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键盘日记:纸媒何去何从?纸媒或死、新闻永生

《纽约时报》 2019年12月发表一篇文章,称:全美国已经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报纸完全关闭了。近日再次发文,2000家纸媒或永久关闭。作为曾经的媒体人,特别关注了一下最近关于纸媒的讨论。

明尼苏达州当地报纸Warroad Pioneer在经营121年后关闭。

纽约州The MillbrookIndependent运营8年后关闭。

发行了144年的加州报纸在计划关闭后,不得不继续运营一年,因为 We have to run out people’ssubscriptions: can’t afford to give refunds! 没有钱给订户退款!

The Los AngelesTimes 《洛杉矶时报》几年前陆续在各州收购了一些当地的主要报纸,看似融合了优质的媒体资源,并且得到很好的整合,但因为“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和地域脱钩,Manyhot issues don’t see print. 这几年来运营效果并不理想,有几个地区的报纸都改为每周出版2~3次。The Pittsburgh Post原本是当地最炙手可热的报纸,现在也改为每周三次发行。

There are 2,000 newspapers that have completely shut down, 2,000communities without a newspaper anymore; 1,300 no longer have any local newscoverage at all, no one watching the store, from small towns to medium-sizedcities.

中文媒体停刊信息也不断有报道:《新报》停刊、《明报》停刊、《华声报》停刊、《欧洲日报》停刊,在美国,各州的地方华人主办的中文报纸停刊的更多。
后疫情时代的纸媒还有没有必要再出了?
2020年开始,受到疫情的影响,禁足令故事让原本已经被新媒体冲击的平面报纸,雪上加霜。
根据中国新闻网统报道显示,纸质出版物由于纸介质载体的限制,信息容量相对有限,并且文字加图片的传播变现形式较为单一,而且一旦发行,内容便不可更改,对信息的扩展十分困难。
受到疫情影响,零售报纸的发行限制、企业商家的广告发行暂停、收入的下降,并且会影响很长一段时间。
疫情期间,阅读报纸同样需要消毒,报纸印刷和发行过程中都需要消毒,成本增加,倘若说冲在第一线的记者的存在,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印报人和送报人们辛苦的完成发行工作,只为了把一张张薄薄的报纸及时送到早在手机上了解了前一天新闻,甚至是当天早上的新闻的用户手上。这样的工作,还有存在价值吗?
纸媒的特殊质感决定了它作为一种媒介的特殊性,也有其文化历史意义,但它终究只是一种信息的载体,读者需要的是信息而不是载体
即使在海外的纸媒,“写谁谁看,谁写谁看”也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海外华人移民关注纸媒的历史,要从1815年—19世纪末是洋人办报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的华侨办报,才开始在大部分的华人聚居地,发行纸质报纸。从早期的教会宗教宣传为主,到如今以当地华人社区时事新闻动态。1955年,取消双重国籍后,多数海外华人不得不加入当地国籍。同时面对与自身的传统、文化相割裂的迷茫与痛楚。由此开始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身份转变,而其所办的华文报纸,亦从“华侨报”变为“华人报”。而如今在人人手机、人人微信的情况下,真正获得实时新闻的来源以及不再是纸媒,而纸媒的“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现状就更加突出,尤其是在老侨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日报,一天发行一次,讲述前一天的事情。周报,一周发行一版,刊登一周的新闻。月刊,一个月出一份合辑,记录一个月的要闻。这纸媒不得不面对的短板,再快也比不过网络媒体。时效性比不上新媒体。传播广度比不上新媒体。生动形象上比不过视频。讨论比不过社区。

从美国的华文报纸来看,一对台湾留学生夫妇在1979年6月创办了《美南新闻》,曾经成为涵盖达拉斯,华盛顿,芝加哥,亚特兰大,波士顿、西雅图、圣路易以及波特兰等全美各地的“美南报系”。几年前,也曾经在美东地区新泽西等地“试水”,结果并不理想。
香港的《星岛日报》在六十年代已拥有美东、美西、加东、加西、欧洲、澳大利亚等不同版本的海外版。而台湾的“联合报系”于1976年在美国办起《世界日报》,已在美、加 出版多个地方版。1990 年1月创刊的《侨报》得益于过去数十年中国新移民的迅猛增长,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成长迅速,在美国东西二岸发展最快和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
2020年开始,受到疫情的影响,禁足令故事让原本已经被新媒体冲击的平面报纸,雪上加霜。
根据中国新闻网分析,除时效性收到局限以外,纸质出版物由于纸介质载体的限制,信息容量相对有限,并且文字加图片的传播变现形式较为单一,而且一旦发行,内容便不可更改,对信息的扩展十分困难,也成为如今纸媒的不可逾越的瓶颈。
受到疫情影响,零售报纸的发行限制、企业商家的广告发行暂停、收入的下降,并且会影响很长一段时间。疫情期间,阅读报纸同样需要消毒,报纸印刷和发行过程中都需要消毒,成本增加,倘若说冲在第一线的记者的存在,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印报人和送报人们辛苦的完成发行工作,只为了把一张张薄薄的报纸及时送到早在手机上了解了前一天新闻,甚至是当天早上的新闻的用户手上。这样的工作,还有存在价值吗?
纸媒的特殊质感决定了它作为一种媒介的特殊性,也有其文化历史意义,但它终究只是一种信息的载体,读者需要的是信息而不是载体

在后疫情时代,纸质媒体的传播性、阅读性、参与性、检索性,都没有办法和新媒体相提并论。尤其是在时效性上,新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五花八门的视频软件、各种各样的实时传输平台。
在海外华人中,新移民群体日渐扩大,高收入、高教育、高文化年轻一代华人,对于智能手机的网络阅读、了如指掌。微信的普及、公众号推文的狂轰滥炸,真的、假的,每天几百条,甚至上千条推文跳到手机里来,我们的阅读模式已经从被动阅读,到如今的主动删减。
读者需要的是快速、准确的信息,而不在乎发布信息的载体
老百姓对新闻的真实性的需求和关注与日俱增,记者是走在第一线最真实的记录者。新闻永远走在最 的前沿,纸质媒体何去何从?
本文由【大纽约生活网】整理编辑,原文、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此篇因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无法注明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娅认领(或直接在公众号留言),确认后我们会在后续文章作出单独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多谢!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