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华人: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记
前言
自进入三月份,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国严重蔓延,我有了在疫情下生活的亲身经历。俗话说: “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 想写几篇散记,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记录这段不平常的日子,与亲友们分享自己的见闻。如果说人类的历史像滚滚东流的长江和黄河,期望这几篇散记是其中的一滴水,渺小而又真实地存在。
下面是第一篇《旅行》,如果你看完觉得有点意思,想转发你的亲友,请便!也欢迎指教, 谢谢!
惠言 2020.4.8
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记 1
旅 行
2月28日,美国疾控中心宣布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首例来源不明的新冠肺炎病例,意味着疫情已经在社区传播。
3月上旬,接到女儿的电话。说他们要和女婿姐姐全家去北卡罗莱纳,参加外甥(女婿姐姐的儿子)的军校毕业典礼。女儿家在纽约州中部的乡村,家里养了一些家禽和小动物,需要我们去她家,帮助照看几天。
当时,美国确诊病例达到1700多,纽约州300多例, 新泽西30多例,北卡10多例。本想劝他们不去参加毕业典礼,后来想想美国人对这个疫情根本不在乎,我们无法改变他们要去北卡的决定,所以我和妻子同意前往女儿家。可是临行前一天,妻子的一个牙齿出了问题,不得不去看牙医,只能改成我单身独往。
3月12日上午,妻子帮我备足面包、牛奶、蔬菜、苹果和牛肉等食品去女儿家,这样就不用去超市购买。我带上家里仅有的大扫除时用的一只棉纱口罩,两盒止咳防感冒的中成药就出发了。 全程是高速路,大约需要 3 小时。高速路上,车水马龙非常繁忙,没有疫情已逼近的丝毫迹象。在中途服务站上厕所时,没有人戴口罩,我也不好意思戴口罩,小心翼翼避开人群进入服务站。 用清洁剂洗完手,为了防止污染,用肩膀推动转门走出服务站,不想因在服务站短暂停留而感染病毒,带去女儿家中。
中午到了女儿家,他们下午出发,我隐隐感到这是一次有风险的旅行,再三叮嘱女儿去北卡途中少去人口拥挤的场所。疫情刚出现首例社区传播感染者时,哈佛大学流行病专家为疫情吹哨,说至少有千人以上已经在社区感染,可是毫无用处,即使吹喇叭也
不会引起美国人的恐慌。因为他们深信总统特朗普说的新冠肺炎不过是场大号流感,风险很低,可防可控。他们马拉松照跑,教堂礼拜照做,企业年会照开。我了解美国的学生毕业典礼,那就是一个狂欢节,学生和家长汇合,人潮涌动,握手、拥抱、贴面,弹冠相庆,举杯祝贺,病毒必然趁机快速传播啊!
在女儿家逗留期间,遵照女儿的要求,我把她的家禽和小动物侍候得舒舒服服,两只母鸡还下了 7 个蛋。可是疫情在这短短的四天里发展非常迅速,总统特朗普在 3月13日宣布美国全国进入紧急状态,3 月16 日美国确诊人数达到 4600 多例,纽约州 970 多例,新泽西州 170 多例,翻了好几倍。纽约州感染病例超过华盛顿州的 840 例和加州的 560 例,成了美国疫情的头号重灾区。为了防止感染,我都没敢迈出她家院子一步。女儿全家旅途中在华盛顿又停留了一天,此时发信息给我,说外孙就读的学校从下周起停课了,纽约州许多公司允许有条件的员工在家工作,疫情的风声越来越紧了。
