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拥有最严格枪支法的新泽西近150万人有枪!
新泽西州高等学府、公立研究型大学罗格斯大学近日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的新泽西州成年人住在有枪支的家中。也就是说,每五户家庭,就有一户有枪。
也就是说近150万新泽西人住在有枪的家里,数以千计的人枪支未上锁、上膛、存放在车里,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就是助长枪支暴力。
你以为这样的家庭拥枪水平很高?其实不然。
低于全国
据此份报告披露,20%的家庭拥枪比率显然是远远低于许多州近年来记录,但与此前对花园州的预期,比率却仍然高出许多。
目前全美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大概有一半的家庭持有枪支,南部的家庭比率更高,七成以上的家庭都拥有合法枪支。美国现有人口3.3亿人,约2.35亿支枪在民众手中,持枪比率如何,可谓一目了然。
就新泽西最新公布的情况而言,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比率飙升可能与新泽西州自2019年以来枪支销售的大幅增长有关。在此期间,拥枪意愿和实际拥枪率的上升在全美也呈上升趋势。
这项为期10天的调查中,共有1,000 多名新泽西州成年人参与,结果显示,约有19.9%的人住在通常存放枪支的房屋中。
在全州范围内,这意味着新泽西州近150万人住在通常存放枪支的家中。
作为一家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s )被认为在这项调查中最有发言权。该公司称,在2007年至2016年间,新泽西州的枪支税率为8%。
同一时期,有几个州的枪支税率则是新泽西州的四倍多。“毫不奇怪,新泽西州的税率低于你在全国范围内看到的水平,部分原因是新泽西州比大多数州更严格地规范获取枪支的过程”。
拥有率大幅攀升
这些发现是在枪支拥有率攀升的情况下得出的,报告指出,有部分原因是疫情引发的焦虑,以及在美国最高法院6月的裁决推翻了对隐蔽携带枪支的限制后,全美的枪支管制正在削弱。
枪支暴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Michael D. Anestis说: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促进枪支的安全存储,这可以防止几乎所有形式的枪支暴力。这是一个真正有效的工具,不会对第二修正案构成威胁。”
报告中的一些数据值得警惕:
在新泽西远郊地区、南部/费城地区和海滨城镇,家庭持枪更为常见。
男性和白人比其他人口统计群体更有可能生活在拥有枪支的家庭中。
共和党人和有军事经历的居民赞同并可能家中持有枪支,这两个群体也更经常地拒绝回答研究人员关于家中枪支的问题。
大多数居民在家里存放枪支,上锁且没有上膛。
但15%的人会把它们锁在车上,20%的人会把它们装在车上,超过10%的人会把它们放在车里。
约8%的枪支拥有者表示,他们总是或几乎总是带着枪支走出家门。这些居民多为男性,年龄在45-54岁之间。
安全保管
一般来说,家庭拥有枪支主要是为了自卫,使用的机会并没有想象中的多。所以,如何存放枪支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对于是有未成年人的家庭。
研究报告特别关注了家庭成员是更好地了解枪支及如何存放在家中的。
调查显示,依照人们现有存放枪支的习惯,如果将枪支的保险锁定并退出弹夹与弹药分开存放,则枪支会得到妥善保护。
“安全的枪支储存可以帮助防止一系列与枪支暴力相关的结果,无论是自杀,还是接触枪支的儿童无意射击,致命的家庭暴力,或者是盗窃及随之而来的枪支贩运。”
新泽西一直以对枪支的严格限制而闻名:
年龄限制:18岁以下的居民不能购买、拥有、射击或使用枪支。21岁以下的人不得购买、持有、射击或使用手枪,除非你的工作授权你这样做。
身份证:购买步枪或霰弹枪需要购买枪支的身份证,购买手枪需要获得当地警察局长或州警察局长的单独许可。必须回答深入的问题,有多份推荐信,通过国家身份认证局和国家警察的背景调查,才能获得这些许可证。
犯罪史:如果你被定罪,如严重伤害,纵火,入室盗窃,杀人,绑架,抢劫,性侵犯,家庭暴力,或与家庭暴力有关的妨害治安罪,你不能买枪。如果你在恐怖分子监视名单上,曾经有精神障碍,或者如果你被判非法使用、拥有或销售受管制的危险物质,也不能购买枪支。
持枪限制:虽然现任和前任执法官员都可以携带手枪,但大多数都不行。申请持枪许可必须得到法官的批准,这种情况很少见。你必须证明携带枪支是“正当需要”。
弹药:必须有一个枪支购买者的身份证才能购买手枪弹药。
弹匣:半自动火器不允许使用超过10发子弹的弹匣。
背景调查:必须通过联邦授权枪支经销商的背景调查。
运输枪支:只有把枪装在上锁的箱子里,并放在司机或乘客拿不到的地方,并且在“合理”的情况下,才可以运输枪支。
撞枪托:“撞枪托”是一种可以让你更快发射子弹的枪支配件,被禁止使用。
幽灵枪:不允许制造或拥有“幽灵枪”。
然而根据州长菲尔·墨菲经常引用的统计数据,新泽西州约 80% 的枪支死亡事件发生在来自州外的枪支。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与对其他州枪支拥有者所做的调查结果相比,新泽西州的枪支拥有者倾向于使用更安全的枪支存储方式。这可能是新泽西州枪支暴力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