美食一般都是把南瓜打成茸,然後按照不同美食口感需求混入不同比例的麵粉,做成各類胚胎,或做皮、或做餡、或做主料、或做配菜。

一位東歐國家駐中國大使品嘗了中國的這些南瓜點心,由衷讚歎中國人在吃上的天賦:我來中國之前過了那麼多年萬聖節,對萬聖節吃的那些食品已經形成根深蒂固的習慣,但自從來中國後品嘗了他們廚師做的這些南瓜點心,我有種錯覺,這才是應該真正屬於萬聖節的食物。

擅先生在之前做萬聖節專題的時候,曾經採訪過很多國外友人,他么有的在中國生活工作10年以上,有的剛到中國留學。在他們看來中國特色的萬聖節南瓜美食之所以越來越受他們的認可,主要是因為我們做的這些美食更貼合萬聖的概念,光一個南瓜美食無論是在造型上、口味上、搭配上、寓意上、數量上都遠遠超過他們原先的那些食品,中國每個城市、每個星級酒店的廚師都能用當地的特色食材結合萬聖節主題推出不同的萬聖節主題美食。

雖然節日是西方的節日,美食是中國的美食,但二者似乎一點都不違和,而且還很和諧,品嘗這些廚師們做出來的萬聖節美食,感覺是一場中國各地餐飲文化以及民俗鬼文化的舌尖之旅。

本文由【大紐約生活網】整理編輯,原文轉自wenxuecity,若有侵權敬請聯繫我們;圖片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信子利

關注北美生活網,即時收取北美海外華人相關的各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資訊和實用信息。幫助你了解海外華人社區的各種新聞、活動,提供一個與其他同城華人隨時無界限共同交流的生活信息平台。

相關商家(廣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