15 日( 周日)傍晚,女儿一家三口风尘仆仆返回,看上去都很健康,没有问题。我很高兴,把家中剩余的蔬菜做了简单的晚餐,青菜、醋溜土豆丝以及萝卜炖牛肉,与女儿和外孙一起用餐,女婿显得有点疲倦,没有一起用餐。餐后与外孙下了一盘中国象棋,外孙的棋艺有了长进,这盘棋下了一个小时。外孙睡前我又给他讲了个中国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当我忙完躺在床上时,女儿给我一个不好的消息。说女婿接到电话,同行的外甥女( 姐姐的大女儿)参加毕业典礼后,回到华盛顿家里出现咳嗽、乏力、胸闷等症状,感觉不好,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我听后心里咯噔一下,这下坏了,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脑海里迅速考虑起各种方案。 虽然只是疑似,为了他人的安全,女儿一家肯定都要自我隔离,我算是密切接触者,也应该隔离。究竟是留在女儿家隔离,还是回自己家单独隔离?思前想后,觉得女儿一家三口居家隔离已经够热闹的了,我就别在她家凑热闹,还是回自己家隔离,只是会给妻子带来麻烦,当晚怕影响妻子睡觉,没有告诉她。
3 月 16 日上午一早打电话给妻子,告诉她情况,表明我想回家隔离,征求她的意见。她二话没说,让我赶快回家, 居家隔离。 我把两盒止咳防感冒的中成药留给女儿,以防万一需要。她问我有没有口罩,我说商店里买不到口罩,身上备有一个。她拿出一盒新
买的口罩,让我自己拿,我拿了五个,就上路了。回家的路上,由于纽约州所有学校停课,大量员工居家办公,车流量明显有所减少。在服务站的停车场休息时,我强忍住不去上厕所,在车外空旷处舒展活动筋骨。此时,忽然看到一个黄发蓝眼的美国人戴着口罩进服务站,这倒是一个好现象,什么时候美国人人戴口罩,不出门,疫情就可以控制住了。中午回到家, 妻子已经把我的卧室改为隔离房, 为期两周的居家隔离开始了。
惠言 写于新泽西州 2020.4.1
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记 2
隔 离
没想到啊!没想到!做梦也做不到!活了七十多岁的我,人生头一次在美国自我隔离。其实像我这样的情况,不实施居家隔离,也没人来管。美国没有街道居委会这样一级基层政府机构,没有人会贸贸然地来家里问你去过哪里?是否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但是美国是一个法治和自律的社会,疫情期间,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身安全,政府和疾控中心要求有症状者以及密切接触者自我隔离,居民必须自觉遵守。
妻子接到我的电话后,迅速行动,把我的卧室改造成隔离房。在房间里准备了电热开水壶、酒精消毒剂、口罩、移动餐桌。把冬季保暖用的透明塑料封窗纸拆除,方便我随时开窗通风。她又把洗衣筐搬到我的房间,以便我放存换洗的衣物。接着,素有“ 大嘴” 之称的妻子,在我还在回家的路上时,就把这个坏消息通过手机微信群,告诉了东西两个半球上的亲朋好友,真所谓“ 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住在附近的好朋友闻讯立马伸出援助之手,送来100只口罩,一盒一次性手套以及大瓶的酒精消毒剂。
我回到家门口的停车场时,把外套脱在车里,让太阳烤晒车体产生的高温对其消毒。当我打开房门刚要进屋,妻子挥手拦住,让我把脚下的鞋脱在门外,换拖鞋到隔离房里先洗手,把毛衣脱在洗衣筐里,洗澡换掉所有内衣。
等把我关进隔离房,她用酒精消毒剂把我踩踏过的客厅地板,手触摸过的门把手等处,杀毒一遍。把我换下的衣物用热水洗涤,做的很麻利,就像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一样,把她累得够呛。再往后,她把做好的午餐装在餐盘上放在门边上的移动小餐桌。我把用完的餐具放回餐盘,她拿去消毒洗净。她要求我在室内也要戴口罩,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一次,至少半小时,要我对自己经常接触的部位用酒精消毒。
看着她忙前忙后,十分干练应对突发情况的样子,我开始为妻子,也为我自己庆幸因祸得福,如果不是她牙齿出了问题,我们夫妻俩一起去女儿家,那么她也要隔离。如果两口子都要隔离,我就享受不到妻子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最令人头痛的是谁来给我们老俩口采购食品、蔬菜和供应必需物资呢?这里没有居委会啊!也许可以请朋友帮忙或者叫外卖,哪有妻子照顾得那么周到和及时呢!
