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亚马逊“向死而生”?贝索斯是怎么想的?

近日,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被员工问及企业未来的话题之时,做出了一个令人“跌掉下巴”的回答:如果认为亚马逊大到不可能倒闭,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我预测亚马逊有遭一日会“败走麦城”,甚至是跌入谷底—破产。

“向死而生”还是“破釜沉舟”

如此回复,不仅惊呆了提问的员工,外界也是议论纷纷,“企业蒸蒸日上,提‘破产’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如果世界首富最终都将没落,那其他企业将如何生存?”

但话锋一转,贝索斯又把话拉了回来。“亚马逊现在取得的成功是空前的,扩张的步伐也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正如贝索斯所言,亚马逊的核心零售业务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几乎占据了美国在线销售额的近五成。同时,在云计算市场发力,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已占据市场份额的34%。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令人刮目相看,让股东和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在经过8年的高速增长,亚马逊的员工数量也持续增长,达到了目前的60万名。如此庞大的员工数量,世界上绝对上也是屈指可数。所以,贝索斯所谓的“向死而生”,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悲观论调,更多的是在向员工们发出号召和动员,让大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如果我们关注自己多于关注客户,那这将是将是结束的开始”。贝索斯说。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的这句话,如今送给亚马逊也许再合适不过了。

也曾“起死回生”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贝索斯绝不是第一次公开这么表示,甚至每年都会用这样的话来激励员工和股民》

毕竟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中,亚马逊的境遇也十分悲惨,股价跌幅超过80%。但危机中,贝索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利润用来持续拓展业务、改善客户体验,并大胆使用了“飞轮战略”,放手一搏。

在亚马逊,这套战略的运行机制是以低价带动访问量的增长,访问量会带来更多销售,更多销售将吸引更多平台商家进驻,最终为亚马逊带来不菲佣金。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早年像家乐福、乐购等跨国连锁零售企业,走的也无非都是这条路。而我们最为熟悉的套路,莫过于超低价出售的大米和鸡蛋……是不是回忆起了购买者趋之若鹜的景象。

就是凭借着这样一种简单有效的运作机制,亚马逊最终得以走出困境,生产经营重回正轨。

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1995年,中国的计算机还没有普及之时,亚马逊就已经开始布局中国市场。

当时没有淘宝、京东,也没有拼多多、唯品会、苏宁易购,甚至是美团。市场的空白,让亚马逊看到了巨大商机,先是通过收购国内的卓越网,获得了大众的情感认同,紧随其后就是铺开市场。

起初的一切都顺风顺水,按照当时的势头,亚马逊在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也就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淘宝、京东、拼多多“三足鼎立”之势。

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发生了什么?

按理来说,亚马逊做起电子商务那是轻车熟路,想当然的就把美国模式照搬到中国。而在市场上“独孤求败”的局面,也令亚马逊的傲骄之气渐渐滋长。

网页设计美国化,中国人看了不舒服?没关系!

购物操作不符合中国人习惯?不要紧!

供应商不了解入驻平台开店流程?真的吗!

更为致命的是,亚马逊对广告宣传非常不重视。以至于大众也“以牙还牙”的发出疑问:

亚马逊是干什么的?不知道!

正应了那句话,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兴起,更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各大购物平台台纷纷乘势而来,将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不断压缩。

但面对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贝索斯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下的。于是,他又走上了一条“曲线救国”之路,先是在拼多多上开了一家快闪店,后又将众多自营品牌引入中国。

在中国市场的一举一动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贝索斯丝毫没有举白旗投降的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贝索斯向死而生的生存理念值得敬佩。而企业无论大小、业态,员工们每天辛苦的忙碌奔波,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产品、有意义的服务,说小了是在刷“存在感”,说大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付出,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为每一名创业者点赞!

本文由【大纽约生活网 GNYLife.com】独家约稿、原创。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部分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商家(广告位:+1678-685-8086)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