远在中国的亲友,纷纷通过微信问候,关心我们全家情况,我一一回复,给予解释。我最担心的是女儿一家的情况。女婿的外甥女打电话给她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认为她属于轻症,现在不能做新冠病毒检测,让她在家隔离休息,症状加重的话再排队等候检测。疫情爆发初期,美国卫生部门的病毒检测能力受限,轻症病人只能往后放放。
有一点揪心的是女儿告诉我女婿也出现咳嗽、乏力、胃口不好等症状,女婿独自关在卧室中隔离。我每隔一两天就询问女儿一次情况,本想如果他们检测确定阴性的话,我就不用隔离 14 天,结果一周过去,仍没有检测,不过他们的身体情况倒是有好转。一直到我隔离结束,女婿和他的外甥女始终没有检测,却也恢复了健康,也就不知道他们究竟得过什么病。好在女儿和外孙身体正常,没有任何症状,女儿除了给女婿做饭菜外,宅在家里督促儿子上网课,做作业,多余的时间教儿子认汉字。只要女儿他们一家不出事,对我来说就是虚惊一场。
整个隔离期间,我的身体情况正常,吃得下,睡得着,与平时一样正常作息。有一天早晨,起床后感到冷,怀疑是否发烧。让妻子拿来玻璃体温计,测出体温是 36.5 度,后来发现是晚上冷空气来了,室内温度偏低,穿厚一点就好了。
关在房间里,我怕缺少户外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每天在床上锻炼身体腿部和腰部肌肉,在房间里来回走步,从窗边走到厕所间的门是十步,来回折返行走几百次,至少走三千步,经常超过五千步。一个人闷在房间里,没有说话的人,我发现声带经常不用会失声变哑,于是走步时自己给自己伴唱,把从小学会的所有歌曲,一首接一首地唱个遍。
有电脑和手机做伴,居家隔离只是隔离了身体,脑袋依然与世界相连。就在隔离的两周中,美国疫情大爆发了。确诊病例数如火箭一般上升,从隔离开始时的 4千多例到隔离结束时的 16.4 万例,翻了 40倍,超过意大利和中国,成为世界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说实在的,这样的新闻看多了会得抑郁症,我利用电脑软件和网络,收看了中国春节期间诗词大会第五季重播。主持人董卿换成了龙洋,从头一期一个七岁的孩子登场比赛看起,直到得过两次亚军的彭敏夺冠。案头放上一本《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 ,大赛中听到精彩的诗句片段时,信手翻翻查查原诗。还趁机重新看了一遍前苏联三集经典电影《静静的顿河》 。
居家隔离 14 天,我有一点感想,那就是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不要焦虑,不用恐惧,天塌下来有高个子在那里顶着。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功已经为世界做出示范,美国凭借其拥有卓越的科研人才和一流的医疗卫生设施,战胜病毒那也是早晚的事,一切都会回归正常。道路虽然曲折,前途必然光明。
新冠病毒猖獗,作为高危群体的老年人,现在不需要谈做多大贡献,平心静气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就好。居家隔离到最后两天时,心里还是有点按捺不住,默默倒计时,期待解除隔离的那一天快点到来!
惠言 写于新泽西州 2020.4.2
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记 3
钓 鱼
从纽约州女儿家回来,自觉居家隔离了两周,3月30日解除隔离,当天上午把房间来了一次吸尘和大扫除。在家足不出户憋闷了两个星期,午睡后头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外出钓鱼。
为了确认钓鱼不违反新泽西州在疫情期间颁布的居家令,先从网上查了一下 3月21日新泽西州州长签署的条令原文,发现条令允许居民外出采购、求医、以及进行户外活动。又上网查实,离我家 6 英里( 10公里) 的华盛顿水库公园仍然向公众开放。为了保险
起见,我还打电话给县里的公园管理处,无人接听,自动应答机让我留言,适当时候给我答复。我想起来,现在政府机构可能有许多员工居家办公,有等他们回电的功夫不如直接去现场侦察一下。
放下电话立即口袋里揣上口罩,驱车去水库公园。路上车辆明显少了不少,一路畅通,七八分钟就到达公园停车场,比平日快了三四分钟。停车场零星停放了十几辆车,公园与往日一样安静祥和,只是多了几张刺眼的橙色警示标志, 提醒游客要保持 6 英尺
(1.8 米) 的间距。
从车里钻出来,想起钟院士在电视里说过,在公园里,没有多少人的空旷地方,不需要带口罩。我就把口罩放在座位上, 提上鱼竿,走山坡小路去钓点。也许是禁止聚众的禁令起了作用,没有看到以往成群结队骑山地自行车的爱好者,只见一些不戴口罩的钓
鱼人和步行者。在林间狭路相逢时,不像以前那样互致问候擦肩而过,而是有一方主动让道,从树丛中穿越,拉开间距匆匆而过。
也许是一个月前从沃尔玛超市买来的蚯蚓在冰箱里放置时间长了,蚯蚓有点变质,不够新鲜和活跃,水中的鱼儿看不上眼,解除隔离后的第一次出钓一无所获。在疫情下,我不想去人多的超市购买蚯蚓,准备第二天在附近的园地里挖一些蚯蚓。
当天晚上,淅淅沥沥下起了春雨,听着雨点敲打窗玻璃的嘀嗒声,进入梦乡。早晨外出倒垃圾时,我看到停车场的柏油路面上居然有许多蚯蚓在蠕动,也许是一夜的春雨把草地淹了,蚯蚓不得已迁居,爬到停车场的柏油路上。真乃天助我也,很轻松地捡了小半盒。
下午来到我喜欢的钓位时,发现已经被他人占据,只好另外选择了一个地势稍微陡峭的岸地,开辟一个新钓点。 心里多少有点遗憾来晚了,有点纳闷不知道新钓点水下地形和鱼情如何。我熟练地在鱼钩上挂好蚯蚓,抛入水中,放下第一根钓竿,没等我放好第三根钓竿,第一根钓竿就被鱼扯动了。提杆时,蚯蚓被吃的一干二净,我立即感到这个钓位好,庆幸歪打正着碰到鱼窝了, 反正“ 子弹” 充足,装好蚯蚓就快速扔回水中。
果然三根钓竿轮流有鱼频频咬钩,有一阵都感到手忙脚乱,这是去年入冬以来,很久没有出现过的好鱼情,很快第一条鱼收入鱼桶。原来居家隔离两周中,春姑娘如约而至,水温上升,鱼群开始活跃了,鱼儿被新鲜的蚯蚓吸引,一条接着一条抢着上钩。只
是可惜上钩的清一色全是蓝鳃鱼(英文名:blue gill,因鱼鳃部位有一块蓝色标记而得名。类似中国的鲫鱼,味道鲜美,细刺较少)。 虽然按照政府钓鱼法规,一天可以钓走 25 条蓝鳃鱼,但是我钓了10条就收杆回家了。
这两天的钓鱼经历,让我感到野外钓鱼染病的风险很低。我带着一种满足的心情,哼着小调,轻松地走在碎石覆盖的小路上,把这两周隔离生活带来的郁闷心情甩到九霄云外。
但是,新泽西州确诊病例已经达到2万例,疫情越来越严重,社区的儿童乐园、网球场、棒球场、足球场等早已纷纷关闭, 公众户外活动恐怕要有更为严格的限制,这个看来人迹稀少的水库公园说不上哪一天也要关闭,这样逍遥自在的日子还能保持几天?虽
然疫情期间钓鱼合法,心里还是有点嘀咕,自己是不是应该老老实实宅在家中,不去冒这个风险呢?
惠言 写于新泽西州 2020.4.3
后记:4月7日新泽西州确诊超过4万例,州长墨菲签署一个行政令,关闭州内所有州县所属公园,4 月 8 日生效,华盛顿峡谷水库公
园就此关闭。
疫情下的海外生活散记 4
悬 念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听到和用到较多的两个词,要算“ 确定” 和“ 不确定” 了,相对来说,“ 不确定” 被提及的频率更高,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本不该出现的悬念,下面举几个就发生在身边的例子。
由于96岁高龄的母亲健在,我每年都要回上海探望她。2019年12月底,趁着机票便宜,早早预定了联合航空4月4日飞上海的机票。 这本来是板上钉钉,非常确定的事,可是中国新冠疫情突然爆发,联合航空从 2月3日起停飞中国航班,当时联航预计 4月下旬恢复航班,允许旅客免费改签,我就改签到5月9日。万万没想到本来隔海观火的美国,居然会跟着爆发疫情,疫情的火势比中国还旺。联合航空什么时间复航,现在不确定了。如果 5月复航,我从重灾区去上海,恐怕也要隔离14天,是不是要往后拖拖?到时再说了,总之,何时回沪成了悬念。
我女儿原计划趁学校 4月中旬放春假,带儿子去上海看望奶奶,我妈也一直在盼望孙女和曾外孙到访,女儿在年初就预定了4月7日达美航空公司飞上海的机票。但是没有告诉奶奶,因为一旦奶奶知道日期,她会板着手指算日子,翘首以待。2 月初,达美航空取消了航班,票款全额退回。错过这个机会窗口期,加上疫情严重蔓延,女儿他们确定今年不会冒疫情风险回上海。至今我没有告诉我妈这个消息,因为我确定,我妈得知此消息,一定很失望,什么时候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告诉她,这也成了悬念。
我的外甥今年5月从罗格斯大学毕业,身在澳门的父母本来预定要来参加毕业典礼,这是非常确定的事。新泽西州疫情爆发后,自 3 月16日起,学校改为网上授课,盛大的毕业典礼暂时搁置。外甥决定返回澳门,买好3月28日晚上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机票,从加拿大多伦多转机到香港,赶在3月31日香港停止澳门居民过境前返回澳门。可是临飞前一天,加拿大航空公司取消航班,真是急死我的外甥了,好在联合航空公司尚有航班,只能再购买一张联航机票。外甥在纽瓦克机场登上联航班机飞多伦多时,发现乘客只有两三个人,几乎成为他的个人专机。而从多伦多飞往香港的国泰航空班机满座,全是做好个人防护的返港返澳的留学生。至于取消航班的机票款什么时间能退回现在不确定,机票代理旅行社对外甥说,现在需要办理机票退款的人太多,至少要等一个月。我推测旅
行社肯定亏损,现在没钱退款,要等政府的救灾款到手再说了。罗格斯大学的毕业典礼到底要在何时、何地、如何进行,也是一个悬念。
有一个朋友的儿子结婚,预定在3月下旬举行结婚典礼,邀请了世界各地的亲友参加。亲友们来不了,结婚典礼如期举行,仪式简化了,只有双方父母和牧师参加证婚。其实这样也挺好,美好的婚姻不在于有多少亲友出席,我们不能参加婚礼,也祝福这对新人幸福美满。还有一个朋友的儿子预定 6月的一个好日子结婚, 半年前就开始筹备,已经万事俱备,只等时刻来临,现在小两口和双方父母仍在纠结,能不能在6月份照常举行盛大结婚庆典成了悬念。
至于国家层面和世界层面的事,悬念就更多了,比比皆是,而且都是大事。这里只举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本来 2020 年奥运会是确定7月份在日本东京举行,奥运火种都已经到达东京,火炬传送仪式也已经开始,日本政府一直在绞尽脑汁想办法维持按期举行。但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做出不派运动员的决定,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国际奥运会组织与日本政府协商后,最终做出决定,确定 2020 年奥运会延期到明年,有趣的是奥运会名称不变,也就是说 2021年7月举行的还是“2020 年东京奥运会” ,我猜测可能所有的商品上早已打印上这个名字,不用的话日本损失太大。问题是,新冠病毒很有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明年能不能按时在日本东京举办奥运会还是一个不小的悬念。
神秘的新冠病毒,借助人们现在对它的认知甚少,带给这个世界太多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总统 3月13日宣布全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截至到 4月9日全国有1680万人失业。总统急于挽救下滑的经济,促使国会两党联合,推出 2.1 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法案,给 90%
的家庭提供一笔现金,成年人每人 1200 美元,17 岁以下孩子每人 500 美元,帮助困难家庭度过难关。本来,总统提议复活节(4 月 12 日)重启经济,明摆着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又提出五月初逐步复工,联邦政府要求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定将在 4月 30日失效。可以说美国究竟会从什么时候开始重启经济,特别是作为重灾区的纽约,什么时候开始重启经济, 这是美国人和纽约人如今面临的最大悬念。
惠 言 写于新泽西州 